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活动——最有趣的自然探索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05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自然探索.jpg

1.jpg

2.jpg

3.jpg

灯诱1.jpg

灯诱2.jpg

伴着夜鹭匆匆回巢的飞翔,星星若隐若现挂在天空,夜幕开始笼罩大地,作为上海最常见的两种蝙蝠——大棕蝠和东亚伏翼开始盘旋在我们上空,忽而上下,忽而急剧回旋,其实是在捕食空中的飞虫。它们以昆虫为食,不似果蝠取食水果,更不似吸血类的蝙蝠攻击人畜。只要不去人为地干预,它们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随着我们游走的灯光,一张张精美的、如银丝编织的网在风中晃动,突然一只小飞蛾撞到了网上,坐在八卦阵中央的大腹园蛛飞一般奔过去抱住了猎物,用蛛丝将猎物缠住,待飞蛾没有任何反抗后大口吃起了美味。看似蜘蛛是坐享其成,殊不知在黑夜前它就开始了忙碌地织网。

除了最常见到的大腹园蛛,灌丛中到处都是机敏漏斗蛛设下的陷阱,它们耐心地等在洞口,只要发现猎物送上门,就会赶紧锁住猎物,将其拖回“盘丝洞”中慢慢享用。

并不是所有的蜘蛛都织网,如星豹蛛、狡蛛、斜纹猫蛛等喜欢游走,并不织网。还有跟蜘蛛亲缘关系比较远的、眼神不好的盲蛛,仅靠单眼感光,它们像黑暗里的幽灵,张开8只细长无比的脚,伏在叶片上。

常见的“多脚怪”还有寻常卷甲虫、大蚰蜒、少棘蜈蚣和粗直形马陆。

甲虫是辨识度特别高的昆虫,深受大家喜爱。而草药园的七叶树犹如一个甲虫王国,有威武的独角仙、锹甲、天牛,以及忙碌的弯胫粉甲、四斑露尾甲、白星花金龟等。这些甲虫们昼伏夜出,白天在树洞中休息,晚上聚会。

八月开启了听秋的序幕,纺织娘、各种蟋蟀、螽斯开始奏起恋歌,为了压倒对手赢得“姑娘们”的青睐而放声高歌。直翅类的鸣虫发音机制是摩擦发音;蝗虫一类的是前翅基部与后足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后翅基部;蟋蟀与螽斯靠两前翅摩擦发音,蟋蟀右上左下,螽斯左上右下,听器都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在上海植物园内,日本纺织娘的叫声最响亮,如纺车般的鸣唱响彻整个院子。会唱歌的都是雄性、雌性没有发音器。

跟鸣虫一样,蝉也有一副好嗓子,雄蝉在炎热的天气唱的最响,但到了晚上它们会渐渐安静下来。暗夜里正是观看“金蝉脱壳”的好时机,它们在地下等待数年,末龄幼虫破土而出,爬上树干灌丛,从前胸背板开始慢慢开裂,最后身体翻转抽出双翅完成羽化,等待黎明到来开始新的蝉生。上海最常见的三种较大型是黑蚱蝉、蒙古寒蝉和蟪蛄。

一说到蝉难免会想到螳螂,螳螂捕蝉这一成语仿佛注定两者成为生死冤家,不过螳螂吃蝉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对于个头较大的黑蚱蝉,一般螳螂和若虫还是比较难对付的,面对悬殊的体型,它们会退避三舍,不过中华大刀螳的成虫可以试一试。目前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棕静螳未成年的若虫,它们常常潜伏在吉祥草上,等待猎物从上面经过,便伸出镰刀般的捕捉足一招致胜。

黑夜里没有了鸟儿们的猎食,毛毛虫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树叶上啃食,硕大的芋双线天蛾,耸人听闻的洋辣子,吃个不停的菜粉蝶幼虫,缩在袋子里的蓑蛾,形如枯枝的尺蠖。

如果说起“隐身”的高手,绝对要数竹节虫了,形如树枝一般,体色与周围融为一体。上海植物园里生活的竹节虫可孤雌生殖,成年雌性未交配可直接产卵,幼虫四五月份开始孵化,主要取食青木和欧洲榛。

绿萝榭池塘及周围生活着各种水生生物,喜欢打洞的中华中相手蟹和隐秘的螳臂相手蟹,喜欢趴在池塘壁上的克氏原螯虾(小龙虾),以及各种鱼虾等。另外我们能看到上海地区最常见的五种蛙——金线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和中华大蟾蜍。

除了精彩的动物世界,我们还能发现植物世界的精彩,夜晚进入“睡眠”状态的睡莲、含羞草、木槿和月光下盛开的紫茉莉。

在暗访夜精灵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观赏最自然的影片“灯光诱虫”,趋光性昆虫翩翩飞来落在白布上,展现它们的姿态,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夜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