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业:构建立体绿化技术创新体系 让上海的城市高架“绿”起来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20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邢强   秦俊  胡永红


虹桥路桥柱绿化 丁秋玲供图.jpg

虹桥路桥柱绿化(丁秋玲/供图)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两会上提出的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管理总体要求。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在发展中已经遇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典型的“大城市病”,因此,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要分析和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一个发现,盘活8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大城市病”是否能整体、有效地加以解决?

首先,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中,如果周围能绿起来,环境自然是养眼、美好的。可是,上海寸土寸金,哪里去找更多的地方来植绿?上海人口密度大,绿化面积有限,要提高大上海的绿化水平,单靠拆迁增加土地平面绿化面积是不够的,而且成本非常高。如何在不占用新的土地情况下有效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辰山植物园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上海高架桥系统发达,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高架道路约400公里。如果平均按20米宽计,高架道路占地约800万平方米,占中心城区面积的1.2%。高架道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增大了交通容量,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效率,但高架桥下缺阳光、少雨露、灰尘多、噪声大,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如果统一优化高架桥下层空间,将其转化为绿化面积,总和将不少于800万平方米,至少将增加中心城区人均0.8平方米的绿化面积。高架桥下空间绿化既能在不占用土地情况下营造更多绿色,又能解决高架路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城市精细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为我们提供了园艺技术应用研究的一处用武之地。


技术支撑,实现立体“种”绿

上海辰山植物园对标国际开放、低碳、可持续先进理念,立足自身专长寻求解决方法,确立了以城市生态修复为长远目标、以园艺绿化技术为持久支撑、以成果应用推广为最终目的的角色。2016年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力支持下,由上海辰山植物园胡永红劳模工作室牵头,承担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的“城市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课题研究项目,并与高新企业和高校跨界、跨学科技术合作,以上海特大城市高架桥下立体绿化技术和空间利用为切入点,围绕实现立体绿化单次植物在墙体上生长周期不少于5年、快速高效地推进城市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应用示范。

在项目研究中,我们不断提升标准:不仅仅将高架桥下的空间进行绿化,而且从传统平面延伸至立面,通过筛选彩叶植物进行彩化环境,在城市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一幅幅有生命的多彩的立体画。本次研究成果中很重要的一块是筛选出“圆叶”日本女贞、“线状”日本花柏、“花叶”柊树、美丽野扇花、小叶蚊母树、“金边”胡颓子、“蓝天使”冬青、“密枝”南天竹、“金叶”金钱蒲、多枝紫金牛等适合高架桥下的超强综合抗性植物品种(图1)。

多彩的植物有了,还有支撑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问题。我们通过在轻型介质中加入高吸水材料制成高保水性介质,以工、农业废弃物如聚丙稀腈,或城市绿化垃圾等为原料,进行合成、配制,提出新优轻型介质配方,其特点是,当天气下雨时可吸收大量的雨水,而当天气晴好时又可将吸收的雨水缓慢释出以补充植物的水分;一次浇水即可吸收几十至上百倍的水量,植物在养护过程中不必每天浇水,可减小灌溉的次数。

最后立体绿化不同于地面平面绿化,它离不开新型、轻型的种植容器、雨水净化利用设备、智能浇灌系统等各种设施的支撑,我们将其整合成一体化模块式立体绿化系统,在闵行区虹梅高架下的元江路段建设立体绿化总面积1012.6平方米绿墙(图2),其中包含横向立柱(宽度6米、高6米)的有两组,包含横向立柱(宽度4米、高6米)的有6组,采用双面种植的立体绿化,形成目前上海高架下最大的连续性模块式立体绿墙。


图1 筛选出的超强综合抗性植物品种 副本.jpg

图1 筛选出的超强综合抗性植物品种


图2 示范绿墙 副本.jpg

图2 示范绿墙


生态化方案,让立体绿化效益倍增

通过项目研究、集成示范,不仅实现了立体绿化植物单次更换周期大大延长、景观植物更加多样,而且就地取材,将城市中修剪下来的树木枝叶,通过微生物发酵、腐熟等技术手段处理,开发利用废弃物作为栽培养护基质,将平时大量流失掉的高架桥自然雨水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既从一定意义上分流了城市内涝的雨水,又能将雨水蓄积起来供应绿化植物生长需要,发挥生态效应。在技术集成中,我们还创新利用当下互联网时代数据资源和设备,有效地创建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检测点,通过整合分析数据信息,总结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来为管理部门提供便利和提高效率,从而支撑科学决策,推动粗放式、人工化评价走向定量化、智能化评价管理。最后将立体绿化开发商业空间,实现以绿促商,以商养管的模式(图3),为后期养管获得可持续的支撑。


图3 以绿促商,以商养管的模式 副本.jpg

图3 以绿促商,以商养管的模式


以高架桥立体绿化研究和应用示范为切入点,上海辰山植物园开拓创新,正在逐步构建特殊生境下绿化技术创新体系。针对城市其他不适合绿化的硬质空间,如高架桥下、屋顶、建筑立面等,通过系统研究,已经总结出《移动式绿化技术》《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建筑立面绿化技术》等一系列城市生态修复的园艺技术专著,为城市营造更多绿色,也为过滤大气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绿化科技水平提供自己的方案。

以提升市民绿色发展的获得感和感受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绿色、整洁、有序、宜居”的基础生态环境和市容环境为指导思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立体绿网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十大”重点项目。上海辰山植物园在市政府和市局大力支持下,将继续围绕上海特大城市生态与环境等问题,以华东区植物资源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基础,在基础学科及其他综合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探索与创新,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标准化、智能化研究,将研究成果体系化,用于实践高架桥下等狭长线路绿化,并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广场联通,以点连线带面,解决城市特殊生境下绿化难题,推广成功模式,并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培养技术团队并提供后续力量,为让城市变得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而努力。

(作者:邢强 上海辰山植物园城市树木生态联合实验室工程师,秦俊 上海辰山植物园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胡永红 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教授级高工)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