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如潮,幸福满溢!杨浦公园二期焕新开放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公园鸟瞰图.JPG

荷花池 (2).JPG

三角花坛.jpg

愉湖大草坪.JPG

愉湖和大草坪之间的中轴带广场.JPG

原卫生间修缮新增第三卫生间.JPG

中轴带香樟广场.JPG

愉湖夜景.jpg

水榭夜景.jpg

杨浦公园位于延吉新村街道,东界隆昌路,西迄双阳路,南临辽源东路,北沿控江路。杨浦公园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承载着时代特征和市民情感的城市绿洲,全园面积约21.71万平方米。

2024年,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启动实施了杨浦公园改造项目。公园改造采取不闭园方式,分三期进行改造。一期主要包括愉湖北侧控江路沿线界面、1号门区域,已于2024年底对外开放。二期主要包括愉湖南侧1号门到3号门的中轴带,包括大草坪、水杉林、荷花池等区域,历经精心规划与施工,现已于7月18日正式向市民朋友敞开怀抱!

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本次改造以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幸福感为核心,深度融合生态、文化、体育、法治等多元要素,特别强调空间开放共享理念,打造贯通有序、功能复合、特色鲜明、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标志着杨浦区在探索“公园+”模式、深化开放共享、丰富公园城市内涵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同时,让“人民城市”的温暖触手可及,“公园城市”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空间优化:中轴有序强化,疏朗透景增亮

强化轴线序列与视觉通廊:本次改造重点梳理了公园核心景区愉湖南侧的空间结构,将1号门至3号门中轴区域,作为公园中部核心活力轴整体提升,重点提升主入口、逸池楼湖滨广场、碧水榭法治广场景观,增加绿岛和亲水场地,开放环湖视线。整个中轴进行场地铺装的统一,以流水意向的曲线造型营造蜿蜒流动之感。漫步其间,由入口至核心景观区的视线豁然开朗,形成步移景异、气韵流畅的游览体验,强化了公园的空间序列感和景观渗透性。对绿地中层植物进行科学疏伐与精细化调整,有效消除了视线遮挡,显著提升了空间的开敞度、连贯性与通透感。

二、功能叠加:“公园+”共建赋能,场景复合增效

“公园+法治”

共建法治文化新阵地:与区司法局深度合作,在公园碧水榭南侧共建嵌入式法治文化广场,与党群服务站共同形成公园的法治阵地。该广场融合了法治宣传小品与园林景观,通过场景化的表现形式,打造集普法教育、文化展示、市民休憩于一体的开放空间,让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成为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公民素养的生动载体。

“公园+体育”

激活林下健康新动能:携手区体育局、延吉新村街道,充分利用公园释放的林下空间资源,通过地形的梳理和排水系统的更新,解决了原有场地常年积水的问题,打造林下健身区和健身步道。健身区配置了多样化、智能化健身器材,满足全年龄段市民的健身需求;健身步道采用环保透水材料铺设,确保舒适性与环保性。这一布局有效盘活了林下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在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日常锻炼的理想场所,有力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三、开放实践:科学管理施策,共享机制注能

大草坪连通与科学开放共享:对园内多块分散的草坪(中央草坪、知乐亭草坪、黑松林草坪)进行了整合连通,视觉上形成了一片视野开阔、绿茵绵延的集中大草坪区域,实现了从封闭式观赏草坪向开放式共享草坪的转变。目前,该区域正处于关键的精细化养护阶段,以确保草坪的健康生长和生态稳定性。后续将适时制定科学的开放共享管理方案(可能包括分时段、分区域轮换开放等),为市民提供安全、可持续地亲近自然、开展户外休闲活动的优质场所,满足野餐、休憩、亲子活动、小型聚会等多样化需求,让市民真正成为公园绿色空间的享有者。

四、生态营建:“一园多品”特色,精修细养添韵

突出植物特色,打造四季景观:秉承“一园多品”理念,杨浦公园二期继续强化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更新了以“红梅”为特色植物的法治广场,知乐亭前草坪以“樱花+牡丹”为特色,荷花池区域还增加了紫薇作为特色花灌木,形成绚丽的夏季景观,当前盛夏时节已成为公园的游赏焦点;通过科学配置,确保公园四季景色更为突出。

优化植物群落,提升生态效能:改造中注重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与景观效果的统一。中层植物进行科学疏伐与精细化调整,全园范围内优化了乔灌草的空间层次与密度,增加了林下通风透光性,提升了植物生长势和整体生态稳定性,营造出更健康、更舒适、更具生物多样性的游园环境,也为空间开放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本底。

五、服务升级:设施焕新提质,人本舒适便民

园林建筑修缮与功能提升:对园内重要的亭、廊等园林建筑小品进行了全面修缮,包括立面清洗、刷新或局部修复,使其风貌焕然一新。同时,全面更新了老旧坐憩设施,提升舒适度与耐用性。对园内的公厕进行室内设施更新,并配建第三卫生间,全面提升了设施品质。

场景化改造激活空间活力:突破传统园林建筑的单一休憩功能,通过场景化改造,增加周围活动场地,赋予亭廊空间更丰富的使用内涵,完善了必要设施(如休息座椅、挂衣钩等)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使其更适宜于市民自发组织的音乐会、舞蹈健身、小型社群活动等,有效激发了公园公共空间的活力,成为市民社交互动、文化共享的温馨角落。

杨浦公园二期的开放,是杨浦区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又一重要成果。它以生态为基底,以“公园+”为路径,以空间开放共享为突破点,通过空间释放、功能融合、品质提升和设施完善,解决了老公园设施老旧、品质落后、供需矛盾的痛点,打造了更多可进入、可体验、可共享的复合型城市绿色公共活力空间。未来,杨浦区将继续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与功能拓展,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绿色福祉惠及千家万户,书写公园城市建设的杨浦新篇章。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