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发布时间: 2015年01月15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徐志平


2014年9月16日上海绿色账户管理信息平台开通,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介绍绿色账户推广情况


  2011年以来,本市连续4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项目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经过3年的持续推进和多方宣传,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路线图”和“时间表”已基本明确,推进机制逐步完善,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巩固分类实效,稳步拓展分类区域。从2011年启动以来,垃圾分类覆盖面逐步扩展。从首批100个住宅小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至2014年三季度末已覆盖17个区县的5000余个住宅小区,覆盖居民超过260万户,并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菜场和公园等其他场所扩展。

  二是提升分类意识,倡导践行低碳行为。依托政府网站、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以及各类社会宣传活动,持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宣传动员力度;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抓好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着力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依托市文明办、市民政系统对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动员,引导其参与宣传发动,促进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实践。

  三是分类成效显现,提高垃圾分类品质。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攻坚克难,连续3年完成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以2010年为基数逐年减少5%的指标。分类收集的湿垃圾量逐步提升,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该年度湿垃圾量约1700吨/日。

  四是完善推进机制,创新社会动员机制。2012年,本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第一牵头人,19个委办局和17个区县政府为成员单位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以此作为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平台,集各方之力,共同推进工作。不断细化联办工作推进计划、责任分工,落实分工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加强考核评价;落实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工作交流、涉及多部门工作专题研究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合力。



  从2013年起,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要求,在静安、松江等区开展绿色帐户激励机制深化试点工作,通过深化试点,积极探索以政府采购社会服务的方式,提高社会宣传动员实效的途径;研究制定合理的积分规则、有效的兑换规则;推进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查询及管理等功能;探索建立以市场化为主要支撑的服务保障体系。到2014年年底,全市将覆盖约40万户居民,基本形成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流程、推进机制、管理模式等。


WFA国际促动师协会的会议引导技术在社区教育和传播中的运用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居民意识与工作推动脱节。通过多年的工作试点与推进,居民基本树立了垃圾要分类的意识,但持续、深入、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尚未建立,居民分类习惯尚未养成。

  二是社区源头减量设施配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垃圾分类场所均配置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等硬件设施,但设施配置是否便于分类投放、有助于提升分类实效还须更科学地设计。

  三是把垃圾分类作为社会文明有效抓手的机制还有待建立。垃圾分类的主动践行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然而,目前本市暂未建立相应机制,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真正纳入城市文明建设。

  四是社区居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社区居民是垃圾分类的源头,要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其根本是要引导居民养成主动践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变生活垃圾“要我分”为“我要分”。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


(本文供图/孙卉 王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