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唐家富


       2022年,突如其来暴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节奏,为平衡好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加强行政审批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全行业、全系统共克时艰、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以及局重点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2022年12月16日,唐家富副局长参加“学思践悟二十大 踔厉奋发启新篇”联组学习活动(陈蓓斯供图).jpg

2022年12月16日,唐家富副局长参加“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 踔厉奋发启新篇”联组学习活动(陈蓓斯/供图)


       一是保障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包括17.1万吨专项垃圾的收运处置平稳有序,协同收集黄色医废袋12.8万袋、协同焚烧处置约2/3的医疗废物,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后,生活垃圾分类快速恢复,积极开展小包垃圾治理,垃圾分类实效基本回归到疫情前水平。 

       三是创建高标准保洁区域58块,推动黄浦江苏州河水域实现“双零目标”,保障国庆、党的二十大、第五届进博会等重要节点市容环境卫生。开展环卫作业扰民专项治理,噪声、异味、冲洗扰民投诉量下降45%。 

       四是推广装修垃圾“定时定点投放、预约到点收集、无尘密闭运输、规范清运收费、全程信息管理”新模式,覆盖范围达到61%的街镇。 

       五是补短板强弱项,规划一批湿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老港三期、松江、闵行湿垃圾处置设施已经开工建设,一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纳入上海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白名单,增强了设施稳定性。 

       六是完善生活垃圾运输及末端处置结算价格体系。统筹垃圾处置设施能力,加强物流调度,生活垃圾持续按照“零填埋”模式运行。 

       七是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在各委办局实现行政许可事项100%全程网办,积极推行一网通办、即办快办、好办帮办,压缩行政审批时间75%以上,出台《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信用管理办法》。 

       八是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颁布,出台《上海市浦东新区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

        绿化市容工作和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乎城市的形象,关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要站在新的起点,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更加充分地听取广大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调整策略,达到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实际的效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谋划更高质量的发展,建设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2023年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三年多,总体上生活垃圾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包括与推进进度相挂钩的设施建设补贴政策、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白名单”制度等)、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稳步提升(干垃圾焚烧能力达到2.8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82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序推进(标准不断完善、推进处置产品在绿、林、农等领域应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健全(点站场体系规划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出台评议制度加快培育主体企业)。 

       但是,与普遍养成的垃圾分类习惯、与持续稳定的分类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湿垃圾处置利用能力仍然不足。与平均每天分出量超过9000吨的处置需求还不匹配。资源化利用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产品应用场景还不广阔。就近就地处置设施经济性、环保性、稳定性不足。 

       二是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还不完善。点站场布局稳定性与垃圾分类持续性发展还存在差距,与市民村民方便交投交售的需求还有差距,回收利用渠道还不够畅通。 

       2023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低碳绿色、循环利用意识,聚焦生活垃圾资源化,探索深化源头减量,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进一步落实落地、再有新进展。 

       一是进一步固化垃圾分类习惯,体现分类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因此,要紧盯垃圾分类实效,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考评评价。合理确定干、湿垃圾量控制指标,加强干、湿垃圾量动态统计分析,对湿垃圾占比明显偏离常态的区组织专项检查。创新“小包垃圾”专项治理方式,加强管理执法联动,避免“破窗效应”。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垃圾分类动态恢复能力。 

       二是进一步补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要加快推进在建进度和待建项目前期工作。宝山、浦东海滨项目尽快达产运行,湿垃圾老港三期、松江、闵行等项目抓紧建设,嘉定、青浦、奉贤、崇明湿垃圾项目尽快实现开工。对分散处理设施,作为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有益补充,技术可行的要加强行业监管,确保稳定达标运行;技术不成熟环保不达标的结合集中设施投运适时予以调整。 

       三是进一步提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老港湿垃圾三期工程要带动一期、二期进一步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力争最终需要进入焚烧厂二次处理的各类残渣控制在15%以下。对已经建成的湿垃圾设施运行情况开展评估,对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累积效应进行监督评价,拓展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在滩涂土壤改良、林业、绿地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四是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回收利用市场。切实落实评议制度,加强回收企业治理,通过评议或者新一轮招标淘汰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培育具有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的主体回收企业。平衡经济成本和减碳效应,合理确定减碳效果较好的品类强化“应收尽收”。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实现本市可回收物达标处置和稳定利用。 

       五是进一步落实资源化再利用政策措施。研究新一轮垃圾分类支持政策,用足用好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探索垃圾收运处全过程碳计量方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浦东新区按照《上海市浦东新区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要求,率先打造垃圾分类到资源化再利用的闭环管理体系,在规划土地保障、财政金融政策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加强跟踪总结,辐射全市。


        二、尽快补齐建筑垃圾管理短板


       近期有媒体反映“货拉拉”司机接单跨区偷倒建筑垃圾,在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平台方监管的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建筑垃圾处理能力、监管闭环上的短板。2023年将启动新一轮生态环境督察,亟需补齐短板。 

       一是加强装修垃圾(拆房垃圾)管理。切实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补强本市固废、污水处置能力的实施方案》,抓紧研究并在老港基地和浦东、普陀、松江、金山、崇明等区再新增一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使装修垃圾(拆房垃圾)处理能力尽快达到1430万吨/年,补齐处理能力的短板。指导、督促各区对建筑垃圾设施规范化运行加强监管,通过残渣率、成品率控制以及调整残渣纳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收费机制,推动已建设施达标、达产运行。结合新一轮装修垃圾运输企业招投标工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从事清运服务,提升运输过程规范化程度。全面推广装修垃圾清运新模式,发布《装修垃圾收运装备规范》,推广装修垃圾清运新车型,展示装修垃圾清运新形象。推行清运单位和清运价格“双公示”,推进“装修垃圾清运一件事”,尽可能做到装修垃圾产生到清运的无缝衔接。会同城管执法、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对跨区、跨省处置等违法行为执法打击力度。 

       二是积极开拓工程渣土消纳空间。普遍推行工程泥浆源头干化,干化后纳入工程渣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严格实施处置方案备案制度,同时优化申报和处置证核发手续。通过运输企业新一轮招标,全面推进新型运输车辆应用,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各区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增加工程渣土消纳空间,加快建设横沙东滩码头,尽快形成保障市重大工程渣土消纳能力,按照“原则上本市消纳”原则,审慎开辟域外资源化利用途径。配合城管执法局做好运输许可证吊证处罚工作。


        三、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贯彻《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在道路、水域和公厕保洁上全面落实“干净、整洁、有序、和谐、美观”要求,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一是推动保洁机械化智能化。固化已经创建的208个高标准保洁区域基础上,继续创建50个高标准保洁区域。积极探索各种保洁车辆(船舶)、机具、工具在道路、水域和公厕保洁中的搭配使用,大力推广应用环卫新能源装备,有条件的区域可试行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根据环境卫生质量情况优化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作业路线、作业频率,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能级,推广深度保洁+巡回保洁模式。 

       二是提升公厕服务能级。实施200座厕所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有尊严自主如厕环境。新建、改建公共厕所均应考虑第三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以及夜间开放功能需求。统筹考虑安全、卫生、便捷,通过设立相对独立的厕间、设置移动厕所等适宜方式,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政府投资公厕24小时开放。总结陆家嘴等区域公厕开放经验,逐步扩大厕位提供厕纸范围。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厕硬件水平,力争尽快达到三类以上。完善农村公厕管理服务体系,2023年世界厕所日重点关注农村公厕,体现“乡村温度、品质服务”。 

       三是持续开展环卫作业扰民专项治理。贯彻实施《道路、公共广场保洁质量与作业规范》《公共厕所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等,通过调整作业装备、优化作业时间、规范作业流程,持续深化噪声、异味、冲洗等环卫作业扰民,特别是进一步降低噪声扰民现象。固化沿街商铺上门收集有效做法,优化道路保洁作业频率、废物箱设置,加强管理执法联动、强化社会自治,减少道路垃圾堆积。 

 

       四、不断优化行业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守生态底线和生态环境安全,关口前移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是服务大局高效行政许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局,及时主动掌握相关工程信息,注重在项目规划选址、设计方案阶段提前介入,尽可能不占、少占绿地林地,一旦项目进入审批阶段能高效行政许可。 

       二是深化行业信用管理。贯彻实施《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信用管理办法》,绿化、林业、市容、环卫每个领域至少一个事项推行信用管理,建设行业信用档案库,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拓展信用管理范围。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智能监管”新模式,强化批后监管。 

       三是推行“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在“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扩大行业电子证照在企业“随申办”应用。拓展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开发,探索高频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计算机辅助判别,实现100%“好办”“快办”“帮办”。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不内卷、不躺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顽症,为上海建设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而不懈努力!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