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大型固废基地控制异味的社会责任诚信体系建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崔广明


老港填埋场风力发电


  上海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位于浦东新区老港镇东首。作为确保城市安全运营的战略基地,在各类废弃物处置中发挥着托底保障的作用。1989年投入运营,按照沪府规【2009】117号《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规划建设“一环四场三轴、两厂一中心”,总面积约29.5平方公里,包括一、二、三期,四期,综合,固废填埋场以及焚烧厂、污水厂等设施。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方式已形成完善的定点收集系统、集装/散装化水陆运输系统和焚烧填埋并存的综合处置体系。老港每天处置生活垃圾11000吨,污泥2000吨。

  由于各类垃圾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高,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会厌氧发酵产生臭气,填埋作业过程中存在垃圾暴露面等问题,就会造成二次污染,包括恶臭气体扩散、渗滤液产生、蚊蝇孳生等。对于老港这样一个特大型固废处置基地来说,确保到港垃圾的日产日清和上海城市的安全运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持续改善基地的作业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地区的负面影响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大型固废基地控制异味的背景

  1. 异味原因

  一、二、三期填埋工艺和环保配套设施滞后,历史上欠账过多;垃圾增量迅猛,日产量超过11000吨,而四期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能力最大限度1500吨/天,远远达不到无害化要求,运营中规范作业和执行标准有偏差;2010年之后,上海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虽已贯通,但目前仍有40%未能集运,这些垃圾通过水上运输方式抵达老港码头后,通过起吊、运输至填埋场,期间垃圾散装散卸,臭气散发、垃圾洒落、污水滴漏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处置单价较低,收不抵支的现象显而易见;从2006年起,基地承担起一项应急功能,即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燃眉之急由老港基地解决,国内污泥处置尚处起步阶段,填埋场处置污泥没有成熟工艺借鉴,在污泥碱性固化中存在氨气逸散、臭气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2. 异味影响长期困扰运营企业

  接连发生的媒体报道,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周边政府曾书面撰写“关于填埋场对南汇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报告”,呼吁环境补偿;人大政协代表纷纷出提案,要求改善填埋场环境;填埋场周边的老港镇曾经是区里的信访重镇,老百姓还曾多次封堵进场大门,影响了正常生产。

  3. 控制异味的必要性

  大型固废基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会消耗自然资源、产生环境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环境企业尽可能减少异味影响,承担生态环境责任,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目前,周边百姓主要是感官上对异味反感,企业通过多措并举控制异味,必然有利于环境改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垃圾处置是一项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公益性的国有企业,老港应当勇于担当、服务民生,在社会责任履行中力争作出表率。

  4. 控制异味也是企业发展内在需要。

  在自然资源逐渐耗竭下,唯有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取得平衡,企才能真正永续发展。因此,当前大型固废基地刻不容缓的是,必须奋勇当先,想方设法攻克异味瓶颈,走出发展与环保相得益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新路。


老港综合填埋场


  二、大型固废基地控制异味的社会责任诚信体系建设实践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大型固废基地控制异味,满足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在责任治理、责任推进、责任沟通及守法合规四方面的责任管理中贯穿诚信底线,做到履职尽责,是企业构建基于诚信的社会责任体系的内涵。

  1. 加大投入,落实一套改善措施

  一是推进重大工程建设。2009年,开始实施一、二、三期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终场覆盖、渗滤液处理、雨污分流、恶臭治理及绿化景观、林带与草坪种植等,封场面积4463亩;2010年,填埋场西侧建成3700米长、104.4公顷的防护林带,以控制异味扩散;2010,年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建成,日均转运生活垃圾可达7000吨;2012年,在新建河道东北侧又建成8000吨规模的新码头区,为国内首例、亚洲最大,基本解决了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散落滴漏问题,实现了生活垃圾运输方式的革命性变革。4年总投资达17.9亿元。

  二是改进作业工艺,减少异味影响。处置作业过程中,通过减少卸点、缩小垃圾暴露面积、加强日覆盖来减少垃圾填埋处置作业过程中臭气的散发;对白龙港等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实施源头压滤后运至老港填埋场直接填埋,对80%的原生污泥固化后直接入库填埋,缩小和控制污泥作业面积,加强日覆盖,控制污泥异味扩散。

  三是加强药物喷洒,控制异味散发。在卸运和污泥处置中,在码头及运输道路、综合填埋场、污泥预处理区、污泥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办公场区等区域,喷洒多种除臭药剂,在气压低、场区处于上风向等应急情况下,通过增加喷洒面积、喷洒频率、喷洒除臭药物量等加强除臭力度,控制恶臭影响。

  四是加强联动,建立异味预警联动机制。建立恶臭影响应急处置联合行动组,制定恶臭污染调查整治联动方案。聘请环境监督评价员对基地以外老港地区的异味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恶臭调查与整治的日记制度,并根据记录和反馈及时启动相应的预警联动。同时,与区环保局、市废管处等加强沟通协作,积极接受市废管处作业全过程的监管。



  2. 转变观念,培育一种责任意识

  数十年来,“准卫生填埋场”先天不足,员工作业环境恶劣,“不脏就不是垃圾场”、“再好不过是垃圾填埋场”的保守观念,以及“目前没有一点异味不现实”的怀疑心态在职工中很普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和老港固废基地的拔地而起,企业意识到要解决周边百姓日益提升的环境需求与填埋场环境现状之间的矛盾,必须克服听天由命、望洋兴叹的悲观思想,树立“不发展或发展慢就会被淘汰”的观念,博采众长、进取创新;必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下工夫控制异味、改善环境,这样既可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地位,又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3. 提高信誉,建立一个信用体系

  老港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倡导“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价值取向,打造“诚信、可靠、环保、安全”的企业形象,与发展目标相结合,推动公司信用体系的逐步形成。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依据《老港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等制度来加强信用管理,执行董事会、党委会、职代会等程序决策,保持企业决策合规、合法,并做到连续和统一;开展贯标评审工作,追求卓越的绩效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对工程承包商、监理单位进行信用评价管理, 防范经营风险。

  二是贯彻行业标准,确保运营质量。公司重视做好1号码头、焚烧厂等新运营项目的开局,执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环境污染控制、设备使用维护和保障维稳等标准化程序。对综合填埋场运营的污染控制标准和目标定得更高,执行得更严格:采用了高位卸料、分层摊铺、分层压实,最大程度地缩小作业面积;及时用膜覆盖,采用文丘里负压抽吸、辅助周界雾化喷淋装置和高压风炮及人工移动喷洒除臭液等措施,努力实现工艺控味在场界;通过分区分单元作业,加强雨污分流,实现了工艺分液量的减少;运营安全方面,坚持“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管理实施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特色活动开展到位,维稳工作考虑到位”,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十一连冠”。

  三是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信用等级。2013年,除保持了A类财务会计信用单位荣誉外,又获得了上海市五星级诚信企业称号、上海市第一批诚信企业网上创建单位、上海市文明办企业信用码和信用标识等荣誉。信用标识使用、网上平台建设、信息录入和对外信用披露等工作正在努力进行中。

  四是强化道德建设,创建诚信文化。倡导“诚信、责任、质量”的企业价值观,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等活动,赢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五连冠”;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上,2013年获得“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称号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4. 同创共建,探索一种沟通机制

  近年来,为了让周边百姓理解垃圾处置和异味控制难题、了解企业的努力、达成逐步改善的共识,老港公司积极化堵为疏,主动与地方镇党委、政府协商,搭建填埋场环境和谐的有效平台,开展“同创平安,共建和谐”活动,内容包括接待村民参观、你来我往帮困助学、慈善捐款回报社会等。同时,基地内的运营企业主动请政府相关部门对作业情况加强监管,聘请周边村(居)热心公益的百姓作为环境评价监督员。围绕村(居)表达社情民意更直达、企业社会责任感更增强、生态环境更宜人、老港地区更和谐稳定的“四大目标”,努力推进“企业与地方、支部与支部、职工与居民”的融合。

  5. 印象老港,弘扬一种环境文化

  通过梳理和提炼,确立了“保障城市环境安全运营”的企业使命、“让都市环境更美好”的企业愿景、“诚信、责任、质量”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勇于社会担当,服务城市环境”的社会责任理念。经过精心打造,建成了固处文化展示馆、环境知识科普教育馆,展示上海固废行业发展演变和垃圾处置全过程;生态修复打造了“闻香、见绿、造景、美环境”的园林景致;以“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设备改进”为重点,建立了“海燕固废治理创新工作室”;建设了废旧器材雕塑小品、名人名家题词石刻等基地“十景观”,组织了“跟着垃圾去旅游”主题参观活动。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印象老港”文化体系。



  三、大型固废基地控制异味成果取得的成效

  通过大型固废基地控制异味社会责任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大大促进了老港固废基地各项工作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 改善了填埋场及周边的运营环境

  今日“美丽老港”已呈现出“让泥饼变成土地飘香、让污水变成中水资源回用、让臭气缩减源头不再污染、让花儿回到填埋土地绽放、让鸟儿回到绿化林地鸣叫、让鱼儿回到芦苇湿地畅游”的新景象,周边居民信访投诉也大大减少了。

  2. 提炼了一套控制异味的运营标准和理论

  老港公司提出的填埋场异味控制“六大技术”,可以把恶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缩小垃圾工作面,减少总量;垃圾分层碾压,减少通道;土源覆盖或HDPE膜覆盖,便于收集;主动收集进入RTO燃烧;风炮即药物喷洒除臭以及高密度喷嘴形成一道水幕隔离墙;编写出版多项运营标准和管理手册,有《生活固废集装化转运系统末端工艺作业规范》、《作业指导书》、《老港综合填埋场运营技术规程》、《老港综合填埋场运营管理生活手册》(分为垃圾、污泥、飞灰、渗沥液等四个分册);申请了20余项发明和专利,由老港公司参与研究的课题“生活垃圾能源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荣获了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一系列有效运营机制形成了成功经验

  一是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协调并进的责任机制。公司上下统一思想,认清使命,既要水清地绿气净,也要做好垃圾卫生处置和处理,坚决不把异味控制的费用省下来提高企业利润,甚至宁愿在费制中再增加部分费用用于异味的应急控制。正是这种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筹兼顾、协调落实,使得企业与周边百姓在目标愿望上达成了一致。

  二是镇企加强合作与村居加强理解的双向沟通机制。公司四个支部与老港镇“三村一居”开展“同创平安、共建和谐”党建联建活动,即以联组学习、参观考察、工作交流、敬老帮困、环境评价、信访矛盾联接联处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这种沟通化解机制,使村民对固废处置事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理解和谅解,使老港地区和谐稳定“内外联动”有了组织保障。

  三是环境问题量化分析和信息反馈的评价监督机制。目前,政府监管、社会监管以及作业单位自我监管并重的格局已经形成。企业每天对填埋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情况做好记录,定量分析不同气候不同风向不同时段的异味,摸索异味影响的规律,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方案,硬件上积极推进填埋场在线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反映填埋场及周边地区的真实环境,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企业在填埋场周边村(居)聘请环境评价监督员;行业主管部门围绕作业管理、污染控制、场内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每月反馈,这样的机制有助于提升作业水平。

  四是建立了美丽大老港环境文化惠及民生的资源共享机制。老港环境改善后,一、二、三期近5000亩的垃圾填埋区域启动了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并规划建设大型郊野公园;基地内的绿色能源包括焚烧发电、沼气发电、风力发电,形成了地下、地表和空中立体式的能源利用新格局,一个集参观、教育于一体的科普基地初现雏形,“跟着垃圾去旅游”、固处文化展示馆、环境知识科普教育馆、固废创新治理工作室和“印象老港”企业文化室等基地科普资源与社会共享,生态公益游面向市民开放。

  (作者:上海环境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本文供图/奚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