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言:创新突破 攻坚克难 着力推进垃圾综合治理补短板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22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唐家富


1 唐家富副局长观看黄浦江水域防污染应急演练 .jpg

唐家富副局长在黄浦江水域防污染应急演练现场指导工作


十九大报告在对生态文明进行重要阐述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加强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置”,垃圾处置问题写入党的报告还是第一次。确实,垃圾的有效处置和管理,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意义重大。


一、当前的形势分析

2018年对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形势的总体判断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一)首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是生活垃圾处理面临巨大压力。既有垃圾总量增长的压力,也有垃圾品质变化带来的如何处理的压力。目前,进入各垃圾处理设施的垃圾量有所增加,原因有垃圾的自然增长、快递包装的大量增加、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景气的回流和建筑垃圾特别是装修垃圾分拣残渣、部分历史遗留垃圾堆放点的治理等,同时垃圾处理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也前所未有。

二是垃圾分类质量有待提高。源头参与率低、分类质量不理想、绿色账户激励作用衰减、生活垃圾驳运环节乃至个别收运环节“混装混运”等问题依然存在;单位强制分类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高,认可度低,指点评论多,身体力行少。这些都影响着垃圾分类质量的提高。

三是建筑垃圾处理能力还不足。结合周围工程,重大工程渣土和泥浆消纳渠道得到明确。各区建设了50余处拆房垃圾临时处置设施,18条分拣处置生产线。建筑垃圾出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总体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仍旧在规划及项目前期过程中,形成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是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垃圾产生到分类投放、收集驳运、运输中转、处置利用等环环相扣的利益机制还没有形成,单位垃圾强制分类与单位垃圾收费挂钩的机制还没有突破,收运作业队伍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分类收运的要求还有差距,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的制度设计还极度缺乏,建筑垃圾产生方缺乏源头减量的动力和资源利用的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


2 唐家富副局长参加上海市市容环卫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推进会暨“世界厕所日”主题活动.jpg

唐家富副局长参加上海市市容环卫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推进会暨“世界厕所日”主题活动


(二)当前,我们也更应该看到所面临的机遇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上海等城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要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并最先有所突破。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多个场合都指出,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是上海城市管理的短板。强调要把垃圾治理作为重点突破的内容,纳入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在5年内基本解决上海垃圾综合治理问题,形成完整的垃圾综合治理体系。

2017年,修订后的《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政府规章出台,在源头减量、资源利用以及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等方面予以强化。

从各区的情况看,区委、区政府已将垃圾综合治理提到很高的高度,纳入议事日程并予以积极推进,静安、松江、长宁、崇明、奉贤等区走在前列。

因此,2018年全行业要积极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增强垃圾综合治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新突破,攻坚克难,着力推进垃圾综合治理,补上短板。


二、着力推进垃圾治理工作

垃圾综合治理补短板,重点在于以下三方面:

(一)补认识提高

首先是属地管理责任意识。上海早在2004年就下放了垃圾处理事权,各区对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生活垃圾实施从产生、收集、运输,直到处置的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并按照市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建设所需的处置设施。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意识,立足于自身解决垃圾问题。

其次是对垃圾产生规律、处理规律的认识。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欠缺。比如垃圾产生量,实际上我们并不全部掌握。上海有全国最完善的生活垃圾称重系统,但称重计量的是进入各类设施的垃圾量,准确点说是处置量,某种程度上也是清运量。据相关部门统计,上海每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700余万吨,工业垃圾总量达到2000万吨,装修垃圾每年也有几百万吨。原来我们关注环卫系统清运的生活垃圾量,十二五规划的设施规模也就是按照生活垃圾的量和适当的增长确定的。但实际上再生资源市场一旦不景气,不回收的废旧物资就直接进入生活垃圾系统;非大宗的工业固废随着环保监管越来越严逐步也纳入进来;装修垃圾分拣的残渣也需要处理。所以各区在测算垃圾这本帐时,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来环卫的作业体系,我们是城市固废处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补能力提升

没有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能力作为保障,垃圾分类质量提升、全过程的分类体系、以及建筑垃圾妥善处理,就都是一句空话。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没有一种处理技术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的要求,针对干、湿、可回收和有害垃圾四类垃圾,重点补齐处置能力:

首先是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原则,逐一细化工作推进计划,明确推进节点,在今年闵行二期开工的基础上,力争明年松江、金山、浦东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化普陀、宝山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其次是干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要加快推进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运行;宝山、浦东、嘉定、松江、奉贤、金山、崇明等区加快推进项目规划选址、前期论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第三是两网融合能力(可回收物收运)。与商务部门“有分有合,分类分段”管理,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生产源可回收物的收集转运,以商务部门为主;统筹生活源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中转,推进垃圾箱房、环卫中转设施等设施设备功能改造,叠加可回收物的分拣、储存等功能,开展市、区两级再生资源转运、集散体系研究,以环卫部门为主;最终实现“两网融合”成一张网。

第四是建筑垃圾设施建设。及时总结徐汇、嘉定、宝山、普陀临时设施运营经验,力争实现浦东、嘉定、松江、金山、闵行规划设施开工建设。

(三)补体系完善

首先是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达标的硬件软件标准,做实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坚持城乡一体化,按街镇、按区整区域推进,系统考虑区域垃圾收集、运输、中转乃至处置体系,按照新规范涂装收运车辆特别是湿垃圾、有害垃圾清运车辆,强化分类收运车辆标识,切实做到分类清运、中转。

加大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推进力度,实施不分类不收运制度,研究单位垃圾收费与分类质量挂钩机制,倒逼单位提升餐厨垃圾源头分类。加大执法力度。

优化绿色账户技术支撑和加快技术升级,依托蚂蚁金服“支付宝”平台,实现市民线上自主申领;依托信息化手段,结合绿色账户自助服务设备、电子围栏技术等,建立湿垃圾分出实效与绿色账户积分关联的核查机制,逐步试行居民自助积分;优化当前绿色账户的互联网+运营模式,通过绿色联盟的运营深化,将绿色账户用户更多吸引到线上,推动线上的自由兑换。加强并规范第三方服务,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将第三方在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宣传动员、社区培训、日常服务中的作用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绿色账户的激励作用。

其次是完善建筑垃圾闭环管理体系。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措施,避免建筑垃圾外运处置。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办法》(57号令),结合工程渣土、泥浆、装修垃圾收运作业企业招标,清理未中标企业长期通过挂靠、分包等方式承揽业务的现象,进一步规范运输处理市场;强化卸点管理,逐步扩大范围,完善出土、运输、中转及水运、卸点消纳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探索按区域明确装修垃圾清运队伍的运作方式,提高清运企业明码标价、预约服务、规范作业等服务意识,明晰小区物业日常管理、环卫行业监管的职责界面;强化污染者承担污染治理责任的意识,对单位及沿街商铺等装修产生的垃圾按收运中转处置全成本收费,促进源头减量;加强装修垃圾分拣、中转以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布局,实现装修垃圾管理闭环。

再次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为上海垃圾综合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将垃圾分类、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堆放管理等纳入小区综合治理、美丽家园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度;监测建筑垃圾分拣、中转和消纳处理成本,定期发布价格行情;对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消纳需求和本市绿林地土壤改良需求,研究促进在本市循环利用的政策措施,探索一条适合上海的循环利用道路。


三、加强城市保洁管理

本市的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和服务行业已经创建为文明行业,这在全国应该是领先的。我们要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行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一是加强公厕保洁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的主要方面,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作为文明行业,上海要按照最干净、最美观、最方便、最先进的要求加强公厕保洁管理。2017年,各区根据住建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和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要在第三卫生间建设、男女厕位比调整、厕所外观改造、立体绿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重点要在公厕服务水平提升上下功夫,继续按照新的标准新建、改造公厕,探索免费厕纸供应、有条件提供热水洗手等措施。同时在2017年轨交厕所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旅游厕所、菜场厕所服务水平。

二是水域保洁管理。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已经贯通,公共空间开放后广大市民、各级领导对水域市容环境加倍关注。要结合河长制的推行,强化河道保洁责任,在消除河道黑臭并且进一步改善水质的基础上,有效维护河道水面洁净。要加大对水葫芦、绿萍等水生植物的拦截、打捞能力建设,抓紧按照规划开展拦截库区、打捞船舶设施建设,研究有效的水面漂浮物及水生植物拦捞措施,优化工艺和装备,实施大扫除式的保洁;强化水岸联动,沿线各区要加强岸线的责任区制度的落实,强化岸上及近岸滩涂的保洁,合理布设废物箱,避免垃圾下河。

要进一步规范外港船舶废弃物收集,力争2018年在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上取得突破,为本市内河水质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道路保洁管理。近两年各区共新增道路保洁车辆700余辆,极大地提高了本市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能力。要按照规范、不扰民的原则,合理安排道路冲洗、机械化清扫作业时间和频率。发挥已经建成的400多个道路扬尘监测点的监测网络效应,研究扬尘监测数据与道路洁净度的关联性,探索市容环境卫生质量监测有效方式,建立本市道路保洁状况的科学评价体系。要将落实沿街门店责任区制度、道路废物箱设置标准调整、沿街门店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普遍推行定时定点上门收集,从源头上减少道路污染的可能性。加大社会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做到行车讲文明、车窗不抛物。


四、做好2018年工作,要加强三个注重

总体上来说,2018年环卫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要做好2018年工作,要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要注重统筹协调。统筹区域内需要进入垃圾处理系统方各类垃圾处理需求,统筹垃圾处置各个环节;更好地发挥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推动作用,加强单位和居住区、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统筹协调工作;统筹考虑市场运作机制与垃圾处理政府保障机制的关系,既发挥污染者在污染治理中的主体责任,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是要注重技术创新。垃圾处理本身,特别是湿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需要技术创新。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下,积极探索适应小区、社区、单位、村、镇的湿垃圾处理技术,做到环保达标又经济可行。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以新技术新措施相结合解决湿垃圾再生产品出路。道路、水域保洁的作业方式、作业装备,也需要技术创新。

三是要注重基层基础。结合管理力量下沉街道的契机,将条线工作落实到块上,考虑将垃圾综合治理纳入街镇的绩效考核,,结合门责制、定时定点投放、两网融合、垃圾不出村镇、中小餐饮店收运一体化、分类收运等工作,调动基层管理积极性,运用考评体系加强实效监管。

2018年是垃圾综合治理补短板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为绿化市容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


(本文供图/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