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优化人居生态环境 构筑城市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11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朱建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功能,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优化人居生态环境、构筑城市生态屏障的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十三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本市林业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林业建设,全面加强林业管理,林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到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17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18%以上。

(一)主要成效

1.植树造林力度加大

聚焦17片(条)重点生态廊道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结合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五违四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绿化美化建设,实施规划造林、规范造林和规模造林。造林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老港固废基地、天马处理厂、外冈处理厂和金山化工区周边,以及吴淞江和绕城高速等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基本建成,一批千亩、万亩景观森林展现在市郊大地上。

第13页-9.jpg

外冈处理厂生态廊道

第13页-8.jpg

金山化工区生态廊道

第13页-7.jpg

奉贤南海公路二期造林项目

第14页-10.jpg

林下种植食用菌项目

 

2.林地功能逐步提升

有计划推进森林抚育,建成8个千亩开放休闲林地和一批小规模开放休闲林地。成功举办2017年中国森林旅游节。

3.林业产业有序发展

创建“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83家。每年举办“乡土有约——上海夏季优质果品推介会”、夏季果品进公园和柑橘进公园活动。本地果品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经济果林年产值稳定在20亿元以上。推进林菌、林药、林花等林地复合经营模式,建成林下种植示范点14个。

4.资源监测全面升级

率先在全国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实现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与二类调查并轨和年度出数,实现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一盘棋”、森林资源“一套数”、森林分布“一张图”目标,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得到了国家林草局充分肯定。基本建成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开发了上海林业植物检疫“云平台”。

(二)基本经验

1.注重规划先行

完成编制了《上海市森林经营规划》《上海市“四化”森林规划》和《上海市林地管护设施布局规划》,为林地抚育和提升森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编制完成东平和海湾等2个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获得批复。

2.依靠政策支撑

出台2016—2018年、2019—2021年两轮林业三年政策和生态廊道建设政策,明确生态廊道3.3万元/亩,一般公益林1.2万元/亩的建设标准,其中重点生态廊道给予前期奖补3万元/亩。经济果林也纳入了林地生态补偿范围。2020年全市林地生态补偿资金为13.9亿元,生态补偿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

3.坚持项目带动

聚焦重点生态廊道、美丽乡村、农田林网建设等方面,坚持以项目推动全市造林工作,形成了重点生态廊道、其他生态廊道、一般公益林和经济果林等计划造林项目709个。规范项目管理各个流程,坚持落图落地落项目,确保造林的实效性,造林质量明显提高。

 

二、“十四五”林业发展构想

“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切实提高市民获得感的发展时期。

(一)总体思路

注重林业生态空间布局,充分挖掘林业生态空间,继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以森林“四化”为目标,大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服务功能。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考核制度,强化公益林管理,夯实各级政府森林资源管理主体责任。按照城市运行“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要求,构建全市森林资源智慧监测和数字化管理综合平台。

(二)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生态之城”和“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发展定位,以“确保增量、控制减量、提升质量、科学计量、增加力量”为目标,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初步形成上海特色的林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1.拓展植树造林空间

在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杭州湾地区、西部环沪地区,以及北部崇明岛等重点地区,推进单个规模1000亩左右的大型生态核心林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构建由开放休闲林地、农田林网、“四旁林”和庭院绿化等共同构成的“森林乡村”模式。

2.推进林地品质提升

选择18万以上人口乡镇周边、长三角地区、杭州湾、黄浦江两岸和崇明生态岛等区域的百亩、千亩以上大型生态片林,按照休憩型森林经营目标实施精准化质量提升抚育经营措施。调整和补植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四化”树种,构建近自然混交林,精准提升林地质量和生态品质,为建成开放休闲林地和乡村森林公园奠定基础。

3.健全公益林管理机制

将农用地上纳入生态补偿的公益林管理权责界定给各区、镇政府,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公益林养护与抚育、森林防火与有害生物防控等管护措施。按照权责利一致要求,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

4.加强林业灾害防控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建成110个三级测报点,全市测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有害生物传播扩散源头管理,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完善森林防火监测预防体系,新增火情监测点80个;新建佘山、海湾和东平等3个智能化监控室;在重点公益林建设100个微型消防站;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提高预防和早期火灾处置能力。

5.优化资源监测体系

完善建立上海市森林资源智慧监测和数字化管理综合平台,实现森林资源全过程动态数据同步和森林资源数据“一张图”向管理“一张图”转变;完善林地生态功能评价、森林抚育成效监测,为提高公益林质量管理、开展森林督查执法检查提供数据支撑。

6.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扩大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果林生产,提高新建果园建园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量示范园;加大老果园更新改造力度,稳定果园面积。推进林地复合经营,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农户的产业模式,建成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林下复合经营生产基地。

7.提升林业生态价值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和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在崇明区先行启动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推荐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作为国家森林乡村候选村,开展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以林相改造和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建成15个适度规模、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开放休闲林地,形成森林公园雏形。

8.夯实林业服务队伍基础

进一步明确镇(乡、街道)林业工作职责、人员配备与机构设置。切实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林业处处长、二级巡视员)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