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信息名称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79号提案的答复
索取号
发布机构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文件编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3-11-09
记录形式
文本
载体类型
信息内容

我局收到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79号“关于加快推进建设‘无废城市’的建议”的提案,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提案围绕“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强化数字化统筹管理力度、加大科研攻关力量和引入小额碳积分概念等建议,对本市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市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我们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2022年4月,推动静安区、长宁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临港新片区九家被遴选纳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紧扣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要义,把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要建立健全市区联动、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开展上海化工区、宝武集团、上海石化、城投集团等 “无废企业(园区)”建设示范,并统筹落实了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本市各固废专项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您提出的三方面建议,现将相关情况和有关进展介绍如下。

一、关于数字化转型管理

根据《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上海自2020年起开展垃圾分类全程监管平台建设,初步构建全市环卫数字化监管的“3134”体系,即以市、区、街镇三级平台为基础,以市环卫监管总平台呈现垃圾分类管理要素“一张图”,囊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油脂三个监管子系统,覆盖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2021年,先后制定印发《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一网统管”平台区级指导意见(1.0版)》(沪绿容〔2021〕132号)《上海市环卫行业“一网统管”系统及首批智能应用场景运行试点方案》(沪绿容〔2021〕254号),协同推进市区两级绿化市容行业“一网统管”建设。

目前,市级平台已完成分类品质监管、干湿比异常监管、残液监测、建筑垃圾非法消纳监管和装修垃圾跨区作业监管等5个应用场景的建设,并在相关区开展试运行。在区级和街镇级层面上,16个区均已启动垃圾分类数字化监管平台的建设,各街镇也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相关专题应用平台。比如,浦东新区开发的垃圾分类全程监管平台,对干湿比异常等实现智能感知;虹口区开发的垃圾分类实效监管平台,对小包垃圾实时监控;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垃圾分类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对垃圾箱房满溢及除臭设备加液的自动监测和报警,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数据共享方面,市级平台相关数据均已对接市大数据中心资源平台,通过市大数据中心统一对外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在智能监控设备建设方面,全面接入全市8000多辆渣土车GPS定位器,实时链接中转站、码头和垃圾处置末端的称重和残液计量设备,架设16个区的电子围栏,在黄浦、静安、松江区湿垃圾中转站,虎林、徐浦码头的设施卸料口安装垃圾品质识别智能探头,实现人、地、事、物多种数据实时共享、聚合管理,提升分类监管处置实效。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通过数字化赋能,充实应用场景,探索不断梳理优化事件处置流程,运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完善行业协同处置的“发现、派单、处置、反馈”的统一规范和完整闭环。

二、关于科技攻关

上海持续关注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科技攻关工作,开展了《有机湿垃圾消纳利用深化中试》(2013-2015年)《湿垃圾处置固态残余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2020-2022年)等研究,还将持续开展《湿垃圾资源化产品林地施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适用性评估》(2023-2024年)。通过研究探明了湿垃圾厌氧发酵固态残余物特性动态变化特征。从沼渣脱水直接利用、燃料燃烧、热裂解制备生物炭及好氧发酵制备有机肥、绿化用改良材料等方面,探析了湿垃圾厌氧发酵固态残余物资源化利用不同途径的技术可行性。同时城投集团也围绕湿垃圾固渣生物资源化技术路线正在开展50吨实证工程示范。结合上海市湿垃圾建设运行效果评估,期待可以进一步推动湿垃圾资源化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塑料污染的源头控制手段,如能广泛应用,将大大减少末端处置的压力。早期生物可降解塑料存在塑料微粒二次污染、化学性质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难以推广应用。据了解,PLA生物可降解塑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不污染环境。建议相关科研机构可向市科委申报课题研究项目支持。上海将持续关注该项技术发展,及时评估其在后续处理中的降解速率、环境风险等,为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我局面向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发布科研项目指南,将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攻关方向,持续支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21年建立了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通过发布行业需求征集科研项目,由企业、科研机构结合自身特点,组建科研团队,承担相应科研任务,搭建了产学研用服务平台。主要开展了5个湿垃圾方向科研项目,由湿垃圾处理企业、同济大学等单位承担,研究聚焦高温菌、堆肥等方式实现湿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关于双碳工作目标

上海持续关注环卫车辆污染物排放问题,并开展新能源环卫车碳减排数据分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目前在用的环卫车辆均符合国家及本市环保要求,按照法规要求落实车辆年检,尚未发现在用车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情况。

为落实双碳目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21年底制定了《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新能源环卫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要求本市新增和更新车辆基本采用新能源车辆。随着新能源环卫车推广应用,车辆运行数据的不断积累,后续将开展车辆碳减排效益分析。由于环卫车辆作业功能、吨位、作业区域的不同,不同车型在碳减排方面效益差异明显,需做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

碳交易市场目前尚未将生活垃圾领域纳入,部分城市探索推进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需要从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突破。小额碳资产积分实施的前提需要建立碳核算体系,需要研究核算方法、计量方式等,我局于2022年启动了科研课题《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碳减排能力分析》研究,力争构建一套基于垃圾分类的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核算基本框架及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和本地化碳排放特征因子及活动水平数据库。

我局持续关注核算方法或者标准的建立,探索采用源头称重计量方式,积累相关数据,为开展源头垃圾分类碳普惠提供支撑。同时,将不断加强生活垃圾收投放、收运、处置全过程的碳减排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同时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在固废领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低碳技术改造、碳核算标准构建等相关工作。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