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提升公共服务正能量 推进绿化市容行业科学发展——上海市绿化市容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专题调研侧记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2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王   洺




  在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按照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谋划好2013年工作”的总要求,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政领导班子与局机关处室、直属单位、各区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负责干部以及广大业内人士便掀起了一个积极传达、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他们坚持用“学习和调研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结和谋划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行业重点,开展了“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公共资源服务民生能力”、“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城市管理难题顽症治理和常态长效机制”、“健全生态环境建设和项目落地机制”、“提升城管执法实效”、“科技进步与行业管理发展”、“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和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新时期党建工作”等九个专题的学习和调研。

  参加学习调研的干部,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贯穿于学习调研的全过程,展现了行业干部“为民,惠民”的服务观念,取得了从国家和上海“大发展、大思路”的高度着眼,从“多角度、深层次的实际出发”所形成的一批符合“行业特点、上海特色”的调研成果。

  这是一次高层面、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振奋了行业人心,拓宽了创新思路;也是一次集体智慧的工作调研,从市区上下为2013年工作奠定了“开好局、起好步”的坚实基础。这次学习和调研,体现了上海绿化市容、林业、城管执法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党中央、上海市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下“举大旗、奔小康、聚人心、谋发展”的意志和信念,为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正能量,推进行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和实践动力。

  

  一切为了百姓,为了城市,努力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在城市发展和兴业的进程中,绿化市容、林业和城管执法行业始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与社会管理、民生服务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政府服务、管理窗口。学习和调研的课题,理所当然地被聚焦于如何“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这个专题。大家从“政务微博和诉求受理”中听到了市民的心声,感受到了为民服务的呼唤。大家明显地感到:提升行政许可的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敏锐的窗口,转变服务观念应当成为新一年的主流意识,一切为了百姓,为了城市,必须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参加调研的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十八大精神,一致感慨道: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2300万上海市民,还要把视野扩大到包括来上海的游客、全市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所有行业,作风和服务能力的转变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他们还认为: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们要围绕效率为中心,在机制体制上不断创新管理和创新服务的方式,理清好市、区两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定位。局机关的行政许可、社会宣传、投诉受理等部门的干部表示:要将“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行政审批制度中去,要统筹协调好工作效能的发挥,制定好“微博”信息分类的处置预案,跨行业、跨区域地建立和理顺市民诉求受理、办理、反馈机制,强化督办和督导,加快标准化和“网上审批”的进程。要大力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新闻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知识等宣传教育,注重舆情导向所形成的良好社会舆论。要建立信息资料库的共享,全面落实与全市12345热线和工作平台的衔接,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效能和公信力,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综合能力,迎难而上,争取在“小区占绿”等难题顽症上取得成效,提高市民满意度。

  

  让百姓亲近、享受、融入自然,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公共资源服务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放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在学习和调研中,许多从事绿化事业规划建设管理的领导和干部回顾了近几年来上海在公共绿地建设和管理、林业发展和林业建设以及公园规范管理、公益服务等领域额的成果和经验,联系到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落地的实践,顿感信心培增。他们说:对“提升生态环境公共资源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如何健全机制,有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落实,不断优化生态网络体系”这种极具现实意义的专题进行深入调研很有必要。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命题的两个不同侧面,然而切入点就是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和保护以及利用服务,这也是我们党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上的一个战略性的大命题,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科学。大家联系党的十八大提到的“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兴趣点都聚焦在上海的绿地、林地、湿地“如何融合发展,如何规划落地,如何服务利用”上,并纷纷出谋献策。  

  局机关公共绿地处、林业处的干部们提出,要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民生”,要有效地利用和服务,才是真正的让老百姓亲近了自然、享受了自然、融入了自然。他们还说,美好家园的最终,是看老百姓能不能去亲近,能不能去享受,能不能去融入,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局机关规划发展处、环城绿带建设管理处、东滩保护区管理处和多年来从事大型绿地建设、外环生态建设、郊野公园、东滩生态优化等项目的干部门,则是头绪万千思路涌现。他们从上海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出发,作了系统的高层面的研究和探索。许多干部在学习讨论中体会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利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我们学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要找到“结合点”和“平衡点”。在围绕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确保生态效益、拓展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上要多研究、多探索。首先是要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着眼于民生。同时,要在建设的品质、设施的机制、管理的模式上和绿地、林地的利用上,要“出精品”,要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做出上海水平、体现上海特色。他们还提出了把握生态环境的功能定位要走“分类分层,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思路,核心是要促进绿地、林地、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比如,与规划土地等部门的主动沟通和对接的郊野公园和原有林地的利用结合,林地和苗木基地建设等,凡涉及到上海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一定要从规划层面去进行研究。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调控的手段是有限的,但一定要借势借力,比如外环林带建设架构要完善体制和方案,协调推进。凡涉及到管理审批的都要从市级层面与横向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还要对林地日常养护主体、市场化运行(包括经营权、利益关系)的问题作深入研究,突破难点。

  许多干部说,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落地的关键是落实。我们要在统一认识上下功夫,在求进上下功夫,在创新上下功夫。要规划引领,政策支撑,拓展生态发展的空间。要在系统性、多样性、差异性方面多作探索和考虑。首先要注重系统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其次是注重“生物、动物”以及“公园、绿地、林地”的多样性要求。同时,要注重差异性,追求特色和品牌,改变千篇一律的状态。

  也有的一些干部说,公园管理要实施分类分级的差别化服务管理,要完善管理保障措施,确保公园绿地维护和管理的正常运行,有效地推动公园科学发展。要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坚持“公园姓公,服务大众”的理念,体现上海大都市特色。要遵循“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完善公园社会管理机制,提升公园品质,规范公园管理机构、经营者和游客的行为,提高公园服务水平。

  许多干部边学习、边领会、边献计献策。他们充分探讨了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是保护为先,合理利用。二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三是明晰主体,规模经营。四是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五是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做精、做优、做强经济果林产业,满足广大农民持续增收的物质需求。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的交流讨论中,大家更多的是关心上海的生态环境建设如何上一个新的台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重点要调整好管理、作业、监督、执法的关系,把政府做什么、企业做哪些、老百姓做什么理清楚,把市里做什么、区里做什么、街道乡镇做什么理清楚。要坚持依法管理,坚持政策支撑,坚持专业化、行业化特性,共同倡导和推动一个个社会化生态绿地的建设,让市民群众得益。


古猗园新春游园会猜灯谜


  面向社会,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自2011年上海启动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新的一年是由“区域试点”转为“面上推进”的关键时刻和攻坚阶段,减量的空间越来越小,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把“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作为专题调研,体现了环卫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路线就是要“统一思想,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大家一致认为:在上海新一届政府任期中要推进生活垃圾政策系统、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的建设,努力推广“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和“干湿分离”的模式,实现城市化地区的垃圾分类在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的全覆盖,在政府机关、学校、菜场、公园单位的全覆盖,在重点区域和城市化地区的全覆盖。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市区分类减量的“统筹、协调、监督和考核”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环境补偿、节能减排等现有政策资源,研究垃圾收费政策,主动加强与妇联、文明办、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努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技术系统的建设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完善。

  许多干部认为,“突破难点,加快破解湿垃圾处理瓶颈”是深化生活垃圾减量的要害所在,首要的是必须抓好湿垃圾的处理规划和方案的落地,采取“分散就近、规模适度、技术多元”的思路,对市中心城区和郊区进行分类指导,力求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布点的对接,郊区要借鉴“设置镇消纳点”的经验,把湿垃圾按照餐厨垃圾、居民厨余果皮、菜场垃圾进行细分,并测算处置量,以分别确定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引领,在科研所、环科院取得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选、集成、协同并创新,来确定处理应用技术。要协调做好与现有产业政策的对接,研究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政策,不断提升上海生活垃圾减量方面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市民参与,综合治理城市顽症,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

  城市是人民的,人民必须维护城市。城市也是政府的,政府必须管理好城市。作为代表政府管理城市又长期战斗在绿化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战线上的领导和干部们深深地懂得治理城市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在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的同时,他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对“城市管理难点顽症治理和常态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城管执法实效”的专题有着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感受。参加调研的局机关景观管理处、环卫管理处和市容管理处以及市和区城管执法部门的领导和干部,纷纷围绕无序设摊、渣土管理、户外广告和怎样理解好和处理好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之间的关系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十分踊跃的交流讨论。

  面对难题和顽症,大家广开言路,提出了“千方百计保常态,各司其职做事情”、“齐心协力治顽症,整合资源强机制”的理念和策略。在观念上,要促进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他治到自治的转变,从单治到共治的转变。在操作上,要构建法治、体制、机制和科技的完善。在体制上,要借助非常设性机构实行体制的创新平台的搭建。在机制上,要形成“目标导向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疏堵结合机制,整合联动机制”。在科技上,要运用科技加信息加网格的建设思路与方法。

  大家认为,优化执法手段和执法环境,在于真正落实差别化管控和分类执法,把管理与执法服务联系起来,把提高执法效率、完善和细化法律法规、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结合起来。还对强化系统性治理和源头管理景观灯光、渣土消纳提出了监管和处置的对策。同时,许多调研干部献计说要借助网格化平台、实时监控系统和联手联动来实现区县的共治共理。特别是在加大无序设摊的管控力度上,许多干部共同认为要完善有效的管控治理机制,包括市级层面在内的“日常巡查和督办考核机制”、“区(县)层面无序设摊聚集点管控机制|和”“市民参与的社会互动机制”的建设。

  在怎样处理好城管执法面临的主要矛盾时大家谈到:城管执法要有实效,必须要处理好执法任务繁重与执法力量不足的矛盾;处理好社会管理创新力度与执法队伍滞后的矛盾;处理好街镇牵头注重效率和结果与城管执法注重过程的矛盾;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各层次需求与城管执法能力缺失的矛盾;处理好执法要求提高与部分队员能力不能适应的矛盾。而执法实效的提升则重在机制创建。一是执法责任制创建,二是配合协调机制创建,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创建,四是全面提升城管执法队伍的文明执法素质、执法能力和执法形象。

  管理干部和执法干部们联系工作实践深切体会到,我们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要有“大气”和“大略”,在落实具体的城市管理细节中要“综合”和“整合”,管理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得到综合和整合就有了无限的原动力。诸如城市早餐点、集贸(菜)市场、学校周边及无证洗车点等城市管理细节,只要加强综合的管控和治理,加快分类指导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差别化的治理模式,相信在推进街(镇)层面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中随着这些综合运行机制的推进,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行业管理蓬勃发展

  人才与科技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两翼翅膀,科技兴业、科技强业关键在于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提高到了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的地位。这就极大地鼓舞了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在学习讨论中,“科技进步促进行业发展”、“提高行业队伍专技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专题被提上了调研日程。局机关组织人事处、科技信息处、工会和信息中心、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等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对此纷纷提出了思路和方法。他们认为:人才开发和培养,科技创新和进步,都必须紧紧围绕全局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聚焦难点,把行业发展、行业进步作为科技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人才开发培养的根本目的。他们说,整合各方资源包括社会的、行业的、系统的,市内的、市外的,管理的、技术的等各种力量整合的方法,都要建设开放式的行业平台和人才平台,要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机制和营造人才健康发展环境,通过提高队伍专业技能素质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在学习研讨中干部们边学边议,一个聚焦行业重点的目标渐渐清晰起来。他们说,抓人才工作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协调。而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要紧紧围绕上海绿化市容行业的发展大局。大家表示: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行业、放眼全国。把着眼点积聚在行业急迫解决的重大项目上,把精力集中在事关全局发展的项目的推进上,大力攻坚克难上。比如,攻克湿垃圾处置技术、攻关小型分散湿垃圾的减量处理、集贸市场垃圾处理技术流程、参数标准化以及餐厨垃圾处理、异味控制、渗沥液处理、收运装备、保洁装备,等等。他们指出,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应用实效。尤其是林木种质资源的培植、林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开发应用、“三防”体系信息化,以及市容环卫专业和城管执法综合指挥系统的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等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

  学习十八大精神与联系绿化和市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为主线,是调研这些专题的一大亮点。干部们认为,营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一定要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努力拓展人才工作、科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快政策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以高层次人才带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要充分盘活人才资源,加强学术交流,既要强调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又要加强行业的技能人才体系建设,使绿化和市容行业人才辈出,科技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转变作风,开拓事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绿化市容党的建设

  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领路人。城市的进步、绿化市容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科学执政的水平。调研中把“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专门列为一个专题,正是体现了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更是展现了上海绿化市容、林业和城管执法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在组织十八大报告学习、开展各个专题的调研中,党组书记陆月星亲自主持,局长马云安全程参与,各位分管局领导分别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参加了相关专题、相关处室和单位的讨论交流,不仅亲自传达、带头学习、转作风、走基层,深入调研,体现了身先士卒、脚踏实地的好作风,而且他们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多层面的座谈讨论,用实际行动和现身说法助推了行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调研干部们都说: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他们用《报告》统一认识,用《报告》对照行业,重点围绕加强行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文化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展开了既务虚又务实的讨论。

  许多参加调研的市和区业内的领导干部说,绿化市容“面向社会、紧靠群众”,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城市才会发展,只有不断地惠及群众,事业才会有进步。我们要努力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局机关的组织人事处、监察室、社会宣传处、机关党委和工会的调研干部,则联系行业特点说,要有效地发挥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的研究成果,确保“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和行业“党建、联建”新模式的推行。他们深深地感到:全面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定要把握好四点:一是要突出重点,特别是处以上领导干部;二是要加强自学,每个人都要通读、精读,研读,有所悟、有所得;三是要抓好培训,尤其对处级干部、科级(中层)干部、支部书记、党员干部等分类分层培训;四是要开展主题活动,要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提早准备,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更多的调研干部则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自我加压的要求: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注重“党政正职人选的能力、经历过干部培养选拔链”。要加强干部的党性、作风和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性、做表率”。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着力“治懒、治散、治庸”,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参加专题调研的干部还指出: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和行业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类推进绿化、公厕和道路保洁三个行业的文明创建,关注青年、关心青年,鼓励青年成长和支持青年创业,是各级党组织、行政都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这是关系到事业后继有人、行业持续发展进步的大事。

(本文配图/陈久超、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