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上海立体绿化企业现状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1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盛露鸣等



  立体绿化是指以建(构)筑物为载体,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营建的各种绿化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沿口绿化、棚架绿化四大类。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建筑密度高,环境压力大,土地瓶颈的制约和市民对绿化的需求促使城市绿化从平面转向立面,实现向“空中”要绿。立体绿化不仅具有与地面绿化同等的生态景观功能,尤其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密集空间更是发挥了节地节能的显著优势。

  近年来,上海立体绿化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并被同步纳入全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绿化“十二五”规划要求全市新增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为立体绿化发展提出了量化指标。2014年8月,市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立体绿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立体绿化。上海立体绿化从20世纪80 年代起步,初始阶段发展并不快,但在世博会之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一批立体绿化企业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并为本市立体绿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一方面相对于地面绿化,立体绿化涉及建筑结构、防水建材、园林绿化等多学科,对技术、工艺的专业性要求更高,项目的持续养护难度更高,尤其注重项目安全性;另一方面立体绿化不同类型形式(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沿口绿化、棚架绿化等)根据39所依附建(构)筑物载体立地条件的不同,在植物材料、施工工艺、养护要求等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殊性。目前,企业作为立体绿化的实施主体,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一,只有保障立体绿化项目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才能促进本市立体绿化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公厕墙面垂直绿化


一、上海立体绿化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数量。随着近年来立体绿化建设项目的增多,一方面许多以地面绿化为主营业务的绿化企业开始启动和承接立体绿化业务,2008 年以前本市共有28家企业涉足立体绿化行业,自2009年开始立体绿化企业数量增速较快;另一方面,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批以立体绿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中以绿化建材类企业居多,为立体绿化项目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

  2.企业分布。从业企业以民营居多,共35 家,占比约6成;国有企业19家,占比33%,基本符合目前市场的竞争态势。另有4 家外资企业。但目前立体绿化从业主体“偏科”现象普遍,偏重设计、施工等前期建设业务,但专门从事立体绿化养护的企业力量薄弱,大多由施工类企业兼带后期养护。

  3.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据统计,持有绿化职称类职业资格认证(含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共计2446 人;持有绿化技能类职业资格认证(含高级技师、技师、技工)的人员共计1548人;持有其他职业资格认证(如建造师等)的人员共计428人。但在已获得各类型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中,以从事立体绿化为主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占比均不足20%。

  4.立体绿化建设规模。2013 年,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立体绿化项目建设总面积约20.8 万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14.4%,立体绿化建设力量快速提升。建设类型仍以屋顶绿化为主,截至2013年年底,在立体绿化建设总面积中的占84%,垂直绿化占比为11%,沿口、棚架绿化项目建设面积占比均较低,2013年当年合计占比仅5%。上述情况反映出屋顶绿化有较广阔的市场环境:一是相对于其他立体绿化类型,屋顶绿化更受大众关注;二是屋顶绿化更受业主青睐,因为部分项目更易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迅速提升经济效益,因此业主更有积极性尝试和建设屋顶绿化,建成后也愿意持续养护管理。

  5.企业对立体绿化新优技术的掌握情况。立体绿化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技术日趋成熟,尤其是服务于立体绿化的材料选择多样。但是专业的适合上海地区的立体绿化苗木,尤其是可以做到预培的苗木基地少,提高这些立体绿化植物材料的存活率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同时,一些技术集成、施工简便、造价合适的新工艺层出不穷,特别是许多专利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如灌溉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等结合的技术。


屋顶绿化


二、立体绿化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各方认识不一,企业施工难、后期养护难。由于实施立体绿化的既有建(构)筑物在设计之初大多未考虑立体绿化,建成之后业主或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形成共识,很多企业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比如,承接高架桥柱垂直绿化的企业,在施工、养护过程中经常遇到施工安全、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困难;承接地下车库入口顶棚绿化的企业往往会遇到排水问题,由于顶棚建设时排水系统多为总包单位施工,存在布置不合理、结构简单等情况,雨季排水不畅导致库顶植株烂根。有超过半数的施工类立体绿化企业反映,立体绿化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单位重视程度不高,管理问题影响施工进度,造成项目损耗。比如,因业主单位疏于管理,屋顶绿化项目施工现场经常发生因停水问题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的现象。

  2.企业技术力量薄弱,项目实施中技术瓶颈频现。一是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二是设计、施工、养护人员对立体绿化相关技术规范的掌握水平不高。虽然本市已相继发布《屋顶绿化技术规范》、《立体绿化技术规程》等技术指导性文件,但多数企业仍在部分关键技术上存在困惑,对立体绿化各环节实施的技术要点掌握程度还不够,对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认知度还较低,尚未很好地理解相关产品差异化特点及其优势。

  3.现有扶持政策“不解渴”,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目前,从业企业对立体绿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如上海临港漕河泾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本市节能减排相关工作要求,在绿化专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下,顺利通过“屋顶绿化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为本市屋顶绿化建设提供了模板。但是,另外还有部分企业由于立体绿化设计、施工的难度大、成本高、后续养护困难等因素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希望得到更大的政策扶持:一是在绿地率折算方面,希望将现有政策规定的屋顶绿化有限折算绿地率升级为全部折算,从而进一步鼓励开发商、建设单位积极建设立体绿化;二是在立体绿化工程报监流程方面,希望建立和完善相关报建、报监流程,并对已有流程进行适当简化;三是在立体绿化企业资质方面,目前因缺乏立体绿化等级资质,业主方往往将园林绿化等级资质作为招投标的门槛,部分园林绿化等级资质不高、但立体绿化专业能力较强的企业呼吁有关部门专门颁发立体绿化等级资质,与园林绿化资质相区别;四是立体绿化资金扶持方面,业主单位希望放宽申报条件,进一步降低补贴资金领取的门槛,立体绿化参建企业希望扩大补贴对象的范围,也能获取适当补贴;五是在立体绿化资源信息共享方面,希望相关部门摸清本市可实施立体绿化的面积总量和分布情况,并向社会通报,发布信息咨讯。


    


三、对策和建议

  1.完善立体绿化市场机制,提高社会认知度,形成广泛共识。目前,立体绿化市场并不成熟,需要刺激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供给,促使市场机制良性循环。一是激发业主单位的积极性。业主单位是立体绿化项目的发起人和需求方,其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能否快速发展。现有立体绿化扶持资金申报门槛较高,适用范围较窄,仅限于一定规模、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屋顶和墙面绿化,业主单位虽然建设了立体绿化,但没有达到申报条件就无法获得相关补贴,这些业主单位会因为考虑到资金投入而影响继续建设立体绿化的积极性。建议适当降低申报条件的门槛,将构筑物上的立体绿化以及棚架、沿口等多种立体绿化类型都纳入资金扶持范围,并探索提高屋顶绿化绿地折算率的可行性。二是提高立体绿化从业企业的积极性。作为立体绿化项目的实施者,他们为业主单位提供相应服务,其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能否良性发展。根据本次调研,立体绿化项目建设和养护成本较高、经济收益有限,难以支撑从业企业的主营收入,这是导致目前本市以立体绿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数量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目收益水平直接影响从业企业的积极性,但相对于地面绿化,目前各种立体绿化类型的建设定额均缺失,养护定额也仅限于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两种类型,并且定额模糊,操作性不强,立体绿化项目缺乏规范的市场定价,从业企业的收益水平难以确保。建议根据立体绿化不同类型明确相应的建设定额和养护定额,将此作为设立市场指导价的依据。另外,立体绿化企业一般均是小微企业或小企业,目前政府在扶持上基本没有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立体绿化可持续发展,建议将立体绿化奖补政策的申报对象由业主申报变为企业申报,从而调动企业积极性。三是加快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本市立体绿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政策为保障,形成推进合力,让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立体绿化的发展。同时,建议将立体绿化建设要求纳入建筑设计标准中,从源头上实现与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消除先建筑、后绿化的潜在矛盾。

  2.完善立体绿化专业培训机制,发挥相关平台作用,加强政策、技术规程的宣贯力度。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立体绿化项目实施中技术瓶颈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完善的立体绿化培训机制和良好的宣贯渠道。一是有步骤地推进立体绿化专业培训机制。相对于地面绿化的培训,目前本市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专门针对立体绿化项目设计、施工、养护的培训,并且缺乏相应师资和专项认证体系;现有培训也多限于对立体绿化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解读。建议首先集中力量在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管理站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内部,快速培训部分讲师资源,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推进相关部门颁发立体绿化从业人员技能资格认证。其次,组织讲师每年不定期向各从业企业开展立体绿化专项培训,并根据授课情况和学员获取资格认证情况给予一定激励。二是发挥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立体绿化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建筑绿化分会等机构的平台作用,形成优势互补。一方面持续开办立体绿化专业人才培训班,尤其要加强对郊区立体绿化企业的培训,以及对立体绿化设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并推介新优材料和产品、推广创新技术和工艺、发布立体绿市场容量和动态资讯;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之间横向交流,针对企业对立体绿化关键技术环节的困惑,定期举办专题沙龙和技术论坛。三是开展表彰宣传,企业也要主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对在本市立体绿化实施及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宣传,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外滩主体花墙

  

3.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并通过差异化政策扶持一批专业能力突出、掌握新优核心技术的立体绿化企业。立体绿化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政府的有效引导,不仅体现在加强行业的规范性,还体现在培育行业的专业性。一是在资质准入方面,建议立体绿化设计施工必须执有由专业机构颁发的立体绿化资质证书和有业绩登录的会员证书,该资质证书的申请条件至少应包括企业从业年限、立体绿化从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构成要求、安全控制措施及安全员配备等要求。2013年,上海春沁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上海溢柯园艺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获得了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城乡立体绿化资质证书和城乡生态修复资质证书;上海海纳尔屋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10 家企业获得了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颁发的上海市建筑绿化行业施工能力等级证书。建议这些证书可以作为资质准入的加分条件。二是在报建、报监手续方面,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立体绿化项目实际要求的报建、保监流程体系,采用“一站式”服务,简化相关流程,并为立体绿化试点项目开辟绿色窗口。三是通过差异化政策聚集一批专业能力突出、掌握新优核心技术的立体绿化企业。目前,立体绿化企业(尤其是施工类企业)大多以实施地面绿化为主,立体绿化行业的整体专业性不强,这与行业本身对技术、工艺有较高要求并不相称。为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建议一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聚集一批专业能力突出、掌握新优核心技术的立体绿化企业,在市、区(县)立体绿化试点项目中优先应用、推广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发挥其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专业化企业发展壮大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其聚集,促使专业化企业率先发展,引领行业专业化发展方向,并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良性机制。

  (本文为“绿容青年制造”青年调研课题。作者:课题组组长,上海市绿委办秘书处盛露鸣;副组长,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蔡莹莹;组员,罗小艳、周艺烽、李向茂、王延洋、黄祯强、肖琴;指导老师,上海市绿委办秘书处陈辉)


(本文供图/张克勤 倪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