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摘登:探索地沟油处理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2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高  峰


  “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仅有的两家地沟油处理公司之一,由于一直收购不到足量的地沟油,总是处于半开工状态,7年来连连亏损。但是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这家公司成了关注焦点。它与专门提供航空燃料的荷兰SkyNGR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荷兰公司计划进口“绿铭环保”的地沟油产品——0号生物柴油,从中提取航空燃料用油。

  1吨传统的航空燃油会产生3吨二氧化碳,而由地沟油提炼成的飞机燃油可以减排60%—80%,未来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是真正的“清洁能源”。而且,地沟油提炼飞机燃油的转化率可达95%,因此西方国家一直积极研发这项转化技术。

  中国每年要产生450万吨地沟油,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储备国”,可“资源丰富”的地沟油在中国却没有被开发转换成燃料,而是更多地走上了餐桌,关键问题就是处理技术和研发投入。国内企业虽已掌握了将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的技术,但要转化为航空燃油还有两道工序,国内仍缺少相关的技术。此外,高昂的投入成本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在不少西方国家,转化处理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在于政府高额补贴了地沟油的收集费用。相比之下,我国对地沟油处理的补贴并不乐观,防止地沟油流上餐桌的政策也相对简单,依靠禁止散装油出售的办法管住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最下游,而上游的地沟油流向,却无人过问。对此,国家应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倾斜,一方面出资支持地沟油提炼燃油的研发,另一方面提高相关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地沟油到底是上桌还是“上天”,不仅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发展问题。

(作者:中国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