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园林杯” 多维度为企业发展赋能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01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张 睿


园林杯金奖项目:南大地区综合整治项目走马塘绿地A块工程


历经20年的探索实践,“上海市园林杯优质工程评选”活动逐渐走向成熟。2008年设置金奖项目,2010年,伴随着上海园林企业“走出去”战略,“园林杯”增添了本市企业在外省市的项目。近年来,“雨水花园”“固根”“土壤改良”“有机覆盖物”等等,成为了评审专家口中的高频词。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主办“园林杯”的初心,今天 ,协会如何认清时代赋予行业的新使命,续写“园林杯”新篇章?


更生态:“园林杯”引导造景理念不断升级

纵观2017年度获奖的40个项目,9个“园林杯”优质工程金奖项目和31个“园林杯”优质工程项目,专家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和以往相比,很多项目的苗木种植密度明显降低了。这说明了参与企业越来越关注项目的可持续性,以更前瞻的眼光打造项目。

多年来,为了满足一些房地产项目“立竿见景”的要求,在其配套的景观绿化中,高规格高密度的植物堆景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这完全背离专业标准和生态要求,因为没有给植物足够的生长空间,在景观成形一两年后,其颜值就大打折扣,有的甚至面目全非。如果要维持景观效果,必须进行抽稀等专业调整,但由于成本及管理主体等主客观原因,这种调整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作为行业权威评比活动,近年来“园杯林”在项目的评比标准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引导和呼吁企业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通过“园林杯”评比标准,把一些苗木密植和堆砌的项目逐年过滤掉,从而引导行业企业向着更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增进了企业和业主等相关各方对园林行业的了解,促进企业和业主的融合,这也正是“园林杯”评选活动的题中应有之意。

 

重体验:“园林杯”凸显功能导向性养护趋势

从“园林杯”评审活动伊始,参评项目就呈现出了公共绿地,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和林带等多元化态势。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各类项目的比重也随之变动,比如居住区绿化项目随着房地产热潮而有所增加,从项目造价上也不难看出开发商的相关投入也有所抬升。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方针政策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生态项目成为“园林杯”参评项目的重头戏。

毋庸置疑,我们不但要追求优质精良的施工质量和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更要强调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感。因为项目的类型不同,这些项目的施工实践和后期养护等必然有所区别。如今的景观项目已经突破了早期单纯的“颜值”比拼。

例如,天域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滠水河前川段休闲景观区改造工程一期,就是凸显功能性的典型代表。该项目在设计上以滠水空间为主轴,在动静分区的基础上,将景观带的景观游览区、时尚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生态游赏区、滨水体验区五大主题功能区串联在一起,让人们有满满的获得感。该项目的成功,正是充分考虑到了项目的特点及功能性,在项目建设初期相关各方就考虑到后期养护的实际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投入。


园林杯金奖项目:长宁区239街坊地块景观绿化工程


园林杯金奖项目:上海陆家嘴市政绿化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梧桐公寓(西区)配套绿化工程


再如,金奖项目上海新长宁集团绿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临空11-3地块商业办公用房项目景观工程,即使在建成两年多以后,依然保持了让人艳羡的景观效果。据了解,其中的原因是该项目承建单位在项目建成后,积极和物业沟通联系,做好防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特别是养护方面,做到定人定点、设施到位和监管及时。

当然,这样高质量的养护标准和项目的特点及其功能性是相匹配的。上海临港漕河泾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长兴岛郊野公园一期项目景观配套工程,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郊野公园特点,在项目建设实践中,承建单位充分兼顾满足了它的功能性和后期易于养护的需求。这也说明了近年来设计单位、承建单位、甲方、物业管理和业主等相关各方,能够就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达成一定的共识;同时,在理念更新上能够基本同步。

 

“四新”竞技场:“园林杯”让行业技术竞相绽放

作为上海园林界的品牌评比活动,近年来“园林杯”也保持着与时代同步、与创新同行的节奏,它体现在行业所取得的丰硕“四新”成果上。

行业“四新”的运用程度,是近年来“园林杯”项目含金量的主要考核依据。为了引导行业企业加大对行业“四新”,即对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价值的认知,从参评项目申报表的设置上,协会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对于项目涉及的“四新”和节能减排等亮点,企业相关人员要进行总结、梳理和自我评价,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一方面能充分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也使整个申报工作显得更加切合实际。在现场评审过程中,专家对该项目也心中有数,使得评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

在2017年的“园林杯”项目中,苗木ABT-3生根剂和KD-1型保水剂的应用、磁化水技术、总线式照明控制与调光系统、便携式苗木机和挖坑机、GEPS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土壤改良等理念和技术都得到了推广应用。

例如上海聚隆绿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市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固根框”让评委眼晴一亮。该项目在乔木根系部位预设“固根框”,有效改变了乔木的重力分布。

此外,还有金奖项目上海浦林城建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东郊商办中心一期景观绿化工程,项目组把施工期间苗木的修剪以及后期修缮树形的大量树枝运至公司苗圃,粉碎发酵后做成改良土壤的肥料,达到“以树养树”的目的。


新秀榜: “园林杯”发掘企业新秀和行业工匠的使命

近年来,伴随着“大管理”时代的到来,“园林杯”项目评审专家越来越重视管养水平,强化对项目“将来时”的关注。希望通过对项目后期管养的重视,引导更多的行业同仁关注项目的可持续性,并逐渐实现对项目的养护常态化,也逐步提升养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在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拥有由协会签发养护能力认定证的企业近300家。这些企业无疑是上海绿化项目养护市场的中坚力量。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三全四化”的精细化作业要求也为推动园林行业的机械化养护提供了契机。

伴随着优质工程的不断涌现,一些新秀企业和行业工匠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他们不仅是优秀的承建和养护单位,还有通过项目“四新”技术的应用而新出现的苗木资材等供应商企业。在近年的园林杯评比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如朱根龙、虞金龙、黄建荣、褚伟良等有情怀的园林人,他们对项目倾注了深厚的感情,这也让项目慢慢有了个人特色。

可以不夸张地说,一张优质工程名单的背后,隐含着一张行业“新秀榜”,他们比工程本身更应该赢得掌声。因为,有些人做 “作业”的时候,他们却在用心造 “作品”。

诚然,我们有不少引以为傲的行业领袖,然而,当前出类拔萃的人才“存量”真的可以让我们高枕无忧了么?事实上,在平时的接触中也了解到,有些企业将要面临行业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这何尝不会成为影响行业生态圈健康发展的因素呢?

未来,为了尽快补充专业人才队伍,除了“园林杯”评比活动,协会还将通过行业技能大赛、专项职业能力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以及通过“绿化大篷车”等相关活动发掘民间达人。同时,通过高师带徒、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团体标准制定、走出去交流等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丰富行业人才库。这些工作,都将成为协会为广大会员企业提供发展的引擎。

(作者: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


(本文供图/杨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