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动态:英德两国市容环境考察见闻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2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邬维翔  夏苏湘




  2012年6月中旬,我们一行6人赴英国和德国考察市容环境,从英国伦敦、爱丁堡到德国慕尼黑、法兰克福,从宁静的乡村到繁华的都市,所见所闻,感受颇多,不仅领略了异国风情,更给我们上了一堂市容环境面貌的生动一课。这里撷取了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一、地净、水洁、天蓝——人与自然的和谐

  初夏的欧洲,由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处处鸟语花香,清新气爽,温度要比上海低约10℃左右,感受不到炎热。虽然每天都会经历阵雨,但总体还是晴天的时候多,且阵雨过后,空气尤为湿润清新,大地像是被梳洗过一般,愈加干净,也没有体会到我们少时就耳熟能详的“雾都”伦敦所特有的雾。  

  “地净、水洁、天蓝”是我们的普遍感受,到处可以看到参天的大树,一簇簇、一片片的鲜花和碧绿的草地,机敏的松鼠和其他小动物穿梭期间,给草地带来了活力和生机。稍大一点的河流中几乎都有飞鸟、野鸭甚至天鹅憩息觅食,这些都不是人工饲养放养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地的植被绿化,一路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被乔、灌、草木所覆盖,见不到裸露的土地,一片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层林尽染、充满生机。像德国法兰克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因其城市管理规范,所有建筑图纸保存完好,使得战后重建时能按原来规划设计重新建造,并十分注重树木植被的种植,被称为“森林中的都市”,特别是城郭的民居,都被掩在婆娑树影中。

  乡村和小镇的民居大多是带花园和车库的小别墅,生活环境与城市没有多大区别,远远望去,丘陵绿色的植被,灰白色的教堂尖顶,红色的别墅屋顶,浅黄色的墙壁,干净的小路,屋前屋后点缀其间的花草盆景,处处透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便再小的村庄也建有教堂,悠扬的钟声不时传来,给人一种庄重宁静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欧洲人虔诚的宗教信仰,教堂高耸的塔尖,不但是庄严的象征,更是居住区的标志。街镇的民居阳台上都点缀着一盆盆的红花绿叶,相当优美整洁,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说起沿途映入眼帘的绿色草原,英国和德国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德国的草地很整齐精致,感觉上是经过静心打理过的,少数的草地上会有悠闲的牛群;英国的草地像是任由青草自然生长,绿色草地上都散落着一群群洁白的羊群,悠闲自得,惬意无比,煞是好看。

  在所参观的城市中,感受较深的是所到之处众多现代化建筑与古典建筑交相辉映,互为映衬,尽管不少建筑不如我们国内城市那样簇新,但窗明几净,整体感觉错落有致,十分协调,没有那种逼仄、杂乱、拥挤的感觉。几乎没有噪声,有轨电车从城市森林中穿过,湖上小镇,安静与纯朴的民风,以及教堂和苏格兰风笛的乐声,让人联想着市民们悠闲的生活节奏,更感受到欧洲人的尊重自然、享受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姿态!


收集建筑拆除垃圾


  二、避免、分类、处置——人与环境的互动

  欧盟对其联盟内国家的垃圾处理和环境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与规定,早在1999年欧盟颁布的欧盟垃圾填埋导则就要求减少填埋、气体排放,减少进入填埋场的可降解垃圾量。作为欧盟国家之一的英国和德国都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与条例来明确和保障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实施。我们几乎同时感受到,英、德两国都十分注重“避免、分类、处置”的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英国将废物分为“热点废物”和“被控制废物”进行分类管理,形成了由避免、减量、回收、再循环处理和最终处置等环节形成的完整的废物综合治理体系,便于垃圾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德国则是世界上环境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在废弃物管理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着眼于避免不必要的废弃物产生,管理的有限顺序是避免、再循环(分类)、处置,要求在生产和消费中把避免废弃物产生放在首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先进的垃圾分类收集是英、德人居环境互动的又一道亮丽风景。从伦敦到法兰克福,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箱。在英国,几个城市街道上有我们称为果皮箱的混合垃圾箱,这类垃圾箱感觉很古典、结实。特别是在伦敦的城乡结合部,会看到收集各类玻璃瓶的大型分类垃圾箱,居民按玻璃的不同颜色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已经做得相当细致。垃圾箱还分为不同颜色,以适用分类收集。对于房屋部分拆除建筑垃圾,不像国内某些施工企业直接往下倾倒,弄得灰尘弥漫,而是在建筑下放置一个集装式垃圾箱,再与一根粗管子相接,使楼上的建筑垃圾通过管道直接进入箱子,不会产生飞尘,也便于运输。

  为符合欧盟标准化的要求,英德两国近年来大力提倡实施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并从技术上进行突破。如英国已先后在全国50万个垃圾箱上安装了芯片,这些芯片用来帮助有关部门监测居民垃圾产生情况。如果居民扔掉的垃圾超过限量,则必须要缴纳额外的处理费用,倾倒过量垃圾将面临每吨150英镑的罚款。同时,政府也对倾倒垃圾数量较少的家庭给予一些奖励。在德国陪同我们的导游,每次总是不忘要收回我们饮用完的矿泉水塑料瓶,一问才知这些塑料瓶都是有押金的。经过查询,通常一个塑料瓶要付0.2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2.5元),而在当地的超市中,一瓶德国啤酒的价格也就0.3欧元,可见垃圾回收的力度和措施多么到位!其实我国以前对玻璃瓶(如酒瓶、药瓶)也有押金制度,但却没有坚持下来,而他们却将这一务实有效的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不断推广,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不仅节省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英国还建立了废物回收网站,该网站包括了其国内所有废物回收网点的最可靠和权威的信息,英国日常所使用的包装物中有将近一半被回收利用。

  德国针对包装物废弃物的收集与循环利用也很成功。在法律的影响下,相关生产厂家和分销商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二元”废弃物处置系统,即街头回收系统和上交式回收系统。由专门的“二元”系统公司提供特殊的黄色垃圾袋或垃圾箱,直接向居民和小型团体用户收集废包袋,然后按材料不同进行分类,最后作为次生的原材料将其纳入再循环利用,各类包装材料的再循环比例超过了80%,人与环境的互动可见一斑。


室外的垃圾分类投放口


  三、节能、减排、利用——人与技术的结合

  英德两国除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环境的互动之外,也更注重市容环境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开发,节能减排利用的意识非常强烈,并付诸于行动。在德国,我们观察了汉斯·琥珀公司,这家公司已有135年历史,致力于环保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为遍布5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创新的环保技术。近年来,该公司已瞄准城市地下、污水管网内存在的巨量低温热能,致力于开发利用。据负责中国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德国工程博士高颖先生介绍,琥珀公司开发的Therm Win提热处理系统已在世界上15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使用。该系统是将城市地下水道内常年稳定、高于气温20℃左右的污水进行热交换,污水通过热泵,可将热能提升至具有实用价值的温度区域,导致加热系统的前跑温度最高可达65℃,可为大型建构筑物提供暖热服务,减少耗电耗油等能源消耗,将看似毫无价值、只能废弃的污水摇身一变转化为可以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在全球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确实体现了他们在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方面的独到视角和前瞻性举措。

  在英国一些大的城市,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正在被积极开发和利用。据接待我们的英国思华特公司乔里主任介绍,公司在伦敦西北部的布伦特伦敦自治市的温布利区(温布利是英格兰国家足球场温布利球场和主要音乐会场温布利竞技场所在地,也是世界乒乓球和斯诺克大师赛经常举办的国际赛场)投资建设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覆盖区域包括一万户公寓和居民、酒店、体育场馆、大型购物中心及餐馆酒吧等。系统回收垃圾分为三类:可回收干垃圾、可回收有机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因此设置了3

个不同的投放口,我们在实地观察中看到,公寓内住在七层楼下的居民是将垃圾自行投放到设在室外的投放口,七层以上的居民则会在楼层内或在家中设有抽屉式的分类投放口投放垃圾,很是方便卫生。每日收集的10吨左右的垃圾,会运往不同处理场所:如有机垃圾运往食品处理公司,可回收干垃圾运往相应的回收厂,不可回收垃圾运往由政府负责的焚烧厂。因为两项都是资源回收利用,处置费用很低,也由于系统是全自动化操作,仅需3人负责日常运作与维护,每天也只需定时3次巡视检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环境效益方面,由于系统的运行,使垃圾回收率从传统收集的48%上升到气力输送收集的80%,同时大大减少了运输车辆来回往返而产生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节能、减排、利用的意识和作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随着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我们也一定能在市容环境环保领域迎头赶上,为绿色地球、和谐社会贡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邬维翔,上海市环境实业集团党委书记;夏苏湘,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