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研究:林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2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丁勤华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正在迅速兴起。可以预言,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必将会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

  所谓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这是一种新兴的生态经济。

  其特点主要有:首先,这是一种林业经济,也是一种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其基本模式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其次,又是一种循环经济,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构建的稳定生态系统,增加了林地生物的多样性;再次,它是一种高效经济,以科技为支撑,投资少、产出值高,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


  一、发展林下经济必要性的再认识

  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上海来说,是社会经济新发展中良好生态环境的一种支撑。科学实践证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继续推进市域林业的发展。林业,又是一项基础性的公益事业,因其投入大,周期长,而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让生态和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实现林地生态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掘其经济功能。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地产出,增加林业经济收益,降低林地维护成本,实现其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才是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发展林下经济,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发展林下种植,可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能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可以把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用于林业生产,增加土壤肥力,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环境。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林下经济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操作简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因此林下种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产出的林下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兴林和富民相结合,让农民在林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才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2008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个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集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复合经营。除水源保护地、候鸟主要迁徙路线等特定区域外,其他林地可适度、规范、有序发展林菜、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综合效益。经过十多年跨越式的林业发展,上海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地已近150万亩,超过了全市的农用地的1/3,可见发展林下经济的潜力之巨大、前景之广阔。


林下栽菌


  二、上海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社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业养护社和农民,为提高林地产出踊跃地探索和发展林下经济。2007年以来,不断推进林地的复合经营,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到目前,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鹅和种植蔬菜、食用菌、药材等林下的土地达2万余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宝山区顾村林地的养鸡项目已有一定知名度,这种“宝园鸡”品牌的生态肉鸡年出栏量有2万多羽,其品质优良而供不应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农民在桃采果后,利用秋冬季节套种2-3茬“矮抗青”青菜,每年每亩可增加收益3000元左右,青菜因品质好深受市民欢迎。

  然而,也应看到上海的林下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模小而散、产业化程度低。布局零散,基地规模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现有的林下经济单个经营规模一般在100亩以下,缺少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的辐射带动力,组织化程度较低;二是产业链条衔接不紧,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缺乏有机整合,大多数属于小规模生产、特定范围销售;集约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等;三是缺少政策导向和扶持。由于受认识、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林下经济发展尚未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发展林下经济总体上尚停留在号召发动阶段;四是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缺乏。上海的林下经济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现有的技术储备滞后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关键技术比如林下养禽的免疫和禽病防治技术,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动植物品种(菌种)的筛选和配套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滞后于林下经济发展。


  

林下养鸡                           林下种菜


  三、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

  1.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适度发展。在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林地景观、不污染林地土壤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要适度、有序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依据畜牧业规划和重大疫病防控要求,在水源保护地、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候鸟主要迁徙路线区域的林地内,一般不安排家禽养殖。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注重特色,形成规模效应。依据林地布局,发挥各地现有种养业优势,选择当地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生产经营者积极性比较高的地区,开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三是科技引领,产销联动。以科技为支撑,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有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参与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行产销对接,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

  2. 根据林地特点、农村传统产业习惯采用的林下经济基本模式。一是林下养禽模式。除水源保护地、候鸟主要迁徙路线等特定区域外,适宜养殖地区的林地内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可以在林下低密度养殖鸡、鸭、鹅等禽类;二是林下种菜模式。可以利用经济果林采果后及落叶树种冬春季节,种植各类蔬菜,也可以结合林地植物群落配置,在林地内插种如香椿、枸杞等木本蔬菜;三是林下栽菌模式。可以选择适宜生产食用菌的林地,利用森林抚育产生的枝条等废弃物,经集中收集粉碎作基质,季节性栽培各类食用菌;四是林下养殖特种动物模式。选择适宜的林地养殖各类观赏动物、药用动物、食用动物、毛皮动物和本地土著物种,如獐、红腹锦鸡、蓝孔雀、黑斑蛙、蟾蜍、乌龟和华南兔等;五是林下种药模式。可以利用林荫或林中间隙地,种植本地适生、市场有需求的药材种类,如垂盆草、益母草等。

  3. 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对策。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要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发展林下经济的领导,林业、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协调,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农业、林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林地复合经营的技术指导,做好标准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审核、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激励机制,把发展林下经济工作纳入市对区县农林业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明显的示范基地实施单位和所在区县、乡镇的农林业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奖励。二是要科学编制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区划。由于林地种类多样,区位各异,不同林地可以种养什么,应该限制什么,需要由规划先导。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区划,根据林地不同状况,提出因地制宜的林下经济模式,指导和规范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当前,要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规范措施、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营销力度等开展示范基地建设,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引导林下经济稳步、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制定和落实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当前亟需针对发展林下经济前期投入问题,制定和落实相应扶持补贴政策,重点加大对从事林下经济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和大户的前期投入扶持力度,公共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种苗、种雏、有机肥、围栏建设、加工设备、林间道路等必需设施等投入。同时,要研究制定扶持林下经济发展遇到的税收、用水用电、管理服务设施用地等其他优惠政策。五是加强林下经济的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根据本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本市的林下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尽快解决制约林下经济的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印发技术推广资料等,加强对林下经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使林地经营者和农民熟练掌握林下经济的技术和本领。六是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要坚持以本市农民、林地经营者和林业养护社为实施主体,倡导社会多元投入,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特别是要培育扶持骨干龙头企业,以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并加大林下经济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认证力度,塑造林下经济产品知名品牌,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