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用好科技“金钥匙” 开启行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陆月星



2016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的一年。绿化市容行业注重抓规划、抓政策、抓管理、抓成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上海市绿化和市容行业科技创新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行业科技创新建设重点工作安排》《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草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明确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探索创新,推动新优植物的行业科技创新联盟试点运行,全年新增省部级的7个科研平台。专利和成果收获颇丰,获得授权的有21项各类专利,2个国际登录鸢尾新品种,上海市园科院的“水生植物与群落构建及其修复城市湿地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林业总站的“上海果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标准建设持续推进,15个地方标准得以发布,5个地方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验收。这些成就,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为“十三五”开了个好局,为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坚定了信心。

我将自己对绿化市容行业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以期在新的一年有更多的探索、更多的收获。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凸显引领作用

2016年5月,国家召开了“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科技三会”,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科技的重要地位,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总书记还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从上海市的要求来看,“十三五”是上海“四个中心”和“四个率先”全面建成的冲刺阶段,更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重要时期。上海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发展大势,深刻地告诉我们:如果说,以前还认为科技处在支撑保障地位的话,现在更要把它进一步提升到引领地位来看。我们务必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认真总结行业科技发展经验,主动积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以科技进步不断引领行业进步。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举行,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向首批外聘专家颁发聘书(图左一为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受聘人员从左至右分别为中科院院士常青、工程院院士曹福亮、中科院院士吕永龙、华师大蔡永利教授)(江南/摄)


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形成行业特色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奋斗目标,要把上海建设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绿化市容行业和生态之城密切关联,科技发展和创新之城天然一体,因此,行业科技工作大有文章可做,也必须大有作为。我们要认真分析行业的具体特点,积极主动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各项要求对接。当前,要特别重视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做实做强三个联盟。

“城市新优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联盟”,重点要研发可推广应用的品种目录,发挥以前科研沉淀的品种优势,在“两道两网两园”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绿化特色街区建设、崇明花岛建设、郊区造林建设中应用,在深化春景秋色的实践中体现新优植物优势。

“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联盟”,要找准本市面临的湿垃圾、装修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的难点和攻关重点,结合老港湿垃圾资源化处置厂、老港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场、综合应急填埋场的建设,以老港作为静脉产业园中试区,联合高校、科研院、设计单位和企业,探索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联盟模式。

“城市经济林联盟”,要找准柑橘等面积大问题多的切入点,从品种、品质、品牌几方面入手做好柑橘这篇文章,通过联合学院、研究所、农庄、合作社等单位,探索出研发、转化、推广、科学种植一体化的产业链。

第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重点课题研究。

在项目实施中创新、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是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手段。比如城市滨海湿地系统创新研究、上海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育创新研究、特大型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创新研究等,重点课题都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要结合完成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国家站和崇明东滩湿地生态国家站建设,推进上海市生态定位监测共享数据库的应用,形成本市绿林地土壤质量监测年度报告制度。同时还要加强生态服务评估、生态安全、森林资源连清体系构建等特大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内容的研究,开展特大城市绿地、林地、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前期工作,边研究边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再比如,要高度重视信息化项目,明年重点是网上政务大厅建设,要通过完善优化审批、综合监管、为民服务、信息共享等功能板块,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效能,提升水平。还要注重互联网+等新技术革命,加强新媒体“两微一端”建设,打造“绿色上海”行业品牌,提升智慧生态水平。


加强保障,夯实基础,增强创新能力

科技工作必须要坚实的支撑,才可能持之以恒,最终突破。我们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基础保障,提升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要用好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上海《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十多个推进科技创新的文件,给科技工作提供了强大保障,我们务必要深入解读这些政策,结合行业实际,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措施,保障科技发展。

二要用好人才。科技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没有创新的人才,就没有创新的事业。要强化人才工作,聚焦人才新政的落地,包括人才引进、交流、培养、激励等政策,拿出细化的具体举措。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要通过特聘岗位、领军人才、首席技师评选等载体,聚焦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高能级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用好等级工评定,培育“工匠精神”,注重劳动实践,以高端人才带动中低端人才发展。

三是用好资源。要增强辰山、园科院等行业科技基地的创新成果对各区的辐射作用,优化改良各区创新实践的“土壤”,强化科创成果的转化率和适用性,通过各区“练好内功”带动全行业整体水平提高。要加强课题研究,加快横向为科研院校、纵向为区县街镇的“纵横结合”。要抓好科普品牌塑造、标准制修订、环卫装备提升、国际交流等相关科技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科技肩负重托,创新成就未来。在这场科技革命中,我们要立足行业特点,务实求新,勇于超越,发挥作用,努力用科技这把“金钥匙”,开启绿化市容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文供图/张明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