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回眸30年 再创新辉煌 ——写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建处30周年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吴文庆


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徐志虎(左五)参加“靓丽母亲河,魅力新上海”网络摄影大赛启动仪式(顾鸿东/摄)


  上海共有692个湖泊,26603条各类河道,河道总长25348.48公里,黄浦江、苏州河两条主要河道蜿蜒穿过市区,流入长江。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肩负着维护水域市容环境整洁、优美的重任。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全面加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作为整个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要求,日显重要,快速发展。


一、回眸30年一路好风景

  1984年,上海市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在原水上清洁管理站的基础上宣告成立,掀开了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新篇章。30年的改革发展,水管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工作职责聚焦了。1984年成立时,主要负责水域环卫作业服务,兼顾水域环卫管理;到2005年,市城管执法局成立,承担了水域城管执法的职责。

  二是管理范围拓展了。从成立之初只负责黄浦江、苏州河水域管理,到2003年,成立了长江口管理站,形成了黄浦江(吴淞口—关港)、苏州河(东港口—华漕)、长江口水域直接管理,其他水域间接管理的水域管理执法全覆盖的新格局。

  三是管理依据健全了。1989年,市政府颁布《上海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掀开了水域环卫管理崭新的一页;2001年,市人大出台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基本上形成了水域环卫管理的法律框架,水管处逐步走上了法制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新轨道。

  四是队伍素质增强了。建处之初,普遍为初中生,现在180余名在编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86%,党员占53.97%,还有一批研究生、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是装备水平提高了。经过30年发展,作业船舶实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监管执法船舶实现了系列化和标准化。目前,直管水域共有作业船舶43艘,监管执法船15艘,水域市容环卫作业服务和监管执法的装备实现了新发展。


清洁河道的水域卫士(陆康华/摄)


  (一)行政管理理顺体制——落实职责

  30来,我们遇到了改革中的阵痛,但我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一是积极推进事权下放工作,健全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水域市容环卫“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重点做好涉及黄浦江、苏州河的闵行、松江、奉贤、青浦、嘉定等5个区水域事权下放工作,初步建立了网络健全、职责清晰、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二是切实加强区(县)水域管理,完善考评体系。不断完善水域市容环卫考核评价体系,有序推进了中小河道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力地解决了部分中小河道“脏乱差”现象,有效提升了全市水域环境质量。

  三是逐步健全水域市容环卫应急工作机制,提升应急能力。建立了水域联动联防制度、指导督察制度、综合评价制度,更有效地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互通、互动的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二)市场管理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一是建立水域保洁作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根据事企分离的改革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调研,运用市场规律,在黄浦江、苏州河直管水域实行市场化运营机制,对水域作业保洁组织政府采购,落实合同管理,出台市场监管方案,完善考核办法,实施全过程、全覆盖、全成本的精细化监管,进一步提升了保洁质量。

  二是建立船舶废弃物三链监管模式。健全船舶废弃物收集服务系统,制定收集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收费机制,规范收集服务行为,实施了资金链、服务链、监管链并举的监管模式。

  三是建立水生植物综合治理体系。优化水生植物监控方案,完善水生植物预警制度,提升水生植物拦捞作业水平,积极抓好水生植物三化处置,推进减量化作业、推动资源化研究、推广无害化处置,确保了黄浦江、苏州河景观水域的环境质量。

  (三)执法管理依法行政——严格管理

  一是严处违法行为。依照《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对水上“四乱”(装卸码头乱作业、渣土中转乱处置、船舶污水乱排放、沿岸工地乱堆放)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严格查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强化市容保障。紧紧围绕“四重”节点(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地区、重要来宾),切实抓好水域市容保障工作,尤其是在“APEC会议”、“六国峰会”、“特奥会”、“世博会”、“世游赛”、“亚信峰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将最整洁、最优美的水环境展示在中外宾客面前,得到多方好评。

  三是提升执法能力。紧紧围绕“二准”(准军事化、准公务员)的要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作风纪律教育与强化业务素质相结合,强化执法行为规范与强化工作效能相结合,强化执法办案能力与强化队伍文明形象相结合,有力地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佳”的水域城管执法队伍。

  (四)社会管理团结治水——以人为本

  一是增强自律意识。以黄浦江、苏州河、长江口直管水域为重点,落实水域责任区制度,深化分类管理、同类竞赛,重教育、重宣传、重自律,使水域沿岸单位由管理的被监督方,逐步成为维护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的参与者和宣传者。

  二是增强参与意识。以打造“保护母亲河”社会品牌为重点,开展了“让世界清洁起来”、“世界水日”等系列宣传活动,拓展和规范了护河队等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了媒体宣传制度,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引领和督促推动作用,不断扩大社会参与。

  三是增强合力意识。加强协调协作,深化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管理联动平台,完善执法联勤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构建团结治水的新格局。

  四是增强优胜意识。深化以“创新管理、文明执法、真诚服务,建设一流水环境”为主题的“清水杯”水域行业立功竞赛,完善“分类管理、同类竞赛”机制。

  (五)基础管理科技兴水——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深入调研,全面思考,结合实际,注重操作,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地确保了内外管理的全面推进。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水管”,实现了执法取证数据化,日常办公电脑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污染监控视频化,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用“忠诚、敬业、乐群、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单位文化建设,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和谐氛围;建立健全了绩效考评和综合考核机制,注重了对工作效能的考评激励,有效提升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更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回首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我们无比自豪,展望美好的明天,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治水、创新驱动、求真务实,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努力开创“美丽水域、精彩水管”的新局面!

  (一)要创新管理理念

  一是坚持深化依法治水的理念。全面贯彻《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城市行政管理执法条例》等有关法规,加快《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

  二是坚持深化流域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上海与邻省市的水域联防机制,与江、浙两省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要做精苏州河流域管理执法联动平台,向全市水域延伸,向管理执法覆盖,完善联勤联动机制,提升工作实效。

  三是坚持深化疏堵结合的理念。对于船舶废弃物的监管,加强船舶生活废弃物监管执法,严格查处“乱排放”违法行为,是从“堵”的角度解决问题,固然重要,更要完善全市水域船舶生活废弃物收集服务模式,在外港水域与海事联手,完善服务收费机制,规范收集服务行为,真正实现疏堵结合。

  (二)要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推进精细化的水域监管模式。重点深化水域保洁服务监管机制,建立作业服务成本规制,实施成本监审制度。既要控制水生植物对水域直接污染,更要实现水生植物变废为宝。

  二是推进标准化的质量评价模式。启动镇级以上水域市容环境卫生质量评价工作,建立质量评价、信息发布、绩效考核、工作互动为一体的评价系统,促进本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是推进系列化的执法整治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渣土码头监管制度;切实落实装卸码头的责任区制度;会同区城管执法部门抓好区管水域沿岸工地的整治;船舶污水乱排放整治重成效。

  (三)要创新管理手段

  一是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手段。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水域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综合监管平台,实现水生植物整治远程监控、水域保洁作业服务实时调度、责任区基础信息及时更新、执法查处网上办案,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实效。

  二是提升团结治水的手段。扩大公众参与,继续做强“保护母亲河”社会品牌,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媒体舆论,推动行业发展。强化管理合力,主动协调水务、环保、市政、海事、港口、水上公安等其他管水的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齐抓共管。

  三是提升内部管理的手段。继续深化管理模式扁平化,做实基层。强化激励考核,健全绩效考核与绩效奖励挂钩机制,着重抓好效能监察,促进全处人员提高履职意识。

  (作者: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处长)


(本文供图/王洺 顾鸿东 陆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