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实践:将文化元素融入园林规划设计内核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朱祥明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之作,其中的大观园、东方绿舟、滨江森林公园等,分别荣获了1997年、2005年、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是目前正式颁发给风景园林类项目的最高级别奖项。上海辰山植物园荣获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新江湾城公共绿地(一期)景观设计,荣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是全国最高的设计奖项。还有五个项目荣获IFLA亚太区优秀设计奖项,是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专业奖项。

  在践行文化发展战略,推进单位文化建设时,我们提炼了一个核心思想: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设计好的作品,创造好的环境,更要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园林绿化文化的需求。而这些作品,正是我们将畅想化为现实,建设美丽上海、美丽家园的城市景观精品。


  一、责任担当,园林设计要传承城市文脉

  设计主创人员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不是一个肤浅的符号,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张贴的标签。历史每行走一步,都会留下一些发人深省的片断。绿色的消失,天然氧吧的远去,以及对于亭台楼阁的恢复和再造,几乎都在告诉我们,园林绿化设计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要用创造性的思维、一流的作品来延续城市的文脉,将历史和现实完整地对接起来。同时,文化的成型,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从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人民广场改建,从上海野生动物园,到东方绿舟,从世博会景观设计到上海辰山植物园,每一处景观的设计创造,都渗透着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对文化传承的理解。他们不仅以作品诠释中国园林文化的个性和特质,而且将中国园林文化输送到国外,由我院设计的一座座中国古典园林,完美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愿景目标,园林设计要敢于争创第一

  园林绿化既然是城市文化的血脉,因此它应该是立体的、可感的,同时,它也应该是历史的、前卫的。它的这种特性注定了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发散式的文化思维,将设计在图纸上的几何形线条转化为具体的、实在的物象。正是秉承了这一文化思维,我们把文化建设路标与企业发展定位紧密联系,确立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发展的愿景目标。近年来,公司以文化渗透、传承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立足点,实施“走出去”战略,业务范围逐步拓展至“风景园林规划、环境绿化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旅游建筑设计(宾馆度假村、别墅等)、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等领域。在确保承接上海重大、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对福建、新疆等重点地区市场的重点开发和分院建设,并注册了浙江、福建、新疆、晋江四个分院;台湾地区又与世界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合作,共同打造一座建筑与园林完美融合的作品。连续3年外地项目合同额占全院总合同额的55%以上。



  三、绿梦空间,园林设计要奠定文化基石

  在单位文化建设的精神洗礼中,我们凭借风景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双甲资质,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乙级城市规划资质、乙级工程咨询资质、绿化施工资质等一系列相关资质的取得,成为我院在勘察设计领域不断开拓的鲜明标志。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铸造企业文化的基石,我们始终关注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员工的精神修炼和成长。近年来推出的举措有:通过培训需求调查,结合员工和企业不同的需求组织各类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为员工之间提供了参加行业交流的平台;工会组织的亲子活动,使员工的家属也能融入我们的大家庭;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使员工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够舒缓压力;开拓信息沟通平台,开通设计院官方微博与工团微博“绿梦空间”等。院刊《绿笔采风》至今已坚持出版了12年,成为业内一本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专业刊物。已经坚持了10年的年底“大片”,更是汇集了员工每一年的欢乐和精彩。精心布置的庭院,全天免费供应的咖啡,这些人性化的细节经年累月地叠加在一起,为培植员工的精神家园夯实了基石。

  我们深切体会到,单位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后盾;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靠文化的发展拉动。基于这样的认知,公司确立了未来的发展路径:第一,进一步拓展市场,聚焦重点目标市场;第二,整合各种资源,继续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三,加大技术管控、市场经营和方案竞标的力度,提高获取高端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努力做好各类重大、重点工程项目。

  (作者: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院长)


  (本文供图/华家顺、洪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