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防疫常态化助力进博会 垃圾分类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16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徐志平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进入冲刺阶段,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事关长远、意义重大。上海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提升分类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分类成效、普遍养成的分类习惯、高水平的市民素质展现绿色低碳城市形象,助力进博会圆满成功。

第15页-21.jpg

备战进博保障,垃圾分类正当时(拉乌/摄)

 

一、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垃圾分类工作放在城市管理的突出位置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多次对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出重要指示,在考察本市时对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也提出明确要求。上海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垃圾分类工作放在重要突出位置,把垃圾分类作为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

领导高度重视和亲自部署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树立了强大信心。李强同志、龚正同志多次进行批示,并开展专项调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也对垃圾分类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开展调研,并充分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的监督和测评。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法治引领下,上海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按照“市级统筹、区级组织、街镇落实”思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形成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业委、物业、志愿者“多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16页-22.jpg

垃圾分类 娃娃抓起

 

二、深刻把握“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力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稳步提升

2019年至今,上海在住建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始终排名第一。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比例来看,分类实效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超前完成了今年指标任务。

(二)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一是居民投放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和4.1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二是收运体系不断完善,规范配置湿垃圾车1773辆、干垃圾车3287辆、有害垃圾车11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364辆,车容车貌整洁率达到90%。三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抓紧建设,部分已建成投产。目前,全市干、湿垃圾每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力达到2.6万吨。

(三)可回收物体系运行逐步顺畅

为有效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上海重构了可回收物回收体系:一是“点站场”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二是市区两级支持政策初显成效。按照“市区共担、以区为主、市场运作、适度补贴”的原则,市级层面制定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专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对点、站硬件建设进行补贴,区级层面按量对主体企业回收的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补贴。三是市场主体初具规模。各区(街镇)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形成了由60余家可回收物企业构成的可回收物回收市场主体。

第17页-23.jpg


第17页-24.jpg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三、不断探索垃圾分类促进机制,持之以恒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变“好习惯”

(一)精确分析,抓问题补短板

重点关注少数关键人群,入户宣传、正面引导、反面曝光多措并举,提升住宅小区租户、年轻白领、个体工商户、流动人员等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医院、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分类实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完善分类投放点设备配套,在投放点配备破袋工具、配套设置洗手池、消毒除臭喷壶等便民设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拒不履行分类义务、影响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的少数人群和部分单位加大执法力度,引导形成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切实推进垃圾源头减量,严格执行《条例》中关于餐饮行业、旅游住宿业、公共机构一次性用品禁止使用的要求,鼓励绿色消费,倡导光盘行动,推进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精心设计,出政策促创建

按照“定点要坚持,定时要灵活,撤桶要鼓励,破袋要引导”的原则,用好“定时定点”关键一招,坚持因地制宜,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落实“一小区一方案”,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约定管理等方式,合理设置误时投放点和分散投放点,有序开展居住区“撤桶并点”。推进“示范区、示范街镇”创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测评,按照每月检查、每季度反馈、每半年公告频率,晒成绩、晒榜单,以督促改。开展示范街镇创建工作,树立典型榜样,制订配套政策,对“示范街镇”予以专项补贴,2019年共拨付补贴资金2.1亿元;实行“示范街镇”复评退出机制,对复评不合格的“示范街镇”取消“示范街镇”称号,并收缴补贴资金。

(三)精准施策,重常态保长效

建立“科技+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各层级“一网统管”平台作用。一是发挥街镇平台常态长效发现和处理作用,运用各类监控装置,深化智能监控在定时定点、误时投放等点位上的应用,对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深化“一网统管”信息化追溯作用的发挥,与城管执法取证相结合,逐步实现志愿者宣传值守后的智能化科技管理。二是发挥区级平台督办转办作用,区级平台通过数据和智能监控,及时发现街镇分类实效问题和市级平台转办事件,重点处理好区域内分类运输质量监控和追溯管理。三是发挥市级平台协调联动作用,实现对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重点事件、全市大型生活垃圾末端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适时监测和及时协调。

相信上海垃圾分类工作能抓住第三届进博会契机,努力破解制约垃圾分类的瓶颈和难点,进一步提升分类实效,体现市民文明素质,展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好持久战!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