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垃圾焚烧出路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张益



  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人越多产生的垃圾量越多,产生了就需要及时妥善处理,不然会产生严重后果。就像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卫生间,一座城市也必须要有垃圾处理设施,否则就会出现“一三七”现象:一天不清运垃圾,收集点堆满垃圾;三天不清运垃圾,满街都是垃圾;七天不清运垃圾,只见垃圾不见人。

  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它和水、电、煤气一样,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维持正常运转的刚性需求。要满足这个刚性需求,需要政府、企业、百姓还有媒体一起努力。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每个人也都有处理垃圾的义务。

  一个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不仅是一个污染控制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权衡各方的哲学问题,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是一个影响稳定的政治问题。我们亟需做的是,在城市刚性需求、区域环境保护和各方利益主体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一、垃圾与焚烧

  垃圾焚烧技术在1890—1900年间起源于德、英、美等国,120年来,它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现已成为成熟可靠的垃圾处理主流技术之一。目前,国际上那些人口密度高、经济较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很多都采用了焚烧技术来处理生活垃圾。

  相比另一主流技术的垃圾填埋,垃圾焚烧有5个明显特点:

  一是工程用地省。同样的处理量,垃圾焚烧需要的地方仅是垃圾填埋的1/20—1/15;

  二是处理速度快。一般垃圾在填埋场中分解需要10到30年,垃圾焚烧只要垃圾的熔点低于850℃,2小时左右就能处理完毕;

  三是减容效果好。同等量的垃圾,通过填埋约可减容20%,堆肥约可减容50%,而焚烧的减容率可达到80%;

  四是污染排放低。据德国环境专家研测,如采用同样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仅仅是垃圾填埋的1/50;

  五是能源利用好。大约10个人产生的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

  当然,一座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垃圾处理方式,要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可以优先选择垃圾焚烧方式,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则可以优先选择垃圾填埋方式。 


参观御桥垃圾焚烧厂


二、焚烧与垃圾分类

  从焚烧原理分析,垃圾分类并不是垃圾焚烧的前提或必要条件。其实,焚烧是一种能够适应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目前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约有一半城市并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虽如此,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因为垃圾分类对于垃圾焚烧来说是有利的,它可以起到减量(减少垃圾处理量)、减排(减少污染排放量)、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欧洲的德国、亚洲的日本、中国的台湾和上海等,都有很多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像上海,已开始在居民中推行“绿色账户”,只要你平常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就能得到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换取一定的奖励,譬如送你一些日用品,到一些商店买东西可以打折等。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整座城市的事,是全体市民的事,涉及到很多方面,仅仅靠市容环卫部门一家是很难做好的,一定要多个相关部门协调、协助、协同、协力来一起推进,一定要通过政府重视、统筹规划、系统配套、分步实施、全民参与才能取得实效。 

三、焚烧与二恶英

  讲垃圾焚烧就不得不讲二恶英,因为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大家都惧怕二恶英。但二恶英并不是垃圾焚烧厂特有的产物,在自然界凡有水、气、土的地方,很多都有二恶英。未经过处理的原生垃圾中也含有二恶英,但绝大部分经过高温焚烧后会分解,再通过一些净化装置,譬如活性炭等吸附后能得到进一步的高度净化,尽管这样还会有一小部分通过烟尘排放。

  伴随烟尘排放的二恶英浓度是极其微量的,也许是在所有冒烟场合中是最低的,冶炼厂和汽车尾气的二恶英浓度,甚至抽烟和家用燃气等的二恶英浓度也都高于垃圾焚烧。

120多年来,垃圾焚烧技术平均每过10年就有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最近10年的重大技术进步,就是对二恶英的高效处理,现在大部分高比例采用垃圾焚烧的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厂对自然界二恶英排放总量的贡献率都低于1%。

  总体来说,先进的垃圾焚烧厂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只要建设标准高、污染管控严、运营管理好、监管力度大,住在附近哪怕住在厂区,对健康都不会有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正越来越严格,新环保法对环境污染的管控也越来越完善并越来越严厉,今后垃圾焚烧厂的二恶英排放浓度还会进一步下降。  


上海慈济长风会所“慈济日”活动


四、焚烧和邻避现象

  “邻避现象”在国内外都有,但近几年在中国最为盛行,它们从PX化工项目到垃圾焚烧项目,逐步向所有“疑似污染”的新建项目扩散。他们的大多数结局是当地民众“上街一闹”,官方随即宣布项目下马。这种“一闹就停”的模式鼓励了各地越来越多的抗议潮,如果任凭这股风气继续下去,很可能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失序和无能化,相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引发“邻避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设施标准较低、运营不善、污染超标;二是部分项目选址过程不够公开、环境评价不够规范,运营管理中采用选择性达标等引发公众不满;三是房市价格攀升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价值和环境质量的预期,同时公众对公共环境利益的自我维护意识日益加强;四是缺乏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和平等有效的沟通机制;五是二恶英等污染被人为误导、人为放大,引起周边居民的恐慌,进而被人利用后演变成有组织的群体性事件。

  要破除垃圾焚烧厂建设的“邻避现象”,需要政府的智慧和决心、需要媒体的宣传和引导、需要科学透明的决策和操作、需要各方利益的兼顾和平衡、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  

(本文供图/王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