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寒潮”来袭 本市环卫2.6万余人坚守岗位 加强道路环境保障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1年12月25日17时00分发布低温黄色预警信号,12月26日,申城早晨最低气温全面跌破冰点,上海中心气象台2021年12月26日17时00分继续发布低温黄色预警信号。为确保“寒潮”期间城市平稳、安全运行,本市环卫积极行动,加强日常作业管理,储备防冻除雪应急物资,建立应急保障队伍,全力应对“寒潮”来袭。
市、区两级环卫管理部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及时启动冰冻天气道路应急保障预案,积极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一是强化作业管理,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本市冬季环境卫生保障及安全防护的通知》,要求气温低于4摄氏度时,停止道路冲洗、洒水作业;二是建立应急队伍,全市共建立289支应急保障队伍,根据预警要求,4000余名应急保障人员时刻待命;三是加强物资储备,全市共储备1万余个除雪板、铲雪板、推雪板等除雪装备,9万余包草包等防滑物资;四是强化道路环境保障,针对已结冰路面铺设草包等防滑物资,对道路进行除冰工作,有效保障了27日早高峰期间道路环境的整洁、畅通。据统计,12月25日及26日,本市2.6万余名环卫工人在岗,共出动应急保障车辆855车次,使用融雪剂1.7吨,使用黄沙0.1吨,使用麻袋、草包1200个。
下阶段,本市环卫将根据气候条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保障市容环境干净整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本市环卫行业开展“迎新年”道路保洁大冲洗行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迎接2022年新年的到来,12月15日本市开展道路保洁大冲洗行动,着力提升城市道路环境质量。
本次大冲洗行动围绕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要求,各区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对区域内道路环境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精细化作业。采取“人工与机械、清扫与冲洗”相结合的组团式作业模式,重点对全市主要道路、景观区域及周边道路进行人机结合作业冲洗,机械化冲洗避开早晚交通高峰,人行道冲洗最大程度减少扰民;做好对日常保洁薄弱区域和卫生死角的清理,加强对区际、街镇及城乡结合部、中小道路、绿化隔离带、人行道树穴、高架桥周边等区域的冲洗力度;同时根据疫情防控的最新工作要求强化冲洗力度和做好自我防
护,加强沿街废物箱、垃圾桶等垃圾收集容器等清洗、消毒工作。据统计,本市环卫行业共出动保洁人员约2.2万人,小型保洁设备2135辆,道路机械化保洁设备1078辆,消除死角盲区840处,清除垃圾269吨。
下阶段,本市环卫行业将进一步加强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巩固城市大冲洗行动成果成效,全面提升全市市容环境质量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以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加强落实 优化调整 本市环卫行业做好冬至祭扫保障工作
为做好冬至期间祭扫场所的垃圾清运和公墓周边道路清扫保洁工作,为市民创造整洁、有序的祭扫环境,本市环卫加强工作落实、明确工作要求、优化作业模式、加强应急保障、确保信息通畅,积极做好冬至祭扫环卫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对祭扫场所的环境监控,落实冬至期间专人值守制度,确保人员到位、装备到位,如遇影响环境卫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快速有效处置。二是加强对公墓周边道路的清扫保洁力度,合理调整公墓周边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时间,增加保洁力量,提高巡回保洁频次,适当调整道路机械清扫和冲洗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对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的影响,提高保洁质量,确保道路环境整治、有序。三是落实冬至保障工作联络人,及时掌握环卫保障工作动态,加强沟通,及时落实信息报送工作。
据统计,12月18日到21日,本市9个重点区加强祭扫场所垃圾清运和公墓周边道路的清扫保洁力量,公墓周边道路共出动清扫保洁人员近2000人次,祭扫场所出动清运车辆340余车次,清运垃圾710余吨,确保了冬至期间申城环境整洁有序。
【各区动态】
聚焦保洁重点 突破管理难点 打造保洁亮点
——静安区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2021年静安区环卫以“更高标准、更新工艺、最优模式”为高标准保洁区域建设工作主线,全力提升保洁工艺,因地制宜打造四个建设区域个性化保洁亮点,点亮“国际静安”新地标。
一是聚焦重点区域,升级装备。围绕苏州河一江一河沿线宜居、生态、文化功能特点,采取“小型机具精细化保洁和绿地捡拾为主、大型机械外围保洁”的作业方式,使用三轮纯电动冲洗车、小型手推式电动扫路机、四轮高压冲洗车、电动扫路车等装备,实施“扫-推-吹-吸-冲-洒”六步日常保洁,着力提升苏州河两岸市容环境。
二是全面提升源头治理。结合临汾路街道区域实际保洁中污染重、产量高、作业难的情况,以“上门收集”台账为基础,进一步梳理排摸道路商户类型、垃圾种类、营业时间等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以电动机具为主人工作业为辅的保洁模式,建立巡回收集、保洁作业网,提升电动机具作业覆盖面,从广度、宽度、深度体现“精细化”保洁成果。
三是突破管理难点。针对南京西路区域废物箱底脚、道路油污污染、宠物粪便等问题,与市政单位共同对南京西路(泰兴路-石门一路、永源路-延安西路)进行道路清洗封釉。试验路段原先冲洗作业频次为每周7次,现作业频次调整为每周一次,在人工、用水、油料上得到很大的节约。
四是打造保洁亮点,在愚园路实行潮汐化保洁。在每日7:00-10:00、11:00-13:30、17:00-19:30人流和垃圾量激增的三个时段内,增加飞行保洁快速捡拾、人工巡回捡拾频次6-8次,有效减少垃圾滞留街面的时间;在人行道使用长柄夹与圆桶进行捡拾作业,取代传统的大扫把;节假日和双休日增设固定岗、早晚和用餐高峰期增设机动岗,落叶季节增加机扫频次,人机配合互补,确保道路保洁工作实效。
下阶段,静安区将继续扎实推进“高标准保洁区域建设”工作,树立环卫行业新形象,让市民得到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行业风采】
打磨精细服务品质 探索创新保洁新模式
——黄浦区滨江班组
在精品服务班组创建工作中,滨江班严格按照市质监中心关于打造“精品服务班组”的考评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通过认真落实创建措施,有效提升班组日常管理水平。滨江班有职工109人,班组长3名,职工平均年龄39岁。班组负责黄浦区滨江岸线6.3公里长约22万平方米区域的保洁工作。
一、组织有力,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为切实做好创建工作,滨江班把考评标准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班组牢牢把握创建工作要求,处处以“精品服务”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在疫情防控工作、年度劳动竞赛、进口博览会、上马等重点保障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上级的认可。
二、加强教育,坚守规章制度建设
班组紧紧围绕打造“学习型班组”要求,以会议形式定期召开班务会、集中学习等教育,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班组职工素质。班组坚持每月一次的班务会、理论学习及安全会议,以阶段性工作目标为主线,结合当月的工作重点,对职工开展理论教育学习,学习覆盖率达100%。同时,围绕精品服务班组的建设标准,规范执行公司《班组例会制度》、《班组学习制度》、《雨雪灾害天气应急预案》等各项制度条例,为健全班组工作机制夯实了基础。
三、落实措施,提升管控工作水平
一是重大节庆、节点保障提质量。严格落实公司作业制度、认真对照考评标准,顺利完成了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保障工作,确保“三道”无小包垃圾,废物箱外壳整洁、无满溢,公厕墙面无污渍,道路整体环境干净整洁,环境整洁率达优良状态。在上马赛事中,班组根据公司作业保障方案,于4点30分到岗,并沿路增设垃圾桶扩大垃圾收集量,赛后出动飞行保洁车开展全面保洁,在30分钟内使赛道恢复整洁,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二是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班组始终保持严格状态,对各处消毒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对一线员工的防疫装备进行抽查,确保安全无隐患。消毒记录完整详实,作业工具也做到定期消毒清洁。
四、突出亮点,提升精品服务品质
在做好班组本职工作的同时,班组也不断探索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为解决园区内保洁面积大、工种岗位保洁密度稀疏、枯枝落叶量大等问题,滨江班以突出“各工种个性化保洁”为导向,创新研发了一套“区块链”作业模式,即以清道作业岗位为单位,按区块实施包干制;以飞行保洁车、新能源机扫车、冲水车等机械车辆为单位,形成机动链条;建立“区块链”工作群,提高作业通讯效率;同时,由职工在区块内加强巡回保洁,发现问题即时沟通。通过实
施“区块链”作业模式,相较传统工作模式,可体现三个优点。一是工作模式“去中心化”,将发布工作指令的“权利”下沉到每一位职工,全面发挥清道员的“游击效应”,既缓解了以班组长为中心的管理压力,同时扩大了园区动态巡查的覆盖面,园区保洁做到无死角;二是管理层级“扁平化”,颠覆了以班组为发布指令组织的传统模式,可进一步压缩信息传递的时间,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作业资源“共享化”,由清道员、废物箱保洁员、车辆驾驶员等工种共同构成“保洁通讯网”,增强作业交流的时效性,将作业信息资源共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