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实践:加强城区社会管理 提高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0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徐文虎



  2013年,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原黄浦区实施“撤二建一”建制后新黄浦实现“融合传经典,创新铸精品”的关键之年。

  在新的一年,我们在上海市新黄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引领下,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从而将城区管理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是:强化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条块联动、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按照“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要求,继续保持城区环境治理较高水平的目标,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工作调研,提出了加强城区社会管理,提高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新要求。首先,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在管理主体上,要更加突出公众参与;在管理理念上,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在管理模式上,要更加突出源头治理;在管理效果上,要更加突出长效管理。对城区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围绕“精细管理、长效常态”,以长效保常态,促进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以创新促转变,难点顽症有持续突破;以精细铸精品,使城区形象持续改善。我们必须坚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打造精品的结果,大力加强重点区域的环境建设,着力于薄弱区域的环境提升,努力构建“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精品城区。


  一、对城区社会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认识

  城市管理绝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一种社会共同治理的事务。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企业、公民参与城市管理,做到“政府监控、市场调节、公民参与”,从而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我们说,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所以,服务应当是第一位的。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服务”。要把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尽量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实惠。

  我以为,应当改变城市管理中“执法代替管理”的做法,做到“管理先行,执法在后”。对于大部分市容问题,各管理部门要从源头抓起,依照职能做好前置管理,更需要研究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制度上消除问题产生的因素。对于管理无效的采用执法的方式进行查处,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平稳性。在努力破解市容管理难点顽症的同时,对市民确实需要的、公共服务能力还跟不上的,同时对交通安全、市容环境影响不大的设摊等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当疏导。通过建立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城市管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协同高效,并保证其长期发挥预期的效能和作用。在体制上,继续发挥区和街道两级层面的联席会议作用;在机制上,要有效地运用好“差别化管理、联勤联动、门责自律管理、网格化管理、重大活动保障”等机制。同时,还要坚持“零容忍,无瑕疵”的理念,注重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细节的优化,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养护的水平,确保城区管理更加规范,实效更加明显。


豫园灯会


  二、对城区社会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对策与做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日趋繁复和系统化,与之相适应并与过去的城市管理相比较,无论是理念、制度、模式、机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

  1.强化体制,优势互补,进一步构建“大市容、大环境”管理新格局

  一是要从区街联手,实现统筹全覆盖;部门联动,实现管理全方位;社会联建,实现参与全过程;科学投入,实现保障稳增长的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好区和街道两级层面的市政市容联席会议平台的作用,要“条履职、块协调”。区级层面要“总检查、总协调、总督办”;街道层面要有效整合管理、执法、作业力量,做好对辖区内市容环境管理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两个层面都要强化,逐步健全“联席会议牵头组织,条块配合协作,属地负责落实”的工作体制。

  二是要在“联合巡查、联手督察、联勤处置”三联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地整合执法、管理资源,深化公安、城管、工商、文化、绿化市容、建交委、房管、环保、食药监、商务委等部门的长效联勤机制。针对职责交叉、“都能管、都不管”的综合性问题,促使“强制性、突击性”整治转变为“制度化、常态化”管理,“简单式、冲击式”整治转变为“责任制、精细化”管理。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支持并参与城区管理,坚持做到“执法立足和谐,管理问计于民”,及时主动回应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互动新局面。

  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稳定增长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政府对城区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长期化。要加强绩效评估,确保投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同时探索建立和运用市场机制、政府购买社会各类维护、保洁、监管等方面的服务,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主动、联动和互动。

  2.延续机制,循序渐进,进一步提升常态、长效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差别化管理机制,进行“一类、二类、三类”道路的差别化管理,确保处于可控状态。并将创建范围逐步延伸至薄弱区域、菜场集市,按照“市容秩序好,道路养护好、地面保洁好”的标准,加强中小道路的市容保障。

  二是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拓展网格化管理领域。进一步规范“受理、派遣、处置、结案”工作流程,重点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确保工单“接得了、转得下、办得好、回得来”。科学制定与热线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流转网络,不断完善、提升办理水平和质量。

  三是固化“门责自律管理”机制。倡导“我的门前我清洁、我的岗位我尽责、我的区域我落实”的理念,以人性化管理和商家自治的方式,开展门前责任制联建活动,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标共定、巡访共查、责任共担、整改共纠、成果共享”,落实好责任书签定,开展好创建标识、清洁工具发放和“环境清洁日”等活动。

  四是强化应急保障机制。对重要节庆保障、重大活动保障、重大项目保障,实施“全方位、个性化和精品化”的管理、执法和作业,使重点地区、重点环境、重点楼宇与优美城区相匹配,为稳增长积极贡献力量。力争做到在执法环节上“立足勤务创新、程序规范、效能增强”;在作业环节上“绿化养护调整优化,环卫保洁完善设施,全面提升区域保洁水平”;在市政设施环节上,“创建文明养护标段,营造友好型施工环境”;在监督管理环节上,做到“网格化发现、扁平化处置、信息化监管”。

  3.多管齐下,全力攻坚,进一步聚焦市容市貌管理难题

  一是破顽症,突出源头管理,特别是对无序设摊、跨门营业的治理,坚持“管要严、疏要实”,做到“统一,规范,便民”。二是违法建筑整治,坚持“早发现、快处置”。做到“有情救助,人性拆违,阳光控违”。三是解难点,突出社会化管理,进一步扩大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整治的覆盖面。四是高规范,进一步提升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建立“公司自查、部门考核、社会评估”的三级监管和多方联手共同参与的管理监督机制,逐步形成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的亮点。

  4.创新拓展,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

  一是以“雅致、节能”为导向,做好景观灯光建设,要在“添、改、连”上下功夫。做好户外广告管理,要在“拆、控、管”上下功夫。

  二是以“品质、特色”为目标,加强重点地区环境建设和管理。各重点地区要在“管理求精细,执法求精准,服务求精心,成效求精品”上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共性品质,保持差异特色,拓展功能、培育亮点。打造精品。尤其是外滩风景区要实施大联动、大联勤管理,实现管控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动态管理。人民广场地区要继续扩大志愿者队伍和为民服务项目,共同打造平安广场。依法固化长效联勤联动的常态管理,按照节能环保理念进行大修和改建设施,增强保洁绿化力度。南京路步行街要进一步完善多项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秩序和硬件建设,提高市政养护质量,确保设施完好率,提高城区管理水平。豫园商业旅游区要打造商、旅、文传统特色景观区域,研究制定市容顽症后续解决方案,确保良好的市容秩序。新天地地区要推进智能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建立优化区域有效的工作机制和重点项目。田子坊地区要加强消防安全、房屋安全、食品卫生和治安秩序管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模式,推动和谐发展。


上海大厦


  三、对城区社会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重点功能区环境建设保障的思考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新黄浦区域功能的定位和要求,新一轮的重点功能区环境建设和保障工作已刻不容缓地被提到议事日程,我们要以“聚焦、提升”为原则,强化建设和管理,做好“一带”、“两街”和“五个功能区”建设以及加强环境建设和保障,提高市容环境品质。

  特别是,要建设好“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我们要在继续做好“世博纪念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周边市政市容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将改建开放和部分重点企业逐步入驻等实际情况,要提前介入,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前期各项保障方案,加强区域内市政设施、市容环境、绿化养护及环卫保洁等方面的整治和管理工作。对南外滩滨水区的建设,我们要配合下一阶段的改造,对周边的建筑立面和景观灯光制定好统一的规划及整治方案,并且逐步地实施综合整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其他功能区的环境建设和管理。

  (作者:上海市黄浦区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上海市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本文配图/简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