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摘登:杂谈“专家意见”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王煦

  “听听专家意见”这是当今社会一句经常能听到的热门话,凡对某些问题存有疑端或权衡可行性需要时,就会有人提出“听听专家意见”的建议,这往往是无可争辩的。由于“专家意见”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崇高的威望,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重,这种现象与过去的“盲目决定”、“一言堂”或草率行事相比,确是一大进步。但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它的负面影响就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迷”和“信”。学海无涯,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知识是有限的,即使“专家”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事事正确,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被邀“专家”去参加一个特定的“专题”会,往往是匆匆赴会的,他(她)对论事主题的历史背景、其间曲折、前因后果没有时间全面了解,即使是一个对此很有造诣的“专家”,由于缺乏分析判断的基本素材,要使“专家意见”正确无误也是件难事。

  “专家会”并不生活在真空,社会上的污泥浊水也会浸入这个领域。我们的“专家”一般不是专职的,他们各处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面,各具不同的价值观,给出的意见也会很不相同。尤其是如果个别专家在“意见”中掺杂商业意图或人情因素,就会使“意见”有失公正。又者,专家会某些涉及方由于某种原因,希望“专家意见”为我所用,有的竟以“红包”绑架,目前尽管这还是个别现象,但这种“苗头”一旦形成风气,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专家会”目前尚是一个一事一议的临时性的社会辅助组织,目前有些“专家会”在形式上是满满一堂,但到会真正“专”的“家”往往寥寥无几,其成员的组成水分很大,由此产生的“意见”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应该受到“质疑”,当然“有时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但这个“往往”是不能代表事物的“必然”和“全部”的。

  在一般情况下,一旦形成“专家意见”,往往是送上级或有关方面作为“决策参考”或某种例行程序的的需要,由于这个“参考意见”是经过“专家会”镀了金的,因此其身价可不比一般。但追踪朔源,如果专家意见是在有上述几种情况的综合因素中产生的,一旦某些方面对“专家意见”的处置稍有不慎,其潜在的风险隐患是令人担忧的。

  任何事情的发展“进”与“制”是互为依赖的,对“专家意见”这个已具很大影响力的新生事物要不要有所制约?怎么制约?这是值得思考的。

  形成制约机制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在目前来说,我认为至少在工作态度上、道德文化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因此我想对于听者来说要“慎思”,特别对于镀了金的东西更应留个“神”;对于讲者来说要“自律”,所出之言要对得起社会的尊重;对于组织者来说要“认真”,邀者切题,不搞形式、不凑数,讲究实效。

  总之,凡涉“专家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责任维护这件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要共同努力发掘“专家意见”的真正涵义,发挥“专家意见”的应有价值。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废分会委员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