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结合部道路保洁管理工作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刘伏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政府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努力下,市容环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城市结合部道路一直是城市道路保洁管理中的软肋。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加强城乡结合部、区域结合部、街镇结合部道路保洁管理,进一步提升结合部市容环境保洁管理,对此做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一些对策性意见。


  一、现状分析

  各区对结合部道路的理解不同、定位不同,城市结合部道路的形态各异。大体可分为城乡之间的结合部道路、区与区之间的结合部道路以及镇与镇之间的结合部道路三种类型。重点包含城市道路、公路、镇级道路、村级道路等路段。从现实来看,与道路市容环境质量有关的因素要比城市中小道路多得多,其中道路管理体制、作业模式、考核标准、垃圾产生源头、市民的文明程度等因素最为相关。不同区域在道路市容环境的管理机制、作业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操作办法,但出于各自职能和管理目标,实际管理中存在较大差异,给市容环境管理带来不少困难。


  二、措施对策

  针对上述各方面因素,如何提升结合部市容环境保洁的管理效能,是各相关方要考虑的重点。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整合各方管理资源,强化信息处置,提升管理能级

  一是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原则,以块为主、条支持块”的方针,建立统一的协调、指挥平台,由平台来总体协调市容环卫、市政等城市管理职能,消除因管辖管理范围交叉、经费渠道不同、考评标准不一等问题带来的影响,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联系和合作,形成管理联通机制;同时划清责任地界,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在城乡结合部尽量消除市容管理的“盲点”和“死角”,形成守土有责、分工协作的功能。

  二是以城市网格化平台为依托,积极推进市政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联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网格化的发现、监督、反馈、处置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处置市容环卫保洁作业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逐步将城乡结合部内的城乡规划监督、建筑工地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等纳入管理内容,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为管理单位和执法部门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加强问题发现能力,提高处置效率。

  三是根据环境需求和作业环境的变化,建立弹性可控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的道路保洁经费是根据定额确定,但无法适应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及周边商业环境的变化,应综合考虑道路保洁成本、社会力量的组织宣导、应急问题处置等因素,建立弹性可控的经费保障机制,使市容保洁管理和作业模式在相对固定的基础上,设立适当调整的空间,提高作业实际需求。



  (二)加强共建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立足现有基础,本着节约原则,制定相应的控制性详规,进行城中村、厂中村整体改造,或者对影响市容的建筑、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在规划建设的同时,加大市政、环卫等设施投入,为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提供基础设施。

  同时,加快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如集贸、建材等,或者建立临时的疏导点,做到布局合理、分类建设,做到既能容纳商户,又能方便居民。对于各类市场加大日常的秩序管理和市容管理,杜绝各类市场成为新的污染点。

  (三)大力调整商业业态、强化垃垃圾源头管理,降低保洁压力

  各类商业需要不同的商业条件,如经营面积、地段位置、道路交通、道路空间等。应查清区域商业需求,研究区域商业规划,适当调整商业业态,设置一定的商业开放标准,使商业业态合理布局,降低市容环境管理的难度;同时,顺应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消化,实行密闭化管理,加快大分类小分流处置,建议以集镇为单位,单独成立或委托相应的作业单位,配置相应的营运设施和设备,建立专业的收运体系,将商业垃圾从道路垃圾中分离,降低对道路保洁的压力。

  (四)建立管理执法联动机制,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效能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是综合性管理,需要管理与执法之间的配合和协作——管理是基础,执法是保障,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与执法联动机制势在必行。可借助协调指挥平台,明确各自职责内容、管执权限,建立相应的处置规范和流程,连通管理和执法操作界面,提高违规行为的处置效率和加大处置力度。如管理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破坏环境和设施的违规行为,经劝阻无效而需要执法支持的,管理单位发出请求执法信号,执法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取证和执法,快速处置各类违章行为,及时解决市民投诉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五)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营造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城管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更有赖于社会公众的参与。因此,在道路保洁管理上要有新突破,必须要有公众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建议创建“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

  一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制定具体宣传方案,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相关的法规、政策,切实使广大城乡结合部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引导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关心环境卫生,通过合适手段,鼓励市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要在源头上形成商店(单位)门前环境卫生的自律行为,缓解公共道路保洁压力。街道(社区)培育建立沿街市容环境责任区自律组织,推进“门责联包”责任区或者商业示范街等自治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引入社区志愿者参与管理监督,提高公众知晓、认可和参与力度,带动并影响社区其他居民,营造共同维护市容卫生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要通过公开信息进行监督。各作业公司应向一线道路保洁人员统一发放制作印有公司名称、员工工号的保洁服装和印有管理部门监督电话的小木车,使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始终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作者单位:上海市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党政办公室)


  (本文供图/简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