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言:迎难而上 扎实推进 全力完成林业三年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22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顾晓君


1 顾晓君副局长在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开馆仪式 上讲话.jpg

顾晓君副局长在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开馆仪式上讲话


一、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三个体会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向全世界宣誓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一个发展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从十七大增加“和谐”开始,我们系统所从事的工作就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九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主要的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第一次把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有的生态安全都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国家安全需要生态安全支撑。生态安全最主要的是生态保护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建设内容就是大林业的发展,包括绿地林地湿地,不仅要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同时还要更多地建设新的生态资源。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中,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所有的建设和发展,推进中需要协同的,我们有了更多抓手,可以有更多的体制机制政策途径通道,来促进发展。

(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什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完整的阐述:“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如果说前两层内容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是改造自然,让自然满足人的需要,那么第三层内容最有新意。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发展,让自然更持续更长久地支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许多工作,特别是森林湿地的自然保护工作,从还自然以宁静的厚度、还自然以和谐的角度,还自然于美丽的高度去理解,就找到了切入口和指导思想,我们部门考虑的公益型、自然生态、循环可以持续等很多问题,怎么跟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有了很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对自然多好,自然就会回馈你有多好。


顾晓君副局长参加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与.jpg

顾晓君副局长参加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与南京林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上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揭牌仪式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授聘仪式


(三)十九大具体详细地明确了生态系统保护的五大重点内容

这五方面内容跟我们的工作紧密相关。

第一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基本目的就是保证生态系统的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上海东滩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大保护的一个典范,5年前开始建设,基本符合了十九大生态保护的要求。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这两大项目两大工程,上海已经起步,按照十九大精神,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市里明确第一期市级十七条重点生态廊道建设的目标,现在市区两级都在一起推进。

第二是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从三条线的排序来看,生态红线是第一位的。上海城镇开发边界现在已经控制总量,并开始实施减量化。基本农田三区初步划实,80万亩粮食功能区、50万亩蔬菜保有区、30万亩特色农产品区,到2040年将控制在180万亩之内。今后有拓展空间的是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年底,上海列入国家资源的有林地面积是167万亩,按照上海林业发展目标,未来3年,即到2020年,上海要达到18%的森林覆盖率,还要新增27万亩的新增林地,总面积将近200万亩,这是上海整个林业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发展,在涉及用地的拓展上,我们承载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所以有发展的空间,就要继续大力做好挖潜增效工作。

第三是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上海还有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恶化改良、湿地保护这些绿化任务,需要更多关注,需要加大治理力度,我们在沿海盐分重的地方搞绿化还有一定的障碍,在城市困难立地的绿化工程技术研究方面,上海将在全国乃至全球率先开展。

第四是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生命共同体加了“草”,“山水林田湖草”把完整的生态系统所有的元素全部表达出来,上海再加上村“宅”可以更完善。这个系统涉及我们的林地保护制度的设计。对国土资源的利用将开出负面清单。在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中,国家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正在酝酿中。 

第五是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对此我们正在探索推进,2017年,全市的经济果林纳入了生态补偿机制,我们正在创新推进林农复合用地,按照轮作休耕试点,林农复合符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要求。


二、2017年工作的回顾

(一)推进植树造林

2017年,全市造林计划面积6.86万亩,到年底可完成6.8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120个,面积3.04万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32个,面积3.80万亩。

(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为推进科学造林、系统管理,完成了2个导则修编、5个配套管理办法编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上海造林项目程序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业务工作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对促进林业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

1.出台森林管理制度。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完善本市公益林管理制度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并下发《上海市公益林区划主要技术规定》,起草了《上海市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上海市公益林确权方案》等初稿。

2.完善造林技术规范。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修编工作,已由市住建委印发;配合市生态廊道政策的推进实施,同步完成《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修订工作,结合生态廊道建设的新要求,修订的导则将在年底前完成评审后发布实施。

3.加强造林项目规范建设。编制完成《上海市2016—2018年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和经济果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上海市2016—2018年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以及《上海市造林项目植物检疫实施办法(试行)》《上海市造林项目苗木质量检查实施办法(试行)》等。制订了造林项目质量达标清单、造林项目备案清单、造林项目单位负面清单和造林项目清单等4个清单。

4.完善林地生态补偿机制。在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保持生态补偿资金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将乔木类经济果林纳入林地生态补偿范围。同时,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和考核办法的研究,下发了《上海市林地生态补偿考核办法》,发挥资金的调节和激励作用。

(三)全面总结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工作

自2014年开始,本市率先试点示范开展的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工作,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等数据的年度出数(原来是阶段式的),符合本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森林资源特点。

(四)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

1.加大林地管控力度。严格监管林地,建立林地占补平衡机制,规范公益林征占用行政审批,并实行100%事后监管,组织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排查工作,对减少20亩以上林地地块进行了全面排查,共发现4个非法侵占林地案件,并对其中3起进行挂牌督办,目前正在处理中。

2.推进公益林养护市场化改革。各区积极推进林业市场化工作。目前,已有松江、嘉定区部分乡镇实行了家庭林场养护模式;崇明、金山、奉贤区的新建林地推行林地市场化养护,各区探索有特色的、多元的林地市场化养护模式。

3.积极推进林地抚育。总结12个生态公益林抚育成效监测样地经验,实施疏伐、林相结构调整等措施,改变林地过密和林相单一的状况,提高林分质量,确保森林健康生长,为森林抚育经营目标任务提供样板。

4.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加大林业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力度,做好预警防控工作。这两年市区两级“严防死打”,让上海没有成为“白区”,即美国白蛾的疫区,现在进入了第三年战役,需要市区两级再接再厉,继续有效控制。

(五)推进新一轮政策落实

“双增双减”实行第三方验收机制,积极开展林下种植试点建设,健全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创建机制。76家“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果品追溯全覆盖。沪产优质果品宣传推介 “三进”“乡土有约”等活动进市区,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成功举办2017中国森林旅游节

以往两届中国森林旅游节均在森林资源发达地区举行,2017年第三届在上海举行。上海虽然森林资源贫乏,却是森林旅游消费的大省市,本届中国森林旅游节把上海森林旅游消费的需求和全国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国家林业局给予的评估是,一届“更有效的会议”,最突出的是市场化的对接。通过这一届旅游节,全国各地优质的森林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推介。国家会展中心积极对接了国家林业局,有望每年开展全国性的森林旅游节活动。

(七)积极参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为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与崇明区政府及区林业部门就造林相关政策、技术、项目推进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议和研究,帮助出台了《崇明区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会同崇明区编制《崇明区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三、上海林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总量不足,林业资源边增边减,减的是成林成景的优质林,增的是中幼林。第二是质量不高,上海林木蓄积量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第三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对生态文明建设、对林地发展需求大的地方空间小,空间大的地方需求小。


四、重点做好2018年工作

围绕三年造林任务,2018年林业工作总体思路是:保质保量推进植树造林,确保增量;管住管好现有森林资源,严控减量,保证存量;分类分别开展森林经营,提高质量。

(一)目标任务

2016~2018年三年计划造林15万亩,其中一般公益林9万亩,生态廊道6万亩;2016~2017年,预计完成造林10.53万亩,其中生态廊道5.21万亩,公益林5.32万亩。2018年,根据三年计划还需完成造林面积4.47万亩,其中生态廊道如按新政策方案,计划面积为4.2万亩,加上一般公益林全年造林任务在5万亩以上。 

(二)基本思路

按照“达到林地标准,增加森林覆盖率,凸显景观效果,增强林地获得感”的生态廊道建设要求,2018年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的基本策略是:把握三个重点,围绕“三项基础”严把三个环节,确保成活、成林、成景。

把握三个重点:重点条(片),即17条(片)重点市级生态廊道;重点区,即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重点项目,即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周边防护林(二期)项目、吴淞江沿线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严把三个环节:即设计布局、苗木质量和土壤地形等三项造林基础工作环节。按照技术导则,事前严把实施方案评审关;按照作业设计,事中严把项目过程监理关;按照“图实一致”,事后严把造林质量验收关。

(三)工作举措

坚持规划造林。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加强与市、区规土部门衔接和协调,在规划上留足造林空间,抓早落实,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规模造林。市委、市府要求林地成景,而没有规模成景是做不到的。生态廊道建设在无法成片的情况下,做成线、做成带,也是实现上海规模造林特色的路径。 

坚持规范造林。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程序化推进造林工程。强化项目监督,确保程序规范。对生态廊道实施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业设计方案和招标文件等文本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生态廊道实施方案预审、项目立项、作业设计审核和招投标等程序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对计划落实、造林进度和造林质量等环节的科学性进行监督。

学习十九大精神,还在学通弄懂的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执行。2018年的工作非常艰巨,非常关键,非常重要,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


(本文供图/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