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发展经济果林 造福上海市民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0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茅国梁



国家梨体系首席专家张绍龄教授示范指导(钱培华/摄)


  经济果林是一项集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林业高效产业,既是上海市林业生态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上海的林业第一产业主要以经济果林为主,柑桔、桃、梨、葡萄为四大主栽果树。近年来,上海的林果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特色布局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有序推进,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品牌化经营效应凸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一、发展现状

  2012年底,上海果树种植面积31.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8.6万亩,占总面积的91.4%。柑桔、桃、梨、葡萄是上海市果树的主要栽培树种,共29.6万亩,占果树总面积的94.6%。全年果品总产量45.1万吨,总产值22.3亿元。林果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现其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一是经济果林成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其面积约占森林资源面积的1/5。二是经济果林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已形成多个区域特色品牌。全市经济果林的平均亩产值超过5000元,远远高于粮食等一般农作物,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三是经济果林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南汇桃花节、嘉定马陆葡萄节、长兴柑桔节等以经济果林为主题的旅游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家喻户晓的特色旅游项目。

  然而,我们还应看到,目前上海市的林果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整体发展水平与上海城市地位还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全市果品生产除了少部分企业和合作社外,大部分面积为农户分散经营,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果品质量缺乏保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果园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和抗灾能力较弱,主要是:果园道路、沟渠不配套,设施栽培比例不高;农田防护林不配套,抵御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三是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经济果林普遍存在树龄老化、产量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一批老、劣、杂果园亟待更新改造;果品的成熟期过于集中,销售压力大,阶段性“卖难”现象突出。四是果品加工处理滞后。大部分果品都不分级、不包装或简单包装,果品采后加工贮藏保鲜能力薄弱,深加工处理技术手段落后,影响了果品的商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黄桃林(方国政/摄)


  二、主要做法

  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鼓励和扶持经济果林发展,无论每次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还是新世纪以来的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果林始终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主体。

  (一)实行政策扶持

  为扶持经济果林发展,近年来,上海市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2002年出台的“每亩补贴300元、连续补贴三年”的经济果林扶持政策。二是2006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2年和2013年至2015年,上海实施的三轮“林业建设与管理”的三年行动计划,对发展经济果林给予了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经济果林的积极性,对加快经济果林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果品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区域布局

  各地在立足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建立专业果品交易市场,引导优化本地区林果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了“一区一品”的区域栽培格局。以南汇水蜜桃、嘉定葡萄、松江水晶梨、崇明三岛柑桔、青浦白沙枇杷、金山蟠桃、奉贤黄桃和小水果等为代表的特色果品,在上海市民中已有广泛的知名度。如:以生产优质水蜜桃著称的原南汇区,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蜜桃产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南汇水蜜桃”还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农产品的品牌。2010年,在全市建立了34家世博果品特供基地。2012年,上海评选出了第一批40家“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由市林业部门统一授牌。为了标志信得过果园,市林业部门还开展了专用logo标志征集,入选作品将得到国家商标局的商标注册登记,商标所有权人将授权给信得过果园以无偿使用。

  (三)着力提升科技含量

  近年来,上海市在保持市、县、乡三级林业工作队伍基本稳定的同时,相继建立了桃、梨、葡萄、柑桔、蟠桃、小水果等7家市级果品专业研究所,开展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在品种筛选、良种推广、标准制定、生产示范、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引进、筛选、推广了一大批果树新优品种。同时,上海市各级林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集中培训、科技结对入户、印发技术资料、专家咨询热线等途径,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的转化和普及。2004年起,上海市全面实施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增加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的“双增双减”技术和果实套袋技术项目,有效降低了果园面源污染,提高了果品质量,确保了农产品食用安全。目前,全市已经注册果品品牌50余个,通过上海市安全卫生农产品认证的林果产品基地20余个。

  (四)实施品牌战略

  上海市林业部门每年举办市级果品评比、优质果品展示、农业博览会、果品进公园直销等大型活动,引导全市果品生产由产量优先向质量优先模式转变,果品质量明显提高,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知名果品企业和果品品牌。如:嘉定马陆葡萄开发有限公司的“马陆牌”葡萄,南汇新凤蜜露桃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的“石升牌”新凤蜜露桃,上海前卫柑橘公司的“前卫牌”温州蜜柑,奉贤锦光黄桃种植合作社有限公司的“锦绣牌”黄桃,松江仓桥水晶梨开发有限公司的“仓桥牌”水晶梨,金山皇母蟠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的“皇母牌”玉露蟠桃,浦东金杏香果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的“川中岛”牌有机桃,等等,这些果品已成为上海农产品优势品牌,而且品牌水果的价格是普通水果价格的3—5倍,在上海市场得到畅销。品牌化的经营,开拓了市场,致富了农民,促进了经济果林的发展。

  (五)搭建营销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上海市柑橘品质不太适合上海市民的口味,柑桔销售的压力一直很大。为帮助果品销售,解决果品“卖难”问题,减少果农损失,近年来,市林业部门每年组织柑橘直销活动,在市区几大公园开辟柑桔直销绿色通道,为果农搭建果品直销平台,帮助果农将已经成熟采摘的果品及时销售,受到媒体和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既解了果农燃眉之急,又向市民展示了上海柑桔生产发展的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发展对策

  (一)继续推进发展,稳定种植面积

  经济果林的效益远远高于粮食等其他农作物,发展经济果林仍是许多农民的优先选择。因此,发展经济果林,是农村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避免当前林业建设面临的土地资源、养护资金来源、失地农民保障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各项政策

  稳定经济果林扶持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经济果林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林果生产龙头企业、果品贮藏保鲜加工企业,提高林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引导经济果林向稳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强化技术保障,提升科技含量

  一是在充实区县林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乡镇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稳定和经费落实。二是通过政府扶持,建立一批果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或示范户,引导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发挥生产示范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辐射作用。三是进一步发挥专业果树研究所的技术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研究推广,为经济果林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拓展产业功能,服务市民群众

  挖掘经济果林文化内涵,拓展果林社会功能,以“赏花游”、“采果游”“农家乐”等形式,建设融技术示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果林特色旅游基地,促进林果产业发展,提高林果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在改善生态环境、致富农民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天地,造福市民。

  (五)开发市场营销,提高竞争能力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融果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林果产业经营新格局;要依托物流配送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引导产销对接,让地产优质特色林果产品直接进超市、果品专卖店。运用产销挂钩、连锁交易、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引导优质特色林果产品融入现代市场流通,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林业处副处长)


(本文供图/钱培华、方国政、朱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