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是唇形科大青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它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好的植物,常生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中。 喜阳光,较耐旱,也喜湿润土壤,能耐瘤薄土壤,但不耐积水,较耐寒。
海州常山“一怪”在名称上,仅看这四个字,很难想到它是植物,还以为是什么地名。由于和药材常山药性相似,《本草图经》中将二者在同一条目“蜀漆”下介绍,宋代人苏颂认识到两者的差别,说“而海州出者,叶似楸叶,八尺,有花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因为“此二味为治疟之最要”,他仍把海州的这种植物也定为常山,实际上这种植物也并非海州独有。海州常山这个怪名连“药圣”李时珍也很懵,在《本草纲目》中说“常山仍郡名,亦今真定,岂此药始产于此得名欤?”就是疑问,难道这药材最开始产于河北正定得名?三国名将常山赵子龙的老家是河边正定。
海州常山“二怪”在气味奇怪,它的中药名叫臭梧桐,清代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百花镜》云,其叶圆尖不甚大,搓之气臭。”说明其叶揉搓后有一种怪味,花、叶、茎都确有类似椿的怪味,实事上,其开得花虽然不大,但有一种浓郁的香气,类似百合的香味,属于稍微奇怪的香气。
海州常山“三怪”在花萼比果更亮眼。海州常山的花萼宿存,初开时是绿白色,下部合生,坐果后,花萼继续发育膨大,变成亮紫红色,像一个红色五角星,半包藏着紫色的果,十分漂亮,很为特别。
海州常山花期长,花后有鲜红的宿存萼片,再配以蓝果,很是悦目,是美丽的观花观果树种,常用于园林栽培。在上海地区可以自播扩散,花朵密集,香气浓郁,可观花观果,花可吸引蜂蝶,果可供鸟类采食,是一种生态效应较好的低成本管护绿化材料,可以扩大在绿地中应用。
观地点:园内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