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上海街心花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1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唐瓴


乌中绿地.jpg

乌中绿地


街心花园(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绿色单元,在建筑密集、寸土寸金的上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上海市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街心花园建设有助于丰富植物品种,提升本市绿化管理精细化,美化城市景观,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一、引入绿色理念街心花园新定义凸显上海特色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 1963年5月,宰恩布润联合公司提出用“口袋公园”来应对高密度城市绿色环境匮乏的问题。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口袋公园——佩雷公园,建设于1967年,位于纽约53号大街。项目占地390平方米,其在规模和功能上很好地响应了曼哈顿的条件,具有与纽约中央公园一样重要的意义。随着美国口袋公园的发展,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Minipark 或 Vest- Pocket Park), 是指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 直接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城市开放空间。一般规模400~8000平放米不等(美国)。街心花园是指位于住宅前空地、商业区旁或道路交叉路口,具有观赏性、艺术化、人性化和社会历史性的开放的公众集散或者聚会场所,规模未明确。街头绿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城市绿地空间,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交通转盘绿地等。一般规模在100~2万平方米。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引入口袋公园的概念,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逐渐开始了“见缝插绿”的绿化建设工作。

上海市以“街心花园”作为统一名称,街心花园被定义为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等建设的,具有标识观赏、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建设规模在500~5000平方米左右,要求在高水准的景观营造、高质量的绿地施工建设、高标准的绿地养护等方面能够体现上海精致的园林特色。


二、发挥独特作用,街心花园“小、多、匀”各有深意

上海中心城区建筑密集,绿化建设尤为重要并紧迫。街心花园的小、多、匀的布局结构和模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创智农园


东湖绿地


小桃园


(一)改善城市小气候

大都市常常伴有城市热岛问题,小型绿地通过植物营造空间,形成良好的户外小气候。这样多个小气候环境有机组合,促进城市空间生态物质流、能量流的转换,有助于局部的热岛效应缓解。

(二)维护绿地系统稳定

街心花园利用小空间见缝插绿,以小和多为主,为大都市的绿地系统“打补丁”。同时弥补了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增加人均绿地面积,与建筑空间共同形成紧密合理的城市肌理,产生生态的“锚固效应”,很好地保持了绿地系统的稳定性。

(三)提升绿地服务功能

 街心花园,因其微小、便捷、无处不在,使用频率较高。部分封闭绿地、拆违空地、硬质广场或老旧绿地等项目,通过设施更新、种植调整、养护保障等手段,创造出属于周边居民的绿色休憩空间。

(四)打造独特城市景观

 街心花园应作为重要的人文文化特征打造。良好的苗木筛选、精细的养护管理,特殊的植物造景,能够打造“一树成景”的植物景观特色。


三、提升技术含量,街心花园采他山石纳百家之长

(一)国外实践注重城市户外空间 

1.建筑的软化剂。发达国家的口袋公园建设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建设初期主要目的是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为钢筋水泥城市带来可以休闲娱乐的小型绿色公共空间。

2.城市生态修复(废弃地再生)。日本利用交通路口、社区废弃地以及铁路废弃地,建设侧重于自然的休憩空间设计,突出科普教育主题,提升儿童关于自然动植物的认识和保护知识。欧美利用在高密度城市中心斑块状被废弃地角落打造跌水景观、林下草坪、人文浓厚、温馨优美的绿化场所。

(二)国内实践偏重绿地景观打造

1.北京市提出“小微绿地”的概念,通过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以及秃裸地块和已回收的代征绿地进行绿化建设,同时注重生态环保新技术、新材料在施工建设中的使用。

2.南京市在城市标志性地段或者重点区域建设多个广场和街头绿地,解决绿化覆盖率低、少量拆迁无法改造或者开发的问题,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城市精品绿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广州市街头绿地或小游园的改造提升强调特色景点的营造,结合城市“花城花景”的定位,增加观花植物,丰富绿地景观层次,形成立体感较强的绿地花园。

(三)把握前沿,填补行业空白

1.雨水花园。利用集雨设施,展现绿地环保功能,提供水景环境。美国波特兰市坦纳喷泉普林斯公园,为恢复原有湿地景观,将收集的雨水汇入由喷泉和自然净化系统组成的天然水景,也为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源泉。

2.立体绿化。在空间上创造更多的绿色景观,运用立体绿化的多种形式,打造充满绿色活力的户外公共空间。例如日本东京三菱一号馆庭园,在新建超高层建筑实施了垂直绿化,成为该庭园的地标。 

3.植物景观。营造植物景观,拓展绿色空间。例如,纽约“创意小花园”通过改造,有丰富的自然莓果、昆虫、鸟食、瀑布、喷泉、灌木丛、高大树木。日本的毛利庭院,重点打造枫叶、樱花、银杏,搭配杜鹃,以四季应景多变的植物和流水潺潺的空间设计表现季节更替。


四、“十三五”重点工作,街心花园制度先行品质有保障

(一)制定建设计划

《上海市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提升改造200块街头绿地,建设完善的国家公园、区域公园(郊野公园)、地区公园(综合公园、历史名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街心花园)的城乡公园体系。

(二)编制技术导则

2018年初发布的《上海市街心花园建设技术导则》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上确保了街心花园建设需满足质量和功能要求。

1.分类。按建设主题、功能特点及场地条件分为观赏游憩型、历史文化型、风貌标志型三种。

2.特色。调整植物群落结构,实施土壤改良,适当集中、规模化种植色叶、观花乔灌木或同科同属植物,增加开花地被与花坛花境,打开绿地和增加服务设施,结合名人纪念、历史风貌、地域特点等营建街心花园。重视植物配置,争取做到一街心花园一植物特色。

3.要求。(1)在设计指标方面,新建的,绿化用地比例应大于70%;改建提升的,绿化用地面积和比例应不低于原指标。

(2)在植物选择方面,色叶、开花乔灌木的配置比例应不低于50%。色叶、开花地被面积应不低于绿化用地总面积的50%。以植物展示为主的,应以同属同种色叶乔木或特色花灌木为主,主题植物(同属同种)的配置比例应不低于60%。

(3)在植物配置方面,应依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和生长周期,设定合理的初植密度,其上层乔木层郁闭度以0.4为宜。确定合理的植物比例,原则上落叶乔木的比例不应低于80%。开花植物(草花除外)种植面积宜≥20%。

(4)在土壤改良方面,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主,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改良深度标准:乔木1.5米,大灌木0.8米,中小灌木0.6米,地被0.2米。

(三)支持政策

市绿化管理部门印发了《上海市绿化基金扶持本市绿化景观优化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规定街心花园建设补贴上限为150元/平方米,建设标准低于300元/平方米的按照50%补贴。


曹村源园.jpg

曹村源园


(四)实施内容

1.打开绿地——实现绿地资源共享。街心花园建设的主旨是打开封闭绿地,改造老旧绿地,把握绿地布局的均衡度,把握绿地景观的丰富度,把握绿地养护的精细化。

街心花园建设应从设计上与区域景观风貌保持一致,从功能上增加开放空间,在建设上与绿化特色街区、园林街镇、绿道等相结合。

2.植物优化——优化绿地种植结构。街心花园重中之重就是合理优化绿地结构。通过群落密度梳理降低郁闭度,给植物更好的生长空间。在景观营造上关注花灌木、多年生花卉、观赏草、开花地被和草坪的营造,打破大色块种植模式和上中下造景方式,增加疏林草地空间。

在科研展示层面上,通过规模化种植同科同属的观赏植物,形成类似植物专类园的规模,增强特定植物的艺术体验和视觉冲击。

3.土壤改良和微地形营造。推进街心花园建设必须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形成厚度适宜、理化性质达标的绿化土壤,对街心花园景观营造至关重要。另外,改造地形,解决土壤积水的问题,才能保证良性生长和景观效果。

4.合理更新或增加服务设施。街心花园应该具有一定的休憩服务功能。应分析周边服务需求,配套提升基本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与植物景观有机结合形成特定的区域特色。各种设施应符合街心花园的整体景观面貌,并保证设施的安全性、便捷性和使用的舒适度。

5.配套养护机制。原则上,街心花园在养护管理上应达到城市绿地一级以上标准。同时,应根据主要观赏植物制定相应的养护标准。

街心花园建设应鼓励社会的参与,从源头有效保证养护效果。


五、一园一景观,街心花园美景如画上海打造

(一)东湖花园绿地

面积4434平方米,原来是东湖花园酒店的一部分。2014年拆除别墅,打开花园围墙,升级改造,形成开放的具有安静内敛特色的绿地,全民共享。

东湖花园绿地的改造,秉持对原有绿化尽量保护和少作改动的原则,保持原有风貌。作为历史见证,特意保留8根欧式的围墙立柱及立柱上的马赛克装饰,并将原围墙上拆下来的铸铁件予以加工,设置在绿地与宾馆之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回忆,增加了绿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曹村源园

面积1138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区兰溪路上。是一处有着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的开放式绿地。

源园设计思路来源于获得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大奖的唐山世园会上海展园方案。方案中保留原有骨架树木广玉兰、银杏、月桂,集中运用一批观花、色叶植物,如榉树、乌桕、紫薇、鸡爪槭、木本绣球和八仙花等70余个品种。融合主题,分散布置水景、雕塑、廊架等装置艺术。

(三)乌中三角花园

面积2222平方米,位于淮海中路、复兴西路和乌鲁木齐路交汇处,周边为驻外使领馆集中地,聂耳铜像的设置使绿地成为缅怀音乐家的纪念地。

乌中绿地的改造结合周边环境和建筑形态,对影响日照的常绿乔木进行疏枝修剪,同时结合聂耳雕像及小广场的环境和音乐元素,将绿地改建成音乐广场,满足了休闲需求,又提供了小型的演出场地。

绿地中有乌桕、红枫、青枫等色叶树木,也有桂花、茶花、腊梅等闻香观花植物,更有小草和草花等覆盖地面,勾勒出一幅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的美丽画面。

(四)创智农园

面积约2243平方米,位于锦崇路伟康路西北侧,是同济大学刘悦来教授的团队与四叶草堂联合打造的一片城市生态农园景观。近期,其外侧公共绿地内增补新优花灌木与地被,利用植物形成生态农园与道路交通之间的软隔离,绿地的乔木品种全部更换为枇杷、樱桃等果树,强化城市农园概念,并搭配节点花境布置,进一步增加了绿地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五)小桃园

位于上海老城厢复兴东路、河南南路交叉口,面积3500平米。2018年,在老城厢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进行改造。本次改造中,重点对地被进行调整,采用开花地被和花境布置的手法营造自然、优美的景观。同时根据小桃园的寓意,增加桃类植物,如红叶碧桃、菊花碧桃等开花植物,营造出桃花烂漫的景观。司马秤、蟠桃会这些绿地内的景点和设施也得到更新。


街心花园(口袋公园)的建设,促进了上海城市绿化景观在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的进一步提升,也展现了上海城市绿化的精细化养护管理。相信,街心花园的营造一定会为上海市城市绿化景观的更新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