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郊经济果林在困境中求突破求发展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1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 / 杨储丰


      经济果林集“绿化、彩化、效益化”于一体,也是“生产、生态、生活”融合的最佳场景。本世纪初,上海经济果林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经历了一波跨越式发展,经济果林总面积于2004年达到峰值——42.04万亩。2008年以后,本市经济果林生产面积逐年下滑,其中有市场竞争加剧、土地空间受限、生产成本剧增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生产组织分散、品种树龄老化、人员老龄化、产品流通不畅等内部原因。尽管农林业占上海经济比重很小,但上海从未放弃这一关系市民“果盘子”和农民“钱袋子”的“甜蜜事业”。


品牌建设-2020乡土有约.jpg

■“乡土有约”推介会现场


      一、更安全,绿色生产出佳品

      经济果林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体是企业,是农户,但其中离不开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超前引导和政策扶持,以激发产业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

为全面提升本市经济果林产品质量,保障果品和农业生态环境“双安全”,上海经济果林“双增双减”和果实套袋项目应运而生。自2008年开始到2018年,这一普惠制项目是以物化补贴形式,推荐使用无公害农药、果实套袋、商品有机肥等农资。10年来,全市项目实施面积累计558.2万亩次,市财政补贴资金共计7.4亿元。经济果林“双增双减”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果园平均增施有机肥1吨/亩,减少化肥用量22.7公斤/亩,节约农药成本53.35元/亩,商品果率提高8.3%,亩产值增加3000元以上。

      为进一步夯实经济果林绿色生产基础,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信息素监测防治等绿色技术措施和果园生草栽培技术,2019-2021年继续推出上海市经济果林“绿色防控和绿肥种植”和“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项目。本轮“双绿”项目实施面积约6.5万亩次,经济果林“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面积约8598亩。项目中种植的金辉黄桃、新月红蟠、龙花梨、日南一号、红西梅等20个新优品种均为上海地区首次推广应用,其栽培面积占整个项目实施面积的19%,有力推进了本市经济果林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丰富。

      林果生产中新优品种与高品质的双向合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政策积极引导果农更新经营理念,将绿色、生态和安全理念从果品终端延伸到生产环境和生产环节,有助于经济果林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


品牌建设-果品进公园.jpg

■果品进公园


      二、更省力,科技机械添双翼

      基于果农老龄化和青壮劳动力难求的现状,本市果园用工短缺难题逐渐凸显。因此,“省力化”是应对本市果园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企的必然选择。当前,上海一个劳动力平均可管理5-10亩果园,而国外果树生产先进国家一个劳动力可管理50至100亩果园,效率相差10倍。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差异。修剪、疏果、施肥、喷药、采收、分级包装的机械化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果林生产的“新常态”。上海现阶段的土地资源和机械化水平,无法支撑这种“以机械代人”的作业方式,只能走都市特色的“省力化”道路。采用精简式栽培模式,简化树体管理技术,减少人工作业量,通过节约工时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变传统密植为宽行密株模式,以生草栽培替代清耕,配置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及喷药机、割草机、旋耕机等中小型果园机械,为目前主要推广发展的典型“省力化”栽培模式。

      为提高省力化栽培等林果技术推广实效,市区镇农林部门、市级果树研究所、市林果乡土专家、农科院校形成较为完善和畅通的技术体系,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田间课堂和开展科研课题项目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推广经济果林新优品种和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到果园,共同助力全市林果技术推广。


      三、更优质,品牌建设显成效

     “酒香也怕巷子深”,带有上海特色和城市特点的本市林果产业,通过精品品种、精致技术、精美包装打造出的精致果品需采取“品牌化”战略得以实现果品溢价和增值。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越来越重视,品牌作为产品质量和特色的标志,品牌农林产品对于无品牌产品的优势正在不断扩大。经济果林产品品牌化后可以使资源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持久保护或扩容。但品牌必须建立在品质的基础上,有品质才有品牌,有品牌才有市场。而且,稳定的品质比偶尔的高品质更为重要。“传伦葡萄”“施泉葡萄”“桃咏水蜜桃”“仓桥水晶梨”的品牌成功,无不是经营者多年来坚持品质的结果。由上海市林业部门组织的上海“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评选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对果园生产全过程、全要素的严格监管以保证产品的稳定、优质、安全。目前上海全市已创评“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93家,生产面积2.18万亩,约占经济林总面积的11.7%,“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已在全市产生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产品流通方面,本市农林部门每年都会在果品成熟上市期间举办一系列推介会、展销会,近年来更是借助电商的东风,牵头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帮助果农拓展本地果品的销售渠道。具有品牌意识的果园采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使果品供不应求,对品牌宣传形成正向效应。


      四、更高效,三产融合前景广

      果园的价值并不仅在于生产价值,因此不能仅着眼于果品生产,“多元化”是全方位提升果园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不少沪郊果园越来越重视果树“形态美和自然美”的开发,通过对园内景观旅游资源的合理创建和充分利用,积极探索从“观花、观果、观叶、观形”角度美化园貌,营造和谐自然、四季有景可赏的植物景观,并策划观光、采摘、农耕、认养、科普等休闲体验活动,拓展果园除果品生产以外的景观生态、休闲服务和科普教育功能,以发挥传统果园的潜在优势,充分发展果园的可食性、可赏性、可游性、可憩性,让丰富的果旅融合形式为都市人群带来多元化的体验。

      目前本市果园的观光旅游业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观光采摘型:主要利用特色果品种植,开展观光体验,果园具备采摘、品尝、农事体验等基本功能,如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二是休闲休憩型:以果树生产过程、特色景观营建、农田自然风貌等主要内容,具有农事体验、休闲休憩,甚至餐饮、娱乐等综合性功能,如上海沪香果业专业合作社。该类果园依靠专门的景观设计,打造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风景效果,园内具备一定的休憩和游玩空间,供游客享受悠闲时光;三是科普展示型:该类果园可开展品种技术、种植理念、科普教育及推广展示于一体的体验培训活动,如上海国荣果业专业合作社。果园侧重于前沿技术理念和先进种植模式的开发,可满足游客对高新科学技术的探索欲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多样化挖掘和激发经济果林潜力,实现经济果林产业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机结合,落实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在乡村嵌入更多产业、文化、生态功能,打造都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的要求。

      目前,亟待转型升级的上海经济果林产业需明确自身定位,顺应主流市场趋势,借助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专业优势,结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果园观光采摘等多元化产业,突破固有模式,打造出新的特色。


      作者:上海市林业总站站长

      本文供图:李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