“飞蛾扑火”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有。夏夜,很多小虫子飞向灯光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上海植物园在上一期“暗访夜精灵”直播活动中,给大家带来了“趋光性昆虫”的科普讲解,各大平台观看及播放量超过1.2万人次。今天则结合政府开放月活动,向感兴趣的市民朋友介绍昆虫们被灯光吸引所产生的“趋光性”的秘密所在。
昆虫,特别是夜间活跃的昆虫,为什么这么喜欢光?既然喜欢光亮,它们为什么不选择在光线明亮的白天出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我们觉得漆黑一片,其实昆虫也这么想。要想在夜幕下活动,最大的前提就是要看得清路,找得到北。如何在黑夜中保持自己的飞行方向,就成了昆虫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真可谓天无绝虫之路,黑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黑,天空中有一个皓洁的自然光源——月亮。它自然就成为无数夜行动物的指路明灯。
月亮距离我们有38万公里之遥,我们可以把月光近似看作平行光射向地球的光线。所以昆虫只需要与光线保持一个固定的角度,就可以维持飞行方向。而改变这个角度,自然就调整了飞行方向。这种“星光导航”非常原始,但简单实用。
然而,人类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规则。蜡烛、电灯……各种人造光源让昆虫十分困惑。因为这些光源与昆虫的距离很近,光线从光源四射而出,如果昆虫继续与光线保持固定的飞行角度,就会出现围着光源转圈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飞蛾都是是以曲线转着圈的样子靠近,而非一头撞向电灯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夜行性昆虫都有趋光性。比如“家居必嫌小宠物”蟑螂,表现为负趋光性,也就是避着光走,哪里阴暗往哪儿躲,一开灯它们赶紧四处逃窜。毕竟没有哪只蟑螂想被拍在你的拖鞋底下。
夜间的昆虫都是躲猫猫大师,它们可能在叶片下,石缝间,树洞里,找到它们实在不容易。现在我们正好可以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让它们来找我们。所以,灯诱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寻虫手段,有时效果好到让你难以收场——
不过,灯诱也有讲究,不是随便拿盏灯,张块布就能成功的,秘密在那盏灯上。因为昆虫喜欢的并非是可见光,而是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很多人造光源,比如家用的LED灯具,道路照明使用的钠灯,都缺乏或者不含紫外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路灯下很少有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灯诱就需要请出我们的御用光源——汞灯。一般需要400-500W,所以在灯泡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安全,离它远一点。
除了逮虫子玩,趋光性也有别的用处。比如黏虫纸——利用黄色对紫外线的强反射作用,吸引园林害虫自投罗网。
高级一点——利用紫外灯吸引园林害虫主动撞击电网,除了果园,公园绿地也会选择应用,主要以蛾类和金龟为主。
甚至还可以把它放到鱼塘上,给鱼儿加个餐,实现生态喂鱼,灯光引来的昆虫还会因为水面反光,致使昆虫落入水中,称为鱼儿们的晚餐。
如果你挂起一盏汞灯,张起一块白布,依然没发现几只虫,也不要困惑——可能是家附近植保做得太好,鸟儿们太过勤劳,导致虫真的太少了(破涕为笑)……那么,哪里才能看到更多的虫呢——
就来上海植物园吧,让我们相约明年的“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