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助力湿垃圾沼渣末端处置资源化利用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25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湿垃圾处理前后对比.png


湿垃圾一直是困扰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巨大难题。我国的湿垃圾最早与其它垃圾混合,一般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置,但是湿垃圾产生的渗滤液会持续污染地下水资源。焚烧处理则面临处理废气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湿垃圾末端处置的重点是如何资源化利用。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部被评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立法至今已实施2年多了,上海湿垃圾的产生量达每天9000余吨。本市湿垃圾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在产生沼气等能源物质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一定量的沼渣。湿垃圾沼渣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可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具有较大的土地资源化利用潜力,同时也是实现湿垃圾全过程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环。但是湿垃圾沼渣自身含水量高,伴有恶臭气味,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氯离子、油脂等,资源化利用难度较高。

近日,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基于上海湿垃圾沼渣的处置现状及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课题研究,选择添加不同辅料及高活性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发酵工艺,优化湿垃圾沼渣的腐熟效果,提升湿垃圾沼渣资源化的处置效率,同时控制异味气体的排放。目前沼渣发酵产物无异味、种植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后期将继续优化发酵条件,进一步提升沼渣的腐熟效率。该研究将继续开展,以期为湿垃圾全流程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