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立足生态文明,打造东滩国际品牌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1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贲前方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东滩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在巡护管理、科研监测、栖息地保护、环境教育等方面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倾力打造东滩国际品牌。


       一、借助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华东自然保护区联盟、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等平台,加强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合作

       深入推动与发展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及各种自然保护地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双方员工的互访交流。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东部迁徙涉禽姊妹保护区网络”“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网络”、华东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联盟等,使“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国际培训中心”落户东滩。组织管理人员赴云南等地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鹤庆县林业局签署了支持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合作协议。与四川绿化基金会、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盐城珍禽保护区、南京绿化园林局等兄弟单位开展了湿地修复和保护的交流活动。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签订了《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共建协议》,推动湿地保护合作。深入推进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等国内环保组织的项目合作,在合作中提升保护区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东部湿地鸟类迁徙保护网络研讨会在东滩举行.jpg

■东部湿地鸟类迁徙保护网络研讨会在东滩举行


       二、加强与湿地公约秘书处、湿地国际大洋洲办事处、德国环境保护部、俄罗斯环境保护部等的联系

       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迁徙水鸟保护。积极开展鸟类环志志愿者国际交流活动,先后派遣工作人员赴澳参加环志志愿工作,接纳来自澳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志愿者参与东滩环志工作;与英国皇家鸟类学会(RSPB)达成合作备忘录,就鸟类栖息地优化与管理开展深入合作。


       三、加强保护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拓展对外宣传途径

       通过“自然教室”、市绿化市容局、崇明区政府等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保护区官网等平台进行宣传,并争取到了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崇明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崇明报等主流媒体的支持,对崇明东滩保护区的湿地修复和保护管理工作以及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先进事例开展多角度的宣传报道。


       四、深化与国内外环保NGO组织的合作,探索治理机制的创新

       对接保尔森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专家,交流分享全球范围内的科研监测和生态修复方面的经验。与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华莱士岛自然保护区签订湿地姊妹保护区合作协议,促进双方在迁徙水鸟保护及湿地管理上的进一步合作。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共同合作,促成通用汽车中国公司、黛安芬国际集团、蒙牛等大型企业将保护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基地,并开展项目合作,如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回归栖息地”项目、黛安芬国际集团“互花米草治理认养”行动、蒙牛集团“一块扫霾”低碳绿色行动、卡特彼勒集团公益植树造林等活动。2018年3月,与阿拉善SEE基金会签订备忘录,就自然教育基地和平台建设开展深入合作。2022年,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已开展为期两轮湿地综合管理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即将签署第三轮合作备忘录,以崇明东滩保护区北八滧湿地为载体,探索社会组织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模式。此外,在国家林草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WWF的支持下,依托位于北八滧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国际培训中心”,开展了多期水鸟调查培训及湿地管理培训班,截至目前,共培训来自长江湿地网络的学员近100人次。


联合通用汽车开展社区宣讲.jpg

■联合通用汽车开展社区宣讲


       目前,东滩管理中心正在积极推进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了更好地实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溢出效应,东滩管理中心将继续深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阿拉善SEE基金会等国内外公益机构的合作内容,充分依托社会组织的资源,总结提升申遗提名地的经验和模式,深入开展公众教育、社区宣传、志愿者管理、栖息地恢复与精细化管理等合作机制,交流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经验,宣传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介绍东滩保护经验和模式,提升申遗提名地的品牌效应。

       同时,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新机制,推进社区发展与全民共享。


长江湿地网络在东滩保护区成立(庚志忠摄).jpg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在东滩保护区成立(庚志忠/摄)


在社区自然教育中心开展社区宣传活动.jpg

■社区自然教育中心开展的宣传活动


       结合社区自然教育中心运营、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运营等实际情况和需求,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志愿者之家体系,大力开展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服务工作。探索社会捐赠制度,建设自然保护地基金,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依托自然遗产申报,在遗产地缓冲区范围内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依托崇明区规划,结合崇明生态大道建设,在南部实验区开辟部分区域向公众开放,开展观鸟等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促进区内区外的旅游资源整合,增强保护区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自然保护地全民共享机制。继续鼓励和扶持周边原住居民从事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探索人地和谐的绿色产业模式,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作者: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本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