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湖里的大屋脊在叙说——广富林遗址公园掠影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6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于慎忠


封面 鸟瞰广富林--张诚13501887801.jpg

鸟瞰广富林(张诚/摄)


上海西南的九峰山,错落有致、蜿蜒起伏;占地300公顷的松江大学城,多姿多彩,生机盎然。在山、城呼应之间,坐落着广富林遗址公园。

公园东首的富林湖宽阔宁静。西岸,三座橘黄色的大屋脊似船、似鸟漂浮在水面上,隐隐约约,规模宏大。建筑内有博物馆、展览馆、演艺厅、交流中心、水下车库等用房,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浓荫环绕的陈子龙古墓在大屋脊的南首,北边一座造型似华表的牌坊沉稳地耸立在湖面上。开阔的视野,诗情画意的建筑,承载着广富林遗址历史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原生态遗址保护区的周边,有陶罐式建筑的“瓦罐馆”,有半沉地下的“古瓷馆”,一座气势恢弘的十九孔大桥拱卫在保护区的南边。

庞大的气势,经典的建筑,难道是建设者乡土情感的宣泄?

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广富林先民的文明成果有着鹤立鸡群的魅力。那年,出土了200余座崧泽时期的先民墓葬,使广富林新石器时代的时间整整推前了千余年。发现并命名为 “广富林文化”的考古成就确认后,国务院授予广富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周、汉时期广富林的聚落范围达数十万平方米,其中周代和汉代的水井295口,出土了高等级贵族才拥有的“青铜棘刺纹尊”“青铜兽面纹尊”,以及卜骨残片、玉琮等。有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子母企口地砖。“尤其是地砖同长安未央宫的地砖形制相同,表明汉代的广富林可能存在规格甚高的官署性质的建筑”。专家认为,周汉时期广富林繁荣的聚落是“上海早期城镇的雏形”①。


青铜棘刺纹尊


青铜兽面纹尊


现实与历史相比照,眼前的遗址公园,可能是广富林过去的冰山一角。

跨越樊篱,香火兴旺。在遗址保护区的东西两侧,坐落了五座庙宇。知也寺朱墙黄瓦煜煜生辉,富林塔下的三元宫坐中端庄,一边的福城庵古朴典雅。高耸的官塘桥一侧,城隍庙、关帝庙、文昌阁已是铜铃声声、香烟缭绕。公园规划时对修庙筑寺有疑义出现,创意者以史为据,如数家珍地历数广富林庙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image007.jpg

三元宫


石器时代的“燎祭”是现知广富林人最早的祭祀方式。后来的府县志记录广富林的寺庙有糜公庙、三元宫、知也寺、景忠祠、福城庵和乡民自行设立的“城隍庙”。每个寺庙都有来头。明天顺年间“糜公庙”重修后,时官至大理寺卿、湖广巡抚的广富林乡绅杨豫孙记文称,庙神“如公共厉山氏”;景忠祠又名“双忠祠”,祭祀陈子龙、夏允彝,并配祀夏完淳等36位在松遇难的抗清英烈;福城庵述说着清代版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城隍庙是当地百姓为报答大瘟疫时,陈氏医生、王氏官人施医送药、捐资赈灾的恩德而修立的,原名“陈王庙”。现重修抗战时损毁的松江府城隍庙,祀抗清英烈李待问。早先,广富林的庙会一年办两次,第一天“小老爷”出会,第二天“大老爷”巡游,第三天赶集看社戏,习俗、民俗尽情展现。明清时的“社学”“义学”与民国“维新初等小学堂”都设在广富林的庙堂里。


image009.jpg

城隍庙


庙堂兴,教化广;香火盛,人丁旺。广富林的祖辈是这样认为的。

庭院深深,人文厚重。遗址公园建设者想方设法回收到许多即将损毁的老宅院,其中有徽派系的、苏州园林式的,有浙江的,也有本土的。精心修缮,原样迁建,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当然,不少是新建的江南宅院。粉墙黛瓦成片,飞檐翘角灵动。在这里,仿佛走进了安徽宏村镇的民居世界。


image011.jpg

民居古宅


历史上的广富林世族大户绵绵不断。先后有焦陆杨、曹周陈、蔡盛高等大户人家。还有孟家弄、汤家弄、沈家弄等以姓氏命名的街巷。自明景泰癸酉年(1453)曹泰考中举人,到清乾隆戊申年(1788)盛莲中举,前后335年,广富林科第人士有10名进士、8名举人,其中大多成为朝廷命官。

高墙深院里有家道中兴的欢乐,也有悲欢离合的磨难。早先的“世庆堂”,曹琛建于明初,后毁于火。曹琛的儿子曹泰和曹节(时忠)取进士后,重修“世庆堂”。由官至南都礼部尚书的顾清作《世庆堂记》。称可喜可庆“非止一家,乃一邦之庆也;又非止一邦,乃天下之庆也。”所“庆”的是指曹氏家族“科第前后不绝”的盛况。广富林陈氏家族到陈钺时家道十分兴旺,倭寇侵犯,陈钺“率佣奴二百人击之”。孙子陈所闻取进士,官列“刑部主事”,因与太监结怨,年仅四十积疾而死。重孙陈子龙一代豪杰,他就义后,其妻张氏抚养了陈家三代单传遗腹子。名家王沄作《三世苦节传》。

遗址公园的民居不会同广富林的历史人物一一对号入座,而相关的史料会使这些宅第鲜活生动起来。


陈子龙造像


陈子龙古墓外景【注】


广富林遗址公园即将撩开神秘的面纱。空旷的遗址保护区和湖里的大屋脊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沉睡着,又像在喃喃自语:子孙们让我回到了今天……人在做,天在看。神灵护佑,你们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松江区图书馆前馆长,曾从事广富林史料挖掘与整理工作)


(本文部分图片由作者提供)


①:引自上海博物馆《申城寻踪》卷二第十四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注:本文部分图片引自网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