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着力建设两个环境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1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陆月星


2016年2月3日,陆月星局长(左一)在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参加世界湿地日专题活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我就如何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增强合力,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和市容环境“两个环境”建设,谈三方面的想法。


一、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我们党一贯重视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更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对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全面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中全会的精髓和灵魂。五大发展理念既深刻反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又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志,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它统领了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确立了五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既有理论的升华,也是新理论的基石。它与“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并对其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进一步升华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道,从而使科学发展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具体化。

再次,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发展的指南和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方向,即建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愿景,以“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为显著特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的小康社会。它明确了“创新之于经济增长、协调之于均衡发展、绿色之于生态和谐、开放之于内外联动、共享之于公平正义”这些基本要义,通过构建更加先进的生产关系、发展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来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二)系统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要加深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和把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的途径是“绿色化”,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已明确具体要求和举措;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守生态红线,用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建设”,而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是“自然生态”,自然生态的命脉在“树和林”。我们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这些要义,须臾不可偏废。


二、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两个环境建设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念的印证,理念和实践相依相存、共生共荣。回顾总结绿化市容行业“十二五”发展,很多成功的实践充分印证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与正确;展望部署绿化市容行业“十三五”发展,更加需要我们自觉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崇尚创新促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牵好牛鼻子,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把握发展的根本之策。行业的创新,更多来源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比如在渣土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奉贤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卸点末端付费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管理,创新电子计量系统,实施双重监督考核制度等措施,取得了渣土投诉、查处案件双双明显下降的良好成效。此外,信息化是创新的重要渠道,也需要行业高度重视。

  (二)注重协调促求均衡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行业协调发展,方法要协调、目标要协调、标准要协调。既解决短板,挖掘潜力,又巩固优势,统筹资源。比如,宝山区绿道建设充分统筹时间空间,连续10年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环区步道、公园步道、居住区绿道为框架的区域性生态绿道系统,目前又进一步完善规划了“1+3+X”的绿道网络格局。松江区在生活垃圾处置上,也坚持城乡统筹,甚至有的农村地区还比城市地区做得强。

  (三)倡导绿色建和谐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发起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人多地少、资源稀缺,让市民群众生活在城市森林,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走近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比如“十二五”期间,上海积极开展林荫道创建,提高市民绿色感受度和获得感,创建命名林荫道153条,改建提升164条,新建储备113条;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开拓城市绿化“第五立面”,完成立体绿化160万平方米。比如,金山区廊下郊野公园,作为上海首家郊野公园,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打造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主题农场”,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开放式自然生态空间,受到空前关注。

  (四)厚植开放讲协同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利用好外部资源和外部力量,多方协同,借力使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绿化市容行业的发展,有深化城市自治共治的必要,也有生态建设博采众长的必要。比如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黄浦区治理重庆南路26弄曾经脏乱差“弄堂菜场”,组建了弄管会,听取百姓意见,对原有固定摊位进行规范,保留诚信良好的流动摊贩,形成了“墙上菜场”的独特管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市容环境。又如上海辰山植物园瞄准国际一流目标,“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开放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园科院和珠海市合作开展生态修复和建设,也是走出去的一个好例子。

  (五)推进共享保民生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绿色发展,同样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倡导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比如,我们举办上海(国际)花展、梅花节、樱花节、牡丹展、杜鹃花展、月季展、郁金香花展、爱鸟周等丰富多彩的公园主题活动,公园游客每年超过2亿人次。2015年,我们围绕“绿化走近你我,绿色改变生活”主题组织“市民绿化节”,全市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参与人次超过941万,让市民充分亲近绿色、融入绿色、享受绿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上述实实在在的经验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继续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增强了自觉和自信。


三、抓紧谋划启动“十三五”规划开局工作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理解行业“十三五”规划,必须把上海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这些宏观视角中来思考,积极调整新定位,明确树立新目标,攻坚新任务,实现新发展。

  (一)“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上海的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基本生态网络建设。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深入调整,全球城市和城市群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上海46%的建设用地比例,15%的森林覆盖率(全国平均21.63%),7.5平方米的人均公园绿地,离世界级城市差距甚远。我们必须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有所作为,力争2020年初步建成“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以城市森林为显著特征的生态网络框架体系,努力构建“江海交汇、水绿交融,文韵相承”的生态格局,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足够的生态承载能力和基础环境保障。

  上海的历史担当,要求加快创新城市治理模式。上海这座城市历来充满首创精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五个统筹,这些给行业管理提出了新命题。绿化市容行业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着眼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大胆创新,坚持积极转型,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法治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科学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加快形成符合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二)2016年重点任务及工作要求

  1.生态网络建设

  牢牢把握生态网络建设这一核心任务,持续加强“绿地林地湿地”基础生态空间建设保护管理。计划新建绿地1200公顷,新增造林面积3.5万亩,新增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首先是把握重点,大力推进“两道两网两园”(生态廊道、城市绿道;市区立体绿网、郊区农田林网;城市公园体系、郊野公园体系)建设。注重体系构建,显著提升生态产品均衡性;结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时间、空间,不失时机地推进绿化建设;注重指标完成,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所有任务至少要完成1/5;注重因地制宜,中心城区要见缝插绿,郊区要善于和农林水行动计划结合;强化政策保障,以政策促落实。

  其次是建管并举,切实加强生态资源管理。促进生态红线划示落实,严守林地资源,严控占林现象,严惩毁林行为,破解林地“边增边减”难题,加快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计划、重大生态项目修复等,进一步提升绿色软实力。

  2.垃圾处置管理

  首先,推进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增效”。完善政策系统、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确保“两个100万”目标的实现(新增100万户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区域;“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覆盖面达到100万户)。模式上创新,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与上门收集;体系上进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与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利用上突破,完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

  其次,末端处置设施建设“紧锣密鼓”。“一主多点”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格局基本建立,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启动建设,松江、奉贤、闵行、崇明处置设施试运行并完成环保验收,长兴岛中转设施、闸北环卫基地基本建成,闵吴码头集装化改造平稳推进。

  再次,建筑垃圾管理“破题补短”。瞄准短板,引导建立渣土卸点及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郊区自行消纳,城区全市统筹”新模式,探索政府托底、市区统筹的收运处体系。加快渣土卸点付费机制建设,强化生态环境补偿。

  3.市容景观管理

  抓住G20杭州峰会召开的重大机遇,发挥重大活动保障的体制优势,进一步营造上海良好城市形象。一是要打基础。以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为主线,与城市网格化管理、文明创建活动等载体有效衔接,提升城市自治共治能力。二是要抓标准。制定市容环境主要道路、景观区域标准,修订《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巩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创建机制,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三是要补短板。实施“五乱”治理等市容环境重点任务,针对无序设摊基本完成41个聚集点综合治理,力争提前完成三年(中心城区104个聚集点)治理任务。四是要树亮点。优化绿化布置,规范广告管理,发展新景观灯光,强化店招店牌安全管理,展现“白天看花、夜晚看灯”的国际大都市魅力。五是要促联动。加强管理执法有效衔接,强化沟通交流,建立双向告知制度,推动信息共享,建立日常协调机制。

  4.深化为民服务

  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让市民感受美丽。继续办好“市民绿化节”,开展“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活动,积极举办各类公园花展及主题活动,体现公园公益性。二是让市民走近生态。推动郊野公园建设,推进3个开放林地、2个观光采摘园示范点建设,为市民群众提供生态休闲后花园。深化“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创建评选。三是让市民共享文明。提升绿化文明行业管理作业水平,巩固公厕文明行业创建成果,争创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文明行业。四是让市民诉求满意。优化市民诉求处置平台建设,探索联席会议。加强过程管理,开展12345热线重复投诉专项治理,提高先行联系率和实际解决率。

  5.行业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抓好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成效。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突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氛围,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二是健全人才发展格局。创新人才政策,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及流动岗位制度,吸引专、兼职企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建立以行业人才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人才为核心的行业人才制度。三是加大科技推进力度。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与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加强土壤动态跟踪监测,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等科技攻关,深化林业“三防”体系,推动行业综合监管项目建设。四是深化行业改革。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与行政审批改革,建立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快养护作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自贸区林产品进出口便利化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五是夯实法治保障基础。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围绕市容环境、渣土管理、湿地保护、水域保洁等加快立法修法。完善林业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六是守住安全管理底线。筑牢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平安公园建设,强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监管,严惩地沟油、建筑渣土违规运处行为。


  同志们,“十三五”规划任务艰巨,绿化市容行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行业务必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指导行动,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力争开好局,全面达到今年的工作目标。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文供图/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