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智慧环卫”黄浦率先试点 开启上门收运垃圾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16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朱佩玉 吴钰奇

 

智慧城市在给人们带去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黄浦城发集团下属上海上城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结合当前生活垃圾上门收运实际,探索研发“智慧环卫”系统,并在外滩街道先行试点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智慧环卫”服务号是针对服务对象进行实时推送、提醒的实用型管理系统。系统聚焦传统收运模式中存在的早拖、暴露以及由偷倒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等作业短板,创新收运模式,优化收运流程,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成果,提升社区环境面貌,合力营造“更有序、更安全、更洁净”的黄浦家园美好环境。

一、打通垃圾收运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外滩作为代表国际大都市的一张“名片”,街道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6万人,二级旧里占辖区居住面积86%,日均生活垃圾产量约117吨,其中,干垃圾58吨、湿垃圾43吨、餐厨垃圾16吨。辖区内背街小巷居多、流动人口密集、卫生设施较差,引发诸多环境动态问题,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压力重重。

据统计,外滩街道共有1888家商户,其中有垃圾箱房设施可定时收运的仅为37家,占比约2%;约620家实施定点上门收运,占比约33%;而剩余65%的商户均自行投于附近居民垃圾箱房。为缓解箱房满溢问题,作业班组在居民点的干垃圾日清运频次高达3.3次,湿垃圾1.4次。自去年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外滩街道居民垃圾箱房定时开放,一度引发沿街商户生活垃圾夜间偷倒、垃圾早拖、游街暴露等问题,给传统清运作业带来新的挑战,垃圾收运“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凸显。

二、研发“智慧环卫”系统以解燃眉之急

为有效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黄浦城发集团统一部署下,公司全力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收运工作。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平台,实现“作业流程设定——提醒商户准备——车辆到达提醒——迅速随车投放——密闭转运处置”的收运新模式。

“智慧环卫”系统是搭载于微信平台的服务号,借助移动互联网、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利用车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硬件,为辖区内沿街商户上门收集工作添加信息化的“耳朵”和“眼睛”。

公司自去年9月开启“智慧环卫1.0”服务号研发工作,先行在外滩街道香港路进行试点使用,并不断分析、改进。今年4月,“智慧环卫2.0”正式上线,实现系统五大提升:1.增加了“街道、居委”等分级类目,方便用户找到关注的点位;2.适合区域内多次上门收运模式,使流程更趋精确,方便用户找到匹配的作业点;3.后台设置规划路线,避免信息重复提示;4.设置干湿垃圾多种作业模式,作业车辆可进行颜色区分(绿色为干垃圾车,橙色为湿垃圾车);5.车辆超速(时速60KM)设自动警报,另有记录台账等功能。

中心画页4[1].jpg

 

三、实现垃圾零暴露——“智慧环卫”试点显成效

公司班组率先选择了三条外滩街道辖区内小商户较为集中的路段作为试点收运路线(含云南路湿垃圾点位,香港路、宁波路干垃圾点位),让商户通过微信服务号实时了解作业车辆的行径路线。通过点位提醒功能,商户有序到达指定地点倾倒,从根本上解决沿街商户垃圾早拖、游街等难题,使垃圾暴露时间控制为“零”,同时让居民垃圾箱房压力得到缓解,使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改观,为精细化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香港路59号垃圾箱房附近宾馆、小餐饮居多,垃圾分类箱房上锁后便成为夜间偷倒的“重灾区”,虽有探头监控、派人蹲守也无济于事,干湿垃圾混装如天女散花一片狼藉,令街道头疼不已。去年底,公司率先在该点推行干湿垃圾定点上门收运,并试点首推“智慧环卫”,对附近20余家商户逐一排摸,班组长、作业人员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推广“智慧环卫”服务号,明确告知平台使用方法、收运要求。此点位目前有21家商户,推广覆盖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92%。商户从最初的排斥怀疑到接受使用,如今一到时间点,听到“智慧环卫”消息推送,大家便自觉提着垃圾袋来到指定地点,有序排队倒垃圾,在作业人员的监管下,垃圾分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云南南路(延安东路至淮海中路)路长约375米,周边有小绍兴、燕云楼、鲜得来等50余家餐饮商户,均无垃圾箱房。除七八家大型老字号有上门定时收运外,其他小型餐饮垃圾自行投于宁海东路、云南南路周边五个居民垃圾箱房周边环境脏乱成了“扰民源”。自推行垃圾分类收运以来,为改善街区环境,公司拟定金陵东路、宁海东路两个点16:00左右上门收运湿垃圾,但商家怕错过时间,每天15:00不到就将垃圾桶拖至马路口,大大小小二十余个垃圾桶暴露于路口,严重影响市容环境。“智慧环卫”2.0上线后,在街道牵头下,公司联合城管、市场所、绿容所等逐一走访告知宣传,经过两个月的联动推广,现场手把手安装,辅以凭服务号提醒倒垃圾等手段,避免了早拖现象。如今“智慧环卫”已家家知晓、人人参与。目前,云南南路两个收运点共54家商户,推广覆盖率达到100%,使用率高达97%,基本实现垃圾“零暴露”。

 第59页-95.jpg

公司与街道、绿容所、市场监督所多方联动,推进生活垃圾上门收运

 

第59页-94.jpg

作业人员充当垃圾分类督导员,坚持不分类不收运原则

 

第59页-93.jpg

“智慧环卫”与 GPS 监控系统相融合,信息管理中心落实专人管理

 

四、落实“四项机制”锻造精细化服务品牌

公司在“智慧环卫”试点推广中,积极探索“2+3+4”生活垃圾上门收运新模式,即通过智慧环卫、GPS监控两大平台推行三种上门收运模式:统一定时上门收运、定时定点随车收运、专人上门收运。同时,建立四项工作机制,努力打造精细化服务品牌。

一是精准施策机制。对沿街商铺开展实地排摸调查,建立“一路一策”信息档案,根据各道路商户的类型、垃圾种类、产量、营业时间等情况,量身定制适宜的收运模式,不断优化调整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的时间和点位,科学安排收运频次,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做好台账和回访工作。

二是多方联动机制。在外滩街道牵头下,拟定关于生活垃圾上门收运“智慧环卫”推广工作方案,继续推进“社区+环卫”双向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例会,建立微信沟通群,明确街道、绿容所、市场监督所、公司及商户各自的职责,主动跨前一步做好工作对接,告知商户主体责任。对“智慧环卫”推广使用、垃圾分类等出现的问题开展联动走访,合力宣传督导,积极推进生活垃圾上门收运,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三是分类监管机制。“智慧环卫”促进上门收运工作规范、有序,作业人员充当垃圾分类督导员,商户垃圾分类意识有了提升,分类质量有了明显改观,杜绝了垃圾乱投放现象。在现场开袋抽查中,对一些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商户,公司会协助告知分类标准,帮助他们进行二次分拣;对一些有抵触情绪的商户,公司联系城管、绿容所上门告知约谈,落实限期整改。

四是平台融合机制。将“智慧环卫”与GPS监控系统相融合,信息管理中心落实专人管理,每天负责后台作业任务的调度与车辆登录管理,通过“智慧环卫”监测作业车辆行车轨迹和任务进程,GPS实时监控作业规范与行车安全,作业车辆如有超速行为,管理员可通过GPS连线及时提醒驾驶员。两个平台互融互通,全方位打造精细服务过程管理。

五、推广运用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平台熟悉认知需过程

商户中负责倒垃圾人群因年龄、文化等因素,对“智慧环卫”的认知接受过程比较慢,需反复宣传提高知晓度。

2.车辆硬件设备受限制

车载设备受性能、天气等因素影响,有时信号产生偏差,导致服务号推送延迟等情况。

3.垃圾分类质量待提高

因疫情因素,垃圾分类监管有所松懈,部分商家垃圾出现混装现象,湿垃圾质量相对较好,但干垃圾中混有湿垃圾、可回收等物品,导致干垃圾收运时产生污水滴漏现象。

“智慧环卫”系统作为面向客户上门收运垃圾的推送服务平台,在全市尚属首创,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改进,使其真正成为推进生活垃圾上门收运工作的一件“利器”。

 

作者:朱佩玉 上海上城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钰奇 上海上城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