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民城市树新风,垃圾分类润民心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5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金浩 钟洁


       上海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又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民生工程。垃圾分类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需要市民、企业、社会各界和政府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近4年,本市社会宣传氛围浓厚、市民参与热情高涨、全程体系建设基本完善,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2022年,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的考验,以及疫情后快速恢复分类实效等各项重大挑战,发展态势总体平稳有序,在住建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地级以上城市评估中始终保持优秀水平,全国人大“固废法”执法检查以及上海市人大生活垃圾专项监督,都予以了高度肯定。根据2022年底市分减联办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垃圾分类成效市民问卷调查显示,共有10.98万人次参与调查,超过95%的市民认为本市垃圾分类保持了良好态势,给予五星好评。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能实现常态长效,与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管理理念密不可分。


垃圾分类,让外籍居民由疑惑变折服.jpg

垃圾分类,让外籍居民由疑惑变折服


       一、用人民“说了算”的共治机制,营造“人民城市”分类氛围


       要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要求、作用发挥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人民是人民城市的主体,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嘱托。这项时尚事业如何才能做好?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就来源于这朴素的中国式民主。小区的垃圾分类要怎么做、垃圾箱房怎么改造、点位放哪里、定点时间怎么设、宣传动员怎么推、可回收服务点怎么建等,每位居民都可以对这些问题当家作主,经集思广益、友好协商、民主集中,最终选出全体居民觉得最合脚、最普适的“鞋子”。因此,垃圾分类既体现政府治理能力,又体现市民文明素养,更体现高品质生活标准,真正实现人人都能参与治理、享有品质生活、切实感受温度、拥有归属认同,让“我分类,我受益”变成“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演绎。


       二、用人民“看得见”的初心使命,满足市民的美好环境期盼


       《条例》实施近4年,源头分类投放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完成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2.1万余个,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近2.2万组,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稳定在95%,全市16个区220个街镇成功创建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区、示范街镇。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居住区受历史规划建设局限及地理空间制约等影响,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活垃圾房无法落地、空间狭小、条件有限、功能单一等问题;二是此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结合“美丽家园”建设等有利资源统筹推进,解决了源头分类投放体系从无到有的问题,但部分箱房设施不能满足分类需求、设备陈旧、内外环境脏乱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部分区域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工作粗线条和表面化,“一小区一方案”制度执行仍不到位,分类投放环境仍有待改善。

       为最大限度减少生活垃圾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持续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本市不断深化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指导物业企业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撤桶入房、合理配置收集容器,满足分类投放需要,同时加大垃圾清运频率,防止容器满溢、垃圾散落等情况发生。2023年,结合《条例》四周年,针对物业定时定点人性化不足、换桶清运及时性不足、分类容器投放比例不足、点位环境整洁度不足“四不足”问题,加大物业服务企业履职监管力度,督促提高居住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环境品质;二是持续提高生活垃圾环卫收运作业规范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环卫作业扰民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分类常态长效管理,开展居住区垃圾分类实效现场考评,对垃圾房、投放点“五有三件套”,以及环境卫生管理、容器满溢、垃圾散落等问题重点考评,评分纳入各街镇垃圾分类达标(示范)创建及年度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纳入市管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三是编制出台并贯彻落实《垃圾房技术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等地方性标准,指导和规范垃圾房设置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管理,促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持续优化解决一批垃圾房落地难问题,按照“定时定点体现便民惠民、撤桶入房做好环境管控”的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区通过新建、改造符合地标要求的标准化垃圾房,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对条件不成熟的居住区通过提高生活垃圾清运频次、优化垃圾房空间布局、做好环境污染控制等有效措施手段,满足市民群众对良好分类环境的需要,针对旧式里弄、背街小巷等狭小区域生活垃圾投放矛盾,积极探索移动分类投放收集设备或定时巡回上门分类收集模式等,满足更多人群分类需求。


可回收物回收.jpg

可回收物回收


       三、用人民“有感受”的动员机制,奏响生活垃圾分类最强音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是建立完善分类投放行为即时反馈机制的关键,对引导市民群众开始关注并参与垃圾分类,逐步养成分类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上海研究制定全国首个《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工作导则》,对“定时定点”的点位设置、制度实施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根据历年考评数据显示,本市已有45%以上居住区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20%以上实行定时定点+误时投放,35%左右采取上门收集、门前/楼层设桶等方式。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已成为本市相对普遍的投放模式。基于前期垃圾分类工作给市民投放带来了一些不便,下一步工作,要在确保分类质量、不影响居住区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居住区自身情况配套有弹性、有“温度”的办法措施,形成“一小区一方案”,想方设法增加市民投放便利性,满足更多群体多元化投放需求。

       从2021年开始,本市在坚持定时定点投放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分析、精细管理、灵活应用,在全市范围鼓励适度延长投放时间,全面实施节假日增加、延时投放模式。对普遍自觉参与、分类投放成效良好、有增加或延长时段要求的居民区,合理设置误时投放点或延长投放时段,探索从志愿者值守转变为巡回检查模式。对分类正确参与率不理想的居住区,通过强化志愿者值守或监督检查等措施,提高分类实效。同时,增强分类科普宣传、社会动员的针对性,重点加强对租户、年轻白领的宣传告知,会同房管部门引导房产经纪企业通过租赁合同向租户明确垃圾分类要求;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家政保姆、装修工人业务培训,提高分类意识和分类技能。另外,引入科技赋能助力长效管理,深化智能监控对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误时投放、小包垃圾治理等场景的智慧管理应用,开通居民、媒体线上参与分类实效评价监督网路通道,向公众开放“小包垃圾”随手拍监督小程序,全方位引导市民和新闻媒体参与垃圾分类源头投放监督,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市民参与度、获得感。

       垃圾分类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这件事,叮嘱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能力水平,当好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排头兵、先行者,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引领申城低碳生活新风尚,把分类工作变成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共享成果、人人感受城市温度的社会最强音,向市民递交一份满意答卷,向世界展示上海理念、弘扬上海精神。


       作者:金浩,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钟洁,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居民区垃圾分类推进科副科长

       本文供图: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