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五彩森林” 蕴染沪上“醉”美秋韵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6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唐文斌


033A9881.jpg

在水一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的一首《秋词》传颂了千余年,也让人们对秋天有了新的认识。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五彩斑斓的季节,每年秋季,共青森林公园便成为上海秋韵最足、赏叶最佳的公园之一。园内5万余株郁郁葱葱的树木纷纷褪去绿色,用五彩缤纷的秋色妆点大地。

早在2006年,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就启动了“五彩森林”建设计划,规划时有意识地将叶形美、色彩变化丰富、适应性强的银杏、池杉、水杉等乔木组成骨干树种,营造富有森林野趣之美的秋季景观。后期随着林下植物群落的变化和自然演替,一些死亡树木造成部分区域出现空秃,影响了公园整体景观效果。为此,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公园又陆续引种了一部分新优植物 ,如日本的红枫、疏花槭,美国的黄栌、乌桕、绿瓶光叶榉、荚蒾、中山杉等,这些植物能更好地适应上海气候特点,与原有植物一起,大大提升了公园秋季季相景观效果。


秋季的色彩.jpg

秋季的色彩


计划实施初期,公园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和困境,比如在引种枫香的时候,由于栽种初期生长情况不良,出现较多的死亡现象,存活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通过公园园艺部门不断探索和仔细研究,终于发现原因。原来这些种苗在产地最初生长于山上,根系发育良莠不齐。直接移栽到异地后容易出现根系发育不良等各类“水土不服”症状。为此,园方采取了“二次移栽”的策略,即种苗在产地山上移出后,先继续在当地平地进行培育,增加根系生长,待根系发育完全后再移植到公园。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公园新种枫香的存活率。同时,公园还采用籽播小苗、带球移栽等方式,一举解决新种植物存活率低的难题,为公园后期枝繁叶茂的植物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提高植物本身的存活率之外,公园还在实施之前,努力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园方根据公园土壤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目标树种生长的环境条件,努力营造局部小气候,并根据树种塑造不同种类的复合地形生态环境。比如打造局部地形起伏,并植以黑松、池杉、湿地松等高大乔木,使白皮松,红豆杉等对排水性要求高、半阴光照的环境下才能较好生长的植物能迅速适应环境,健康生长。

为了使共青森林公园“五彩森林”计划真正达到五彩缤纷的效果,公园在景观提升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各类不同色叶树种按照色彩配比和生长习性,科学合理地配置在同一区域中,营造出绚丽缤纷的复合色彩季相景观效果。比如在“秋林爱晚”景区,园方将无患子、建始槭、鸡爪槭、青枫、栾树等不同树种,根据形态高低和色彩特征,错落有致地配置在一起,在景观演替过程中,各种色彩次第呈现、交相辉映,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提高了景观效果,又延长了色叶观赏期,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公园的精心养护,如今的共青森林公园已拥有50多个品种的色叶树近5万余株,其中银杏、枫香、枫树、无患子等骨干色叶树已达两万多株的规模,无论是在通往公园林间的铁轨上,还是在“烟波浩渺”的盈湖边,都能看到片片秋叶随风飘零,洒落满地。秋风一起,一地地金黄和火红都忽地飞了起来,仿佛是大师画笔下的红、黄颜料,被调和成一幅充满秋韵的森林美景,让人不禁穿越到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词意境中去,美得令人遐想联翩。

(作者: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