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简讯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被56公里“绿环”环绕 

北京通州区外围建设一道绿色休闲游憩环,周长约56公里,半径7公里,面积达到104平方公里,总共有13座公园坐落在环上。绿心的面积达9.8平方公里,比3个颐和园还大,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绿色空间。通州区的市民骑自行车最多40分钟就能抵达游憩环。

摘自《北京日报》


江苏南京垂直森林建筑让居民坐在家中“森呼吸”

南京即将迎来两座高低双塔组成的城市森林建筑物,分别高约200米和100米,塔上共种植超过1100棵树和2500簇灌木。预计每年可以吸收35吨二氧化碳,每天释放60千克氧气。大量的树木为建筑中的居民减弱噪音,还减少了整栋建筑空调、空气净化器等电器的电能消耗。树木的灌溉则循环利用层层过滤的生活污水完成,节约了水资源。

摘自《界面新闻》


湖北宜昌启动生态环保网格化监管

宜昌市制定了市直相关部门、区级政府部门、街道(乡镇)三级网格化监控的责任体系,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员的“眼睛”和“耳朵”,依托宜昌市环保网格化监控信息平台,将巡查发现的环境问题上传。平台指挥中心随后将问题转办到相关部门单位,做到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环境问题。

摘自《中国环境报》


香港大幅上调建筑垃圾处置费

香港特区建筑废物处置收费上调。堆填费由每吨125港元增至200港元,公众填料费由每吨27港元增至71港元,筛选分类费由每吨100港元增至175港元。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表示,特区政府将定期检查相关收费,以推动建筑界对重用和再造等建筑方式的重视和实施。

摘自《人民网》


山西林业网络医院系统正式运行

该系统实现了人机、林农与专家可视化的林业有害生物网络诊断和防治服务。使用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持设备、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进行面对面沟通。该项目还开展了“森林网院林木健康卡”应用,为用户林木建立电子“病历”,不仅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信息,还为林业部门获取、采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

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广州市白云区将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黑水虻处理项目可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等原料。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能有效地减少粪便堆积,还能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黑水虻营养丰富,幼虫和蛹是较好的饲料原料,其排出的粪便能作为有机肥料。与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相比,养殖黑水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摘自《环卫科技网》


湖南长沙环卫工人穿上“萌”马甲提醒市民爱护环境

“您在车窗扔垃圾,我在路边干着急”“看见您乱扔,我心都碎了”,近日,长沙望城区环卫工人的反光马甲上出现了这些“萌萌哒”的标语,希望用制服上这种接地气的标语,让大家来爱护环境。这些别具一格的标语令市民点赞,他们纷纷表示要尊重环卫工的劳动成果。

摘自《环卫科技网》


安徽全民义务植树网开通

该网站设有8个一级栏目,向公众宣传义务植树政策法规,展示义务植树成果,传播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还设置了微信、支付宝捐款通道。安徽省绿化委员会负责将收到的义务植树捐款统一用于全省造林绿化事业,并将捐款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济南首批垃圾智能回收机上岗

市民只需要打开手机的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垃圾分类进行投放,机器自动称重,核算出价格,等垃圾回收工作人员分拣确认之后,两个工作日之内钱就能打到微信账户。对于一些不会使用微信的中老年朋友来说,回收企业定期会在小区里集中办理回收卡,通过刷卡也能操作这台机器,钱也能轻轻松松领出来。这种垃圾智能回收机的启用将引导人们逐渐养成分类回收垃圾的习惯。

摘自《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