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灯光节可以和旅游节结伴发展
发布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俞立昂


我是一个照明设计师,从英国回来,在国内从事照明设计13年。今天想讲的是灯光节与城市旅游结合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做灯光节主要可以带动城市经济文化以及城市的形象,拉动城市的产业。法国里昂就是因为一个冬季的灯光节,让法国很多的设计师还有一些厂家在那生活得很好,包括飞利浦这样的大厂在法国那样一个偏僻城市里,都设有自己非常大的工厂。但文化消费并不像吃住行是刚需,只有文化企业做得很有意思,老百姓才愿意来买单。

我们可能是在国内尝试做灯光节最早的,也是在北京市东城区支持下举办的。东城区是老城,所以当时我们说可不可以把这样创意展示,做一个公共活动,做成灯光节,然后就开始筹办。第一届灯光节是2009年在地坛公园做的。几年来的实践也遇到一些问题。谈一些感想以供探讨。


灯光设计,“不要拿自己设计当回事”

做灯光节,不像做建筑照明设计那么“严肃”,可以抱着玩的心态。灯光节很多作品展一季就撤展,细节不那么周到,也可以展览。在地坛做灯光节的时候,地坛去的最多的是普通百姓,每年参观人数有20万。我希望听到他们对光的感受,希望这个“光”能够亲民,能够让人参与分享互动。“不要拿自己设计当回事”,我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态度,我想回到自然原本好玩的,不完美这样一个感觉。比如作品《让我们抱抱》,装的有无线、有灯,大家可以抱着电脑在里面上网,然后跟自己的朋友坐在里面,这条被子是织锦缎被,外表很华丽。

做灯光节的时候,我们请过工程公司,也请过一帮艺术家。我告诉他们预算有限,但如果你觉得好玩就来参与,所以很多朋友都会来参与。


古建筑+投影机


山体灯光


激光灯


水雾+激光


水雾+激光


投影机在古迹和建筑上的应用


确定灯光节主题,也要确定主流消费群体

每一年我们有一个主题,有的是跟环保有关的,我们请艺术家、设计师把“环保”的感觉呈现出来,他们把草皮做了这样一个装置,感觉草皮是翻起来的,里面放一些白色塑料袋。那白色塑料袋充了一点水和气,其实这个作品大家一看都知道,我们不要留给地球一些白色垃圾,通过这种形式阐述这种环保理念。这件作品很有意思是互动的,我发现80后现在成了一个主流消费群体,我们一定要研究这个消费群体,这个消费群体强调自我,强调分享,强调互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照明科技带来了非常多的可行性。


爱印普陀3D灯光秀



这件作品是在2010年,一个草坪上的闪电装置。你从旁边经过,那么就可以感应到这个红外线,然后感应到你的热量,然后就把感应器送到音响,然后音响开始打雷,音响送出的雷声,接着就是闪电,一直闪到两百多米外的树上,没有人过的时候这段是没有灯的,但是忽然从这走过,一个闪电到远处的大树上,然后坐在地坛边上的人就说马上要下雨了。灯光节的时候,天天都会有感觉到下雨了,所以觉得这种互动的装置呢在科技手段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当我们把这个东西呈现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觉得好酷啊。


水雾+激光






小批量作品,一定要把人文情怀做足

其实在我们做这样的小成本的灯光节后,全国掀起了灯光节热,包括广州、天津和别的城市。我觉得我们的灯光节特别有特色,核心灵魂在于北京有很多设计师和艺术家资源。我觉得这些资源是不可代替的。参加这个灯光节的都是原创作品。做文化,人文资源很重要,所以我们的灯光节有很多人来看。

这个作品是一个兔唇笑脸。讲的是一个公益项目,我们公司合伙人每年捐赠帮助小孩修复兔唇。这件作品把米和油装在化妆品盒子里,像马赛克一样,照片看着非常抽像,作品可能并不完美,但当我们把作品背后的故事呈现出来的时候,会引起内心那点柔软、感动和共鸣。我们做文化的时候,其实是做情怀。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那就够了。


城市老百姓还是很欢迎灯光节的

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比较前卫的实验后,有一些开发商找到我们。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地产一个非常有效的宣传手段,像K11、太古里要给自己定一些艺术范的,每年有一些预算做艺术,我们也做了一些这种尝试,结果有很多人来参观,带动了人气。

我记得在南锣鼓巷当时做灯光节,南锣鼓巷本来是一个旅游景点,这个旅游景点年轻人很多,所以当我们做出一些不一样的灯光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非常新奇。很多的作品造价很低,但是都是奇思妙想。

灯光节与旅游节结伴发展,在影响力上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好的政策,这是我的期待。人气不足没有效应和收益,人太多,在大城市可能会有安全隐患。

(作者:上海万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