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局交流:优化营商环境 做好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04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薛加良

 浦东新区1.jpg

浦东世纪大道砂岩广场绿化景

 

一、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实现审批“双减半”

2019年,行政审批事项完成审批时限和材料提交件数“双减半”。在22项绿化林业类、9项市容环卫类行政许可事项中,将原364件材料减少至194件,精简率约53%;将705个法定工作日减少至341个,精简率约52%。

(二)推进审批容缺受理

我局梳理形成涉企审批事项的容缺受理清单,在31项行政许可事项中,实现每个事项至少容缺一份申请材料。

(三)配合推进“一业一证”改革

区审改办已完成住宿业等9项业态区级事权的“一业一证”改革实施和上线运行,我局的“对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的许可”被列入“一业一证”改革范围,目前该模块已完成上线运行。

(四)做好事权下放承接工作

针对市绿化市容局下放的两个事权工作(“对占用已建成绿地的许可”和“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审核”),我局在规范化运作基础上,通过实施跨前服务指导、压缩办理时限、优化业务流程等措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存在问题,补齐短板

(一)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动员

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重点人群,聚焦流动人员、租户、996人员、志愿者、保洁员等重点人群加大宣传;二是重点领域,聚焦公共场所、商圈、饭店等重点区域加强宣传;三是重点内容,开展科学、精准的宣传指导,在宣传方式和科学性讲述两方面下功夫,提高实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二)抓住重点,优化完善垃圾的全程分类体系

一是重点聚焦湿垃圾,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在就地资源化处置试点基础上,跟踪设施运行、环境管控等情况,重点研究和探索湿垃圾处置技术的科学性、可行性、性价比等。

二是重点聚焦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健全和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低价值可回收物全程可称量、可追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三是重点聚焦清运、中转、末端处置等流程的优化。在清运环节,试点湿垃圾“二次清运”不过夜和部分小压站延时作业等模式;在新增66辆新型垃圾车基础上,加快购置速度,争取早日解决“跑冒滴漏”问题。中转环节,按照“标准化、工具化、定型化”要求,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改造好临时中转站。处置环节,抓紧推进海滨资源再利用中心项目(3000吨/日干垃圾焚烧厂)、有机质固废处置厂扩建项目(700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利用项目(2000吨/日)等建设。

(三)建立具有浦东特色的常态长效垃圾分类体系和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

一是进一步理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关系,发挥物业公司的法定职责,发挥居民自治、区域共治的能动性。二是进一步挖掘社区存量人力资源,鼓励低保人群、残障人士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三是进一步倾听民意,回应民呼,在坚持“定时定点”前提下,因地制宜,开设误时投放点,并加强相关管理。

四是进一步探索具有浦东特色的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收运模式,以及不同社区、单位、农村的标准化垃圾分类作业模式。

五是进一步建立具有操作性、监督性、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全程监管平台,做到垃圾分类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

 浦东新区.jpg

浦东洋泾街道垃圾箱房干净、整洁

 

作者: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本文供图/陈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