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开创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07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邹  华


深夜渣土工地现场检查


建筑垃圾运输行业作为支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几年来,在本市相关管理、执法部门及所有运输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垃圾管理及运输行业面貌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我们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该行业尚存在恶性交通事故、车辆超载、偷乱倒等诸多问题,这与广大市民对城市环境整洁、美观、有序、安全的期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上海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现状

虽然2015年全市建筑垃圾出土总量较2014年下降30%(约9964万吨),但整个行业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压力不减。目前,本市建筑垃圾共分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房垃圾、装修垃圾五大类,从事运输的各类企业共199家,共有渣土运输车辆5000余辆,从业驾驶人员6700余人。

随着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的发展,该行业素质较低、市场混乱、公众形象差等行业缺陷所导致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凸显,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频发。以工程渣土运输行业为例,2015年渣土车辆发生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21235起,其中在《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市府50号令)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1138起(包括主责以上死亡事故、严重超载、泄漏撒落),涉及渣土车辆承担主责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25人,严重超载198起。

对于以上违规行为,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依据相关规定对违规单位实施了严管严惩措施,2015年共对304家次运输单位进行诫勉谈话,对41家次运输单位实施了整顿一个月的处理,对9家运输单位(涉及近500辆渣土车)实施市场退出。




二、有效落实管理方案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2015年管理中暴露的问题,结合市住建委、市绿化市容局等九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市绿化市容局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抓好贯彻落实,引导、鼓励行业向健康、有序、规范方向发展。

(一)深化全过程管理

1.健全分类申报制度。根据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房垃圾、装修垃圾不同的产生源、物理特性、资源属性等,进一步明确申报主体,完善申报机制,夯实管理基础。

2.规范源头管理。以“谁产生、谁负责”为原则,积极配合建设管理部门落实源头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要求;落实物业服务企业或居委会对居民装修垃圾的源头管理责任,规范设置和管理装修垃圾堆放点,并委托符合要求的运输企业外运。

3.进一步实施严管严惩。2016年将继续加大严管力度,增加对新车型不密闭,右转弯车速过快,码头、消纳场所违规,车辆冲洗不到位等违规行为的严管严惩措施。

4.深化卸点付费机制。协调市交通委在申通地铁项目中推进按量结算工作;会同住建委,将工程渣土卸点付费工作纳入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备案制度中。

5.推进装修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积极试点“区县确定运输企业、明确作业服务区域、发布行业参考价格、规范处置行为、政府托底保障”的装修垃圾管理新措施。出台本市装修垃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装修垃圾管理工作。

6.落实本市建筑垃圾消纳场所。根据市规土部门制定《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置规划方案》,督促各区县加快落实工程渣土和泥浆的消纳场所;抓紧启动本市东南西北6个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协调市城投公司重点推进老港固废基地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中试项目建设。

(二)提升科技监管水平

1.大力推进新型渣土车和旧车改造工作。按照新地标,推进本市新型渣土车引进和旧车改造,对发生超载、偷乱倒、泄漏撒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存量渣土车实施改造,全面升级车载监控设备和安全密闭设备。

2.完善建筑垃圾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按照“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要求,升级现有的申报管理系统;同时将申报管理、视频监控、车辆监控等系统全部整合到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3.强化诚信档案评分结果的应用。根据市容环卫协会建立的诚信档案体系,将企业评分结果运用于年度评议工作,并逐步与区域项目招标挂钩。

4.拓展第三方监管范围。将监管数据和管理措施紧密结合,提升管理效率;升级微信有奖举报平台,扩大奖励范围,提升奖励标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强化法规、政策支撑

1、修订完善50号令。以“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信息化”手段,对建筑垃圾实施“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管理,消除管理盲区,完善招投标制度,细化政府部门职责,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撑。

2、研究建立跨区补偿机制。配合市发改委按照“谁导出、谁补偿;谁导入,谁受偿”的原则,研究建立跨区补偿机制。


(作者: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处长)


(本文供图/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