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言:开创上海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22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汤臣栋


1 汤臣栋副局长在中国森林旅游节组织管理研讨班上讲话 副本.jpg

汤臣栋副局长在中国森林旅游节组织管理研讨班上讲话


结合近期学习“十九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心得体会,就明年本市的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谈点个人的想法。


一、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科学论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话语、中国原创、中国表达。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成段成节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就、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明确和凸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背景、发展依据、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景全貌,是不断巩固和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新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一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次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两山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首次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将为开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提供价值遵循。

二是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体现。这是报告首次就现代化的“绿色属性”所给予的更加符合生态文明核心要义的界定,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科学论断。


2 汤臣栋副局长参加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2017世界湿地日”活动.jpg

汤臣栋副局长参加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2017世界湿地日”活动


三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在多处强化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这都极大凸显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新的拓展,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应有目标和发展动力。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把林业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来谋划和部署。中央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将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长期以来,本市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加强本市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目前,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形势喜人,面临着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也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挑战,距离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以及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比如,大量滩涂湿地被围垦开发,绿色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郊区野生生物适宜的栖息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又比如,湿地保护立法严重滞后。目前全市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涉及湿地保护内容,还没有一部专门或全局性的湿地保护法规,在具体工作中经常出现无法可依或相关法律法规交叉、矛盾和冲突现象。再比如,社会公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乱捕、乱卖、乱食、乱运”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现象还时有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等。


三、努力开创新时代本市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以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为契机,全面加强本市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工作

结合上海实际,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简称《制度方案》)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1.湿地具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双重属性”的重要特点

湿地对于上海,不仅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更是上海宝贵的基础生态空间和后备土地战略资源,对于保障特大型城市生态安全、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科学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在《制度方案》提出保护优先,全面保护湿地的原则下,考虑到上海市湿地资源不断淤长的自然禀赋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认为实行湿地总量控制,维持湿地动态平衡,既满足了中央对于湿地保护的要求,又兼顾了上海市的发展利益,是现在形势下较好的制度设计。湿地总量控制就是确保湿地面积不下降,即始终不低于46.46万公顷,维持湿地动态平衡就是新增长出来的湿地增量额度可以利用,但是在利用的时候要科学评估,要优先开发已接近成陆或已退化且不适宜修复的区域。这种制度设计既能保持湿地存量生态功能的发挥,又能发挥湿地增量的经济价值。

3.处理好统筹协调和分工负责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统筹协调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就是要明确湿地管理的职责和分工,完善好本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方案》提出了“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海洋等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结合上海实际,我们提出了“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市发改、财政、规土、环保、水利、海洋、农业、交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全市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分工要求,还建议在市政府层面建立市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即将印发的本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到2020年,本市湿地面积不少于696万亩(包括深水航道),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613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本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8%以上,上海市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12%,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20%,水鸟种类不低于100种,全市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下一步,各区要按照“坚持全面保护、综合动态平衡、强化利用监管、突出功能修复和严格落实责任”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积极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近期,市政府办公厅将向各区人民政府下发《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请各区主管部门组织本区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方案内容并积极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要重点学习方案的各项工作要求。

二是进一步完善本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明晰市、区、镇(乡)湿地保护管理职能和事权划分。完善区、镇(乡)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保护管理人员能力建设。继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小区建设。

三是建全湿地监测和评价体系。在坚持现有调查和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规划国家和地方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站点设置,形成定位国家、市级和区级湿地监测体系。研究制定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规程或标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研究建立市级层面湿地、野生动植物、水质水文等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制度。根据国家要求,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

四是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在前期将湿地纳入上海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补偿资金使用范围和绩效,积极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逐步建立湿地生态补偿资金动态增长机制。

五是积极配合推进湿地保护立法。要勇于攻坚克难,凝聚各方共识,积极推进本市湿地保护立法工作,争取尽快出台。同时,要配合市里做好本市重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抓手,全面提高本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是2018年本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明年要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抓好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稳妥推进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过渡

新保护法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角度,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完善和充实,使得许多原有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出现了与新保护法规定不一致等问题。对此,我们要在贯彻落实新保护法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的修订,争取早日出台, 

2.稳定现有重要栖息地质量,努力扩大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范围和面积

一是提升现有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通过探索和创新栖息地管理模式,确保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项目效益的持续发挥和效果的巩固,进一步发挥迁徙鸟类中转驿站和越冬地的重要作用;加强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和宝山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发挥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上的示范作用。二是用足用好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政策,要向郊野公园、生态廊道等重要生态空间集聚,不断放大政策效应。

3.规范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利用产业发展,努力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繁育利用业发展,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从政策机制上鼓励各投资主体投入繁殖利用业开发,支持繁育利用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促进资源快速增长、规模化经营和形成优势产业。二是要推进完善资源利用的科学论证制度和野生动物产品标识管理制度。三是要结合自贸区深化改革要求,进一步研究改善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人工繁育利用管理制度,优化完善涉外资源行政许可管理。

4.坚持不懈做好野生动物种群资源动态监测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要花大力气做强做精“水鸟同步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本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动态变化情况;要继续按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野生动物日常巡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沪绿容[2013]332号)的要求,加强本市野生动物日常巡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全面掌握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企业的基本情况;继续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常监测、主动预警等工作。

5.突出抓好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专项工作,努力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进一步完善本市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联系工作机制,提升协同执法效率和效果;基层保护管理机构要积极研究建立规范的野外巡护、市场巡查、执法协调等制度,切实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执法监管工作到位;要针对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及非法经营其产品等现象,依法建立健全部门间执法协调长效机制,坚决遏制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的违法犯罪势头,积极维护国家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保护形象和声誉。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


(本文供图/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