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效能监察保障行政审批规范运行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0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徐兰英



  效能监察是行政审批改革实行标准化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为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标准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提供服务,确保行政审批改革成果的落实和优化。效能监察是纪检部门服务中心工作,加强内部监督,提高精细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治庸治懒”,防止“消极腐败”的一面“镜子”。经过两年的效能监察在行政审批管理中实践,我有两点体会。


  一、效能监察在行政审批改革中的运用

  评价行政审批改革成效不是看形式而是看结果。效能监察就是要守住行政审批改革成果。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主要关注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期限是否符合要求、批后监管是否实施、行政许可申请人是否满意、行政审批人员是否廉洁等五方面内容。

  如何将“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使行政审批管理更加明晰标准,固化流程,规范自由裁量权,而效能监察工作就是着眼于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为此,我们先后建立起7项监察制度,促进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实现管理与监督的融合。一是网上检查制度。监察部门每月把审批流程、审批期限、批后监管的执行情况在网上检查,督促审批部门按时、按程序完成审批,从而形成行政审批流程的“闭合”。二是统计反馈制度。要求审批部门每个季度把批后监管的实施数据上报行政许可处并核准后,次月上报监察部门。三是“满意度和廉洁度”测评制度。监察部门每月要按行政审批10%的办结数,向申请人作电话回访,征求服务态度、业务能力、清正廉政、办理效率、依法行政水平、程序公开透明度以及总体评价。四是监督检查制度。在行政审批中监察部门查阅、了解带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五是定期分析制度。对推进行政审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监察部门要定期与有关部门分析认定、提醒和督促整改。六是走访沟通制度。监察部门与审批部门要交流沟通,了解情况、分析成因、酝酿解决办法。七是评估报告制度。监察部门每月撰写效能监察报告,提出建议并公开评估结果。

  通过监察制度建立和执行,较好地推进了行政审批难点问题的化解,如批后监管制度落实,在审改前长期被忽视。如今,后续监管已成为行政许可事项办结的重要依据,局批后监管率从审改前的17.39%提高到94.74%。


  二、效能监察在行政审批改革中的作用

  在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中,效能监察注重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促进职能部门增强责任意识的作用。通过每月效能评估,审批人员对岗位责任更加清晰和具体,改变了过去“重审批轻程序”、“重审批轻监管”、“重审批权利轻告知义务”等片面认识。为民服务意识、公开透明意识、岗位效率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二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作用。通过效能监察的介入,推进业务手册、办事指南贯彻执行,进一步保障申请人的知情权、补正权、救济权。三是推进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作用。行政审改工作涉及部门较多,需要明确分工、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

  效能监察要从服务、服从、保障中心工作入手,运用好“沟通”,衔接好“真空”,拓展好“渠道”,化解好“屏障”,才能切实提高行政审批管理效能。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监察室主任)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