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聚焦重大战略区域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02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薛程

第33页-50.jpg

北湖湿地水面积大,本土植物资源优势突出,鸟类种类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袁晓/摄)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如何破题生态之城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些理念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即生态性、系统性、经济性和民生性。我们的生态之城也必须具备高品质生态空间、系统性协调发展、更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更广泛共享的生态产品等特性。市绿化市容局在《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8-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和湿地城市”理念,提出“三大体系和两大网络”建设来支撑生态之城的建设目标。作为上海市湿地保护管理部门,通过怎样的路径能够实现湿地城市的目标?面临“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如何勾画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蓝图?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我们研究后提出以下思路:

一是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研究推进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落地,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二是以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标准为引领,推进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制度体系、规划体系建设,完善湿地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三是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近自然小微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形成广泛共享的湿地体验式生态产品。四是以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为载体,建立若干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提升市民对优美湿地环境和良好生态产品的获得感。其中,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任务,研究推进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是带动本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核心驱动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发”。

 第34页-51.jpg

南汇东滩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具有潮间盐水沼泽覆盖的一种淤泥质或泥炭质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薛程/摄)

 

(一)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研究推进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充分符合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

目前,上海承担了中央提出的三大战略任务,即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战略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位于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江苏黎里镇和浙江的西塘镇和姚庄镇,是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的典型江南水乡区域。临港新片区位于南汇东滩区域,湿地资源丰富,生境多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本市重点战略任务——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与长江大保护战略一脉相承。崇明北湖区域位于崇明区中北部,北向长江口北支,地理位置正巧与崇明东滩和崇明西沙形成三角形,起到稳定崇明全岛的生物多样性的承载作用。这三个区域都有鲜明的共同点,即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势突出。因此,这三个区域的发展路径必须是践行绿色、高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在这三个区域开展大型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能够充分利用他们各自的生态禀赋,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在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研究推进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是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自身要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江、海、岛资源兼备,不仅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卵场、索饵场、育幼场和洄游通道。上海长江口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全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湿地总面积超过4646平方公里,约占上海陆域国土面积的67%以上,被誉为“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由此可见,湿地生态系统是上海最重要的生态禀赋。上海要建设生态之城,必然离不开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目前上海已有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方面已经具备国内领先的示范区域。但是从全面的角度来看,上海还缺乏类似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广州海珠湿地公园这类生态保护、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多赢的示范区域。在上述三个区域开展的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就是要依托上海的资金、人力资源、产业配套和国际交流优势,使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湿地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能够实现产业串联和品牌增值,使上海的生态修复能体现国家代表性和发展引领性,从而为生态之城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三)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研究推进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是推动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顶层制度设计。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为我们构建了制度框架。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本市湿地保护修复还处于建章立制、构架体系的初级阶段,湿地保护的法律尚未出台,重大湿地生态修复的政策和资金渠道还未完全理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对于上海市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好的重大项目来支撑,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实施恰逢其时,顺应需求。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可以提升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重要性和被重视程度,有利于湿地修复项目在土地、技术、资金和政策上的高效整合,打通湿地修复项目在用地和资金方面的多重瓶颈。

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研究推进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根据前期调查和研究预判,长江大保护战略区域的湿地生态修复聚焦崇明北湖。该区域全部处在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规划用地方向就是生态保护,除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外,不得进行其他开发活动。根据最新的自然保护地整合预案,崇明北湖未来规划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因此在崇明北湖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同时符合空间规划、自然保护、湿地修复多重要求,项目可行性较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生态修复聚焦青浦区金泽镇岑卜村西侧人工养殖区域,项目范围内大部分规划为养殖水面和少量生态公益林,用地需求与《金泽镇总体规划(2017-2035)》规划用地不存在冲突。项目区域水资源丰富,水面以人工鱼塘为主,约占水域总面积68%,这些区域已经实现了产业退养,退渔还湿正是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良好手段,项目可行性较大。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国家战略的湿地修复聚焦临港新片区大堤外东侧的滨海湿地区域,该区域已实施工程促淤22.3万亩,并日益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威胁,亟需开展互花米草治理项目。根据《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滨海湿地的土地整治项目,已整治区域要保留不少于20%的面积用于以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为导向的生态修复。因此无论从现实需求和上位依据看,该湿地修复项目具备实施的前期条件。

综上所述,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实施重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具备“天时和地利”的有利条件,处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关键时期。如果协调顺利,项目能够最终落地,必将成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的高光示范。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

 

第35页-53.jpg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湖、滩、荡、岛”纵横交错,湿地、湖泊、河流、森林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显著(袁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