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有梦的人永远年轻 ——访原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吴振千
发布时间: 2013年09月05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杨琳


吴振千先生与夫人王洪熹(王颂祜/摄)


  来到老吴局长的家,老吴局长穿得很正式,在夫人的搀扶下站在门口微笑着亲切地迎接我们,丝毫没有架子,就像一位慈祥可爱的普通老人。

  这位局级干部近30年来就住在这里,两室一厅的房子略显拥挤,装修和家具都非常简朴,可随手点缀着的一点植物、一幅照片、一个玩偶,给人感觉温馨而艺术。卧室又是书房,到处都放着书。最抢眼的是近2平方米的阳台被改建成了一个迷你花园,老吴局长自豪地称它“豆香园”,在他亲手写的“豆香园”木匾旁,悬挂着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豆荚。这个在里面转身都有些困难的绿色微世界,仿佛承载着他对园林事业一生的梦想和追求。


  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为城市园林梦想成真工作了60年

  我们提起他的著作《情缘园林——我的园林人生》,他很高兴,让夫人拿出了一本,说要送给我们。虽然提起笔手已有些颤抖,但还是很认真地在书上写下了赠予的话,并签了名。他说原本不想出书,在老同事们的热诚帮助和敦促下才完成了这本集子,算是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回顾。他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园艺系,长年搞园林规划设计,担任上海市园林局局长后也是行政业务双肩挑。夫人王洪熹是他的学妹,与他同年担任了上海市农业局局长。

  翻开书,里面可以说记载了一部上海园林绿化发展史。说起他亲身参与的一个个项目,老吴局长的话匣就打开了,讲到幽默处,不禁开心地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一个个园林重大项目从蓝图变成一片片绿荫,成为永立的丰碑,是城市最好的记忆。

  当年的“414工程”、占地67公顷的西郊宾馆,老吴局长至今对这片上海市区西部的绿洲能够向普通百姓开放感到十分欣慰。作为上海首座国宾馆,1960年初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具体实施建设。老吴局长率领团队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调研、征地、规划、设计、施工。园子保留了原有的大树,将原有的小块绿地融入到大环境内,力求旷奥结合;丰富地形处理,以屏障、増景、贯通水流、利于种植为前提挖土推山,使整个园子富有了灵气、增加了空气湿度。这里至今仍是上海最具知名度、最具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庭园。因为当初项目是保密的,回家连家人也不能说,建成后一直接待中央领导。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的建议下,平日没有接待首长任务时,可以向社会开放。对内和对外两套管理办法结合运行,普通民众有了进入西郊宾馆园林的机会。

  上海动物园也是老吴局长的得意之谈。1954年6月,为了接纳云南省傣族人民赠送给毛主席的一头大象,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改造成大型的独立的动物园。建大型动物园缺乏经验,只能边学习、边探索。老吴局长和他的团队认识到,建造动物园要充分掌握自然环境条件与动物习性的关系,要满足动物的生理要求,也要保证动物不能从笼舍中逃离,动物的展出、排列和分布要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他笑言,当时为大象造了一个民族风格的象宫,起初设计上有偏差,一天大象从动物园逃出去,一直跑到了七宝,后来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回来。在狮虎山的设计上非常小心,对围墙的高度、隔离沟的宽度等等都作了精心的计算。为了保障游客安全,在开放试用的第一天,还特地调来武装警察荷枪布防,确保万无一失。建设期间,老吴局长带领设计人员驻扎在公园现场,与专业技术人员及饲养员共同研究,力求功能上适用,外观上美观。

  老吴局长一直十分推崇中国古典园林,为了在淀山湖畔精品打造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大观园”,他和一批园林界专业人士用了整整8年时间,精心雕琢、精细装饰,兴建了这个优美的旅游景点。作为既有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型园林绿地,20世纪80年代的大观园,曾被评为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十大建筑”,并荣获了当时园林行业设计最高荣誉奖“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和上海园林系统唯一的施工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对于如今景区日益商业化而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古典美,老吴局长表示了深深的惋惜。


吴振千先生阳台的迷你“豆香园”(王颂祜/摄)


  二、绿色梦想不会随着岁月老去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我们问老吴局长,您有什么梦想吗?他很高兴地指指阳台上的迷你“豆香园”,说他曾经梦想上海能有一个真正的“豆香园”,20多年没有找到合适的用地,现在实现了,2005年在浦东陆家嘴建成了4公顷的“豆香园”,有100多种豆科植物。他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到郊野剥豆荚,小小的豆子引起了自己对植物世界的巨大兴趣。当年在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受生物老师王梅卿的启迪,和4位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开辟了一小块园地,开始种植茄子、草莓、蔬菜和各种小植物。兴趣可以影响人的一生,60年园林工作的启蒙点就是自己对植物的兴趣。所以造一座以豆科植物为主题的特色公园,也是希望都市的人们在看豆、剥豆、尝豆中学习科普知识,延续所有人童年的梦想。

  虽然退休多年,老吴局长对园林事业的一腔热情却从未退却,他十分关注园林行业的发展,思想紧跟时代,对园林设计新理念、生态发展新思潮常常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园林是很综合很有味道的学科、建筑、动物、植物、农业、林业都与它有关系。园林侧重艺术,生态侧重科学,成功的园林作品,一定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他关注上海的郊野公园建设,说郊野公园的面积比较大,是利用郊区的土地和当地的野生动物为基础来建造的,因此在规划建造中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郊野公园要结合农业,要有些生产的特点,把那些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充分利用起来,一举多得。里面种植的植物也要适合郊区当地,要结合得恰当,让老百姓可以在游玩的同时体验不同于市区公园的大自然的美丽。

  讲到现下发展林下经济时,老吴局长有一个“养蚕种桑”的梦想。说是母亲的故乡湖州以蚕桑闻名,小时候常常爬树摘桑叶给蚕宝宝吃,现在消失在我们的园林中很可惜,希望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林下经济中重新得到扶持。


上海动物园象宫(刘海斌/摄)


  三、与梦想同行,品味返璞归真的简单生活

  老吴局长多才多艺,他的童趣让我们感叹。自己动手布置居室、阳台花园,出差旅游甚至住院期间,都喜欢拿起笔把风俗民情、风光美景画下来,或画册、或长卷,送友人、送同事分享。桌上放着两本画册,一本是《旧上海儿童游戏》,一本是《旧上海街头》,随意翻看了一下,每一幅画作都描绘得细腻传神,画风中还略带着丰子恺般的神韵,全是他退休之后一笔一笔凭借着记忆画出来的。可以想象,沉浸在画作之乐的他,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是一种美丽得让人落泪的情景。他说绘画是他一辈子的爱好,乐此不疲。其实,绘画何止是他的爱好。眼前的这位老人是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领军人,是上海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创始人、奠基人,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艺术修养,细心观察、出手快、效率高的工作风格,对园林艺术形式简与繁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是我们城市园林人永远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了60年的园林工作,都在和植物花卉打交道,可老吴局长唯独对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一直有一份钟情,他说,白玉兰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开花特别早,而且花大洁白,开放时朵朵向上,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洁白清廉的精神。花如人生,回想一下,这又何尝不是老吴局长为人处世风范的写照呢!

  平易近人、朴实低调、儒雅大度,老吴局长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可敬且有着大智慧的园林前辈。虽然腿脚不便,但我们走时候他还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并坚持将我们送到电梯口。当电梯门合上的一刻,看着老人拄着拐杖但依然坚挺的身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老一辈园林人对事业的热爱与奉献、对物质名利的淡泊。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的可贵呀!但愿这样的品质永远不要被遗忘。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文供图/王颂祜、刘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