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一种“战略”
发布时间: 2016年07月2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马志华



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同时林木种质资源又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关乎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关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日趋优质、高效和多样化的需求,关乎国家林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林业发展大局的实现,关乎我国的生态安全、木材安全和粮油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背景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全球性森林面积缩减,物种加速濒危,森林健康受到威胁,森林适应性下降和森林功能衰退,人类正面临着紧迫的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的30年中,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物种的5%—15%消失,即每年失去1.5—5万个物种。

我国是世界上林木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乔木、灌木、竹藤等木本植物9000多种,特有物种1100多种,林木物种数占全世界的45%。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林业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2126个,森林公园2583处,近200个植物园,对285.3万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林木种质,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奠定了基础。

然而,历史上我国种质资源流失严重。比如:猕猴桃起源于中国,现在果大味美的栽培品种却是新西兰的“国果”;荷兰是花卉王国,据说在起初发展阶段,很多的原种是从中国过去的;再比如现代月季,原种被西方列强从中国掠夺,亲本经反复杂交和定向培育,育成了现代月季;世界各地牡丹的原种据说都来自中国。

当前,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主要问题是: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现状不清,基础信息严重缺乏;保存体系不完善,布局不合理;评价利用工作滞后。


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战略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种业工作座谈会上专门强调,要“加快编制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服务体系。保障种质资源安全,要抓紧摸清林木种质资源家底,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此,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在未来10年,通过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开展紧密的合作,依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实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保存和评价利用3个工程,建成完备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

总的思路是:完成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建立起层次分明、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监测、评价、利用体系,使我国珍贵树种、沙生植物、名特花卉、主要乡土树种、名优经济树种或我国特有植物等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存,重点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使保存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制定和完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监测、评价等技术标准,全面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对特有、珍稀、濒危等重要树种种质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建立和完善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促进林木种质资源及信息共享,建成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保存体系。

到2025年,各省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评估和信息化建设,基本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监测、评价、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为实现由资源持有大国向资源利用大国转变奠定基础。


三、当前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的任务



一是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根据《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现状,为加强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目前,已有17个省(区、市)完成或正在开展普查工作。


中国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二是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按照《种子法》的要求,我们出台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对收集和保存的珍贵树种、沙生植物、名特花卉、主要乡土树种、名优经济树种和我国特有植物等,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生产或科研价值的,确定一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启动了国家林木种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建设,加强了野生植物、珍稀植物、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同时,对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要建立身份证制度,使保护的每一份种质资源不流失,逐步形成完备的保存体系。

三是推进省级林木种质资源规划的编制出台工作,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规划先行、有章可循。

四是严格占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的审批,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大保护力度,改变以往保护不力的问题。


四、做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要求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正处在起步爬坡阶段,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前景广阔但困难不少,需要科研、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各负其责,特别是科研专家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最终目标是保护物种多样性,为林木良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按照普查是基础、保护是重点、评价是核心、利用是目的的思路,制订一系列保护、评价、利用标准,特别要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身份证制度,用好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落实信息共享、获取育种材料途径,使这项工作在规范的框架内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要突出重点。按照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提出的“南调整、北升级、东优化、西选育、中巩固”的种苗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入手,结合林木育种区,分批次提出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为良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推进林木良种选育、生产的多元化。

第三,要增强平台的服务功能。把平台打造成收集、保护、评价、利用、科普一体的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共享平台,为林木育种专家提供基础育种材料的服务平台,使社会大众了解、学习、认知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科普平台。


(作者: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处长)


(本文供图/江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