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解读《上海市生态廊道体系规划》(2017-2035年)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张莹萍

 

image001.jpg

生态廊道:道路绿化带景观设计方案

 

生态廊道,指市域放射状通畅性廊道,隔离城市组团并实现与城乡生态空间互联互通,以森林为主体,具备生态和社会功能的绿色网络体系。建设生态廊道,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上海建设宜居城市、保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上海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上海市生态廊道体系规划》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会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共同组织编制完成,该规划是《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2017-2035年)》的一个子专项。
这一规划提出了上海市近期生态廊道建设空间布局:“近期推进34条滨河沿路生态廊道建设,形成沿江沿海和骨干路网‘一环七纵九横’、骨干河道‘八纵九横’的生态廊道布局”。这一规划体系的提出,基于怎么样的评估、研究和判断?《上海市生态廊道体系规划》还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基于生态廊道现状评估的趋势判断

通过梳理历次涉及生态廊道建设要求的相关规划,对现状森林建设情况、廊道现状实施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在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对生态廊道的建设趋势作出判断。主要结论:


上海市2016年各区森林覆盖率水平


历次涉及到生态廊道建设的相关规划


一是,体系化建设有待提升。在森林体系建设中,最主要的体系化建设在于滨河、沿路的廊道建设,通过廊道建设串联各个成片的森林空间,而从现状来看,实施情况尚无法形成良好的森林体系。
二是,廊道增量以及宽度上存在瓶颈。由于与基本农田保护空间上的交错,滨水沿路生态廊道的建设碰到较大问题在于廊道宽度尚未达到基本生态要求。由于森林建设与耕地、建设用地等各地类之间的衔接机制尚未完善,在增量上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
三是,郊野线性休闲空间需求提升。近年来,上海的市郊大型公园游客量呈现饱和趋势,而同时,对于线性生态空间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各类公园人满为患的情形下,上海对于以步行和骑行为主的廊道型生态空间需求也在逐步增长。
四是,生态安全亟待保障。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滨河两侧生态空间具有较高的防洪以及缓冲作用,对于城市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而同时道路两侧绿带也有隔离扬尘、消减污染物等功能。


23-3.jpg

案例借鉴:伦敦环城绿带规划总图


二、生态廊道建设标准


林带动物多样性支撑功能的等级划分及其标准


支撑动物多样性的最小林带宽度


不同河岸植被类型的宽度与各类污染物截留率的关系


(一)生态廊道的作用
主要作用包括:形成森林小气候、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道路及其他污染防控、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且通过连贯的林带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休闲空间,为全市绿道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
(二)生态廊道建设标准
基于“形成森林小气候的森林最小面积,道路污染防控林带宽度和配置、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的森林最小面积、上海污染防控和景观的通道林带宽度以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效益林带宽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形成理论上生态廊道实施宽度建议。并基于本市基本农田分布现状,形成本次规划中生态廊道建设的标准如下:结合市域骨干河道两侧30~50米林带推进滨水廊道建设,加强林水结合,结合高速公路两侧100米、主干路两侧50米推进道路廊道林地建设,完善沿路生态廊道。
(三)生态廊道空间划定及建设实施要求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实施过程中,廊道空间划定以及建设实施要求包括:
1.生态廊道实施针对城市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外空间。在城市开发边界内以滨河沿路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建设为主。
2.生态廊道实施强调保持林带空间的连贯性,对范围内的各类农用地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予以转化和调整。鼓励滨河沿路控制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利用。
3.生态廊道实施强调范围内的工业用地减量。对范围内的198工业用地予以减量,转化为林带空间,在路边起到道路防护的作用,在水边避免工业用地对河道水系的污染。
4.对生态廊道空间中零星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归并和减量。对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判断,集中的农村居民点予以保留,对零星的农民宅基地予以置换和减量,一方面消除主要道路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加强水环境的保护。


image006 副本.jpg

规划控制林地规划示意图


综上实施要求,本次生态廊道控制要求是:在生态廊道划定的控制范围内,不纳入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的空间;将河湖水域、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大型公共建筑、商业用地予以保留;将范围内的耕地、林地、园地、坑塘、养殖水面、其他农用地等列入到生态廊道建设范围,并对生态廊道建设标准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予以调出;对工业用地予以减量,对零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予以归并,在此基础上推进集中连片的林地建设。


三、生态廊道建设总量和空间布局

近期规划34条滨河沿路市级生态廊道,形成沿江沿海和骨干路网“一环七纵九横”、骨干河道“八纵九横”的生态廊道布局。另外对金山化工区、浦东老港、松江天马、嘉定外冈垃圾处理设施周边规划4片阻隔邻避设施的生态廊道。全市生态廊道建设控制林地空间总量为35.46万亩,其中需新建廊道总量为24.97万亩。“十三五”期间,按照加快构建全市生态网络和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应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生态廊道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实施17条(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项目,完成12万亩以上造林任务。


重要滨河沿路绿带建设一览表

25.jpg


image007 副本.jpg

近期实施市级廊道示意图


四、生态廊道建设实施的要求

根据《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的相关要求,具体建设应该考虑三大方面:
一是,生态优先,构建安全、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
二是,因地制宜,适当营造地形;
三是,植物配置合理,适地适树,科学选择树种。
靠近居民点或交通要道区域,宜结合市民休憩绿地(郊野公园)进行建设,建设标准可以适当提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合理营造地形;建设的林地以乔木为主体,构成森林景观,植物群落要多样性配置以及结构合理。
1.生态廊道建设中植物种植原则。增加群落丰富度,以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发展多层次、低养护的近自然森林群落;树种搭配应考虑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速生树种与地带性慢生树种结合种植;构建类型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2.植物树种选择要求。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复层林相结构。
3.道路廊道树种选择控制要点。以行车人、行人的通行安全为首要原则,根据公路、快速路、主干道不同的道路特征:(1)公路:靠车行道一侧选择枝下高度在4.5米以上的整齐美观的大型乔木,要求抗性强、耐旱、少虫害、修剪少,兼具防护效益与经济效益。(2)快速路:选择滞尘能力强,耐旱、耐贫瘠,外形优美,少虫害的大中型乔木。(3)主干道:优先考虑区域特征明显的树种运用,选择无毒害、无污染、观赏性高的大中型乔木。
4.河流廊道的树种选择控制要点。选用体量较大的能够遮荫的落叶树种,如垂柳、枫杨等高大落叶乔木,起到挡风、遮光而减少河水蒸发量的作用。选用季相变化明显、耐水湿的落叶树种,如无患子、乌桕等。选用适宜的水、湿生植物品种。突出地方特色。
按照全市“一区一特色”生态廊道建设理念,以区域特色树种为骨干树种的前提下,同时配置其他乔木树种,丰富生态廊道的景观效果,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5.种植规格和方式。乔木树种中,骨干树种规格>φ7厘米,苗木冠型应保持全冠;骨干树种应优先使用乡土树种,比例不低于乔木总量的70%;造林面积300亩以上,乔木树种不低于10种;常绿:落叶树种比例控制在1:5-1:2。
生态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上一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开始,上海的生态建设就强调并始终延续了 “环、楔、廊、园、林”的总体设想,而森林建设主要围绕“环”(外环绿带)、“廊”(道路廊道、滨水廊道)、“林”(郊区片林)等空间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上海市生态廊道体系规划》,在现状评估、趋势判断、案例借鉴的基础上,对目标愿景、总量布局、保护建设进行了研究、判断和深化,并明确了生态廊道的建设任务,将有效指导近期生态廊道建设。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规划处 副处长)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