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化市容局2018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22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一、垃圾综合治理成效初显

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条例》实施起步顺利。一是分类覆盖及分类质量稳步提升。“整区域”推进模式全面实施。全面推动“全市整区域覆盖”,首批18个“示范街镇”创建成功,全市11个区申请创建示范区,没有申报的区也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分类实效快速提升。目前,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3880吨/日(指标量3299吨/日),较2017年(197吨/日)增加了18倍多;湿垃圾分出量达到6600吨/日(指标量5520吨/日),较2017年(3500吨/日)增长了88%;干垃圾量控制在19562吨/日,较计划量(20986吨/日)减少了6.8%。(像分类实效较好的长宁区、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湿垃圾分出量接近干垃圾量,约100—120户居民产生一桶湿垃圾)居住区达标率有所提高。4~6月份,全市随机抽样检查4051个住宅小区,“宣传告知、设施配置”规范率68.6%,“五有”达标率32.3%。二是全程分类体系加快建设。分类投放点改造成效显著。已完成1.6万余个分类投放点改造,更新完善道路废物箱标识4万余只。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已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1088辆、干垃圾车3197辆、有害垃圾车80辆、可回收物回收车154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8778个、中转站138个、集散场6个。三是宣讲动员培训全面铺开。会同市委宣传部制订完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社会宣传与动员方案,各主流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开展公益宣传,“上海发布”垃圾分类查询量突破百万次。开展入户宣传9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万份,举办宣传活动1.9万余场。组织召开《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及首日宣讲活动。成立市、区宣讲团,宣讲师已达1700余名。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网络直播、视频教学等形式,举办集中培训3600余场,培训30万余人次。四是《条例》配套文件陆续出台。目前,《生活垃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16项文件已向社会公布,可回收物循环经济扶持政策(目前,已由市发改委制定完成,我局专报市政府)、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制订过程中。五是末端设施建设有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方面:2座设施(闵行湿垃圾二期、老港焚烧二期)已建成投产;8座设施(松江、嘉定、老港、金山、浦东湿垃圾;上海天马二期、金山二期、崇明二期焚烧)正快速建设中;浦东滨海焚烧设施预计本月底前后开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方面:除了闵行马桥、华漕项目外,其余10个项目均已明确选址并推进实施。六是建筑垃圾管理全面加强。南汇东滩N1库区、机场3号围区、奉贤柘林塘消纳点运行正常,研究推进黄浦江沿线中心城区渣土装点码头选址落地和审批备案工作。会同市相关部门加强对违规运输企业联合惩戒,完成诫勉谈话189家次,整顿整改8家次,处罚各类违规行为431起。七是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基本就绪。结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清废”行动,积极落实自查自纠,推进20个非正规生活垃圾堆点整治,完成1586个建筑垃圾堆点整改。

二、市容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双迎”市容环境保障稳步开展。成立“双迎”市容保障专项办公室,制定“双迎”方案、“19+15”方案,锁定473项整治类工程性项目(包括国展中心周边青浦、闵行、长宁三区111项和其他各区362项),各委办局和重点企业单位牵头的109项任务积极推进。经过2轮巡查共发现问题1510项,整改了1220项、整改率81%。二是“美丽街区”建设逐步深化。完成公共设施完善提升3827处,拆除指示牌1305处,整治隔离护栏11.9万米,治理占道经营性亭棚272个,整治建构筑物外立面289万平方米,美化围墙14.3万平方米,整治卷帘门4401扇,整治店招店牌3151块。三是市容短板治理不断深化。推进区际、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锁定807项任务、1250处点位。开展门责管理信息档案系统建设,宣贯市容责任区管理办法、城市容貌规范。加强设摊临时管控点、临时疏导点日常管理,达标率超过90%,已完成21处无序设摊中度污染点整治。四是户外广告、招牌安全管控逐步收紧。基本完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招牌整治任务,共整改户外广告设施1000余块、招牌5200余块。完善户外招牌“一店一档”工作,采集信息32万余条。针对违法设置电子显示屏和利用媒体墙违法发布户外广告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锁定首批重点整治对象660块,已完成整治86块。五是景观照明建设稳步推进。相关区已编制完成黄浦江景观照明二期工程深化方案,基本落实建设资金,进入施工阶段。已编制形成苏州河两岸、延安高架、南北高架沿线景观照明方案初稿。六是保洁管理常态推进。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清死角、消盲区、大冲洗”城市清洁行动。发布2019年环卫作业养护预算定额。加强水域保洁,全面启动黄浦江、苏州河干流及中小河道水生植物整治工作,共打捞水葫芦约6.6万吨。

三、生态建设加速推进

一是植树造林积极推进。落实造林计划8.9万亩,已形成93个造林项目、面积8.1万亩。造林任务落实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水平,今年1~6月底,全市完成造林近7.95万亩。市级重点生态廊道项目有序推进,4个项目全面开工、12个项目启动前期审批手续并开始土地腾退。二是公园绿地建设稳步开展。全面完成一批绿地建设项目。累计完成71公里绿道项目建设,组织开展绿道成果宣传。积极推进世博文化公园等542公顷重点生态项目。有序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合庆、庄行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基本稳定,单元规划完成审批,漕泾郊野公园土地整治项目启动实施。三是立体绿化建设持续推进。编制完成立体绿化技术规程修编实施方案和修编大纲。建成立体绿化18.3万平方米。持续推进“申字形”高架沿口“彩化”工作,在延安高架等沿口摆放月季约3.2万盆。四是东滩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项目报建及招标评标相关工作,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和评审工作。五是“网络植树”平台持续优化。全面启用电子版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上海植物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获得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网络植树”平台共募集善款100余万元。

四、资源管理紧抓不放

一是绿化“四化”工作深入开展。基本完成绿化“四化”规划纲要和“四化”建设导则编制,发布上海首批“四化”木本植物名录。二是公园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完成航华公园等3座公园改造并对外开放,启动滨河文化公园等13座公园启动改造程序。推进公园延长开放时间,比例达到80%以上。开展公园游乐设施安全检查,启动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调研评估。三是森林资源管理逐步优化。启动森林资源存量更新调查,减少林地小班并开展自查自纠。开展林政执法,部署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组织公益林生态补偿养护质量考核,编制完成《上海市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通过国家林草局“双线责任制”履责考核。四是湿地和野保工作积极推进。制订公布《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上海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推进廊下、西沙、叶榭等湿地生态修复、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项目。五是社会绿化工作扎实开展。完成42个街心花园方案评审,积极推进“绿化特色街区”营建。开展居住区绿化政策和养护技术培训,共组织10次、培训860余人次。六是花博会筹备进展有序。启动上海园布展设计方案征集。协助开展招展工作,已与荷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达成参展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