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应用绩效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2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朱剑声 等


  多年来,市绿化市容局持续坚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用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市局信息化工程项目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具体体现在:项目建设与实施过程规范性有待提高;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客观的系统应用绩效评估机制。

  为了提升系统应用绩效评估水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现将研究成果择要介绍如下。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结果

  我们参考较为常见的对于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以及电子政务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有关常见概念、定义与理论模型,重点梳理上海市相关电子政务规划发展目标,形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应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通过结合采用经验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等科学方法,以相关工作以及内容的重要性、优先性为参考因子,形成的评估指标及权重分布具体如下表所述。


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应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2.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通过对本市的绿化市容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以及有关工作开展现状的梳理与解读,本市绿化市容系统应用绩效评估总得分为80.01分。从一级指标得分分布来看,系统功能与性能、系统应用与信息安全得分非常接近,分别得到83.71分与83.67分,保障措施与制度建设得分相对稍低,为71.43分。


二、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问题与瓶颈概述如下:

  1.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协同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级亟待提升;

  3.信息共享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4.系统与业务融合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5.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6.长效化、标准化的信息化工作制度仍需加强完善。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项改进建议:

  1.进一步推进系统间集成协同提升。进一步选择关联性强、现有智能化条件部分重点系统进行试点,在中、短期内形成部分领域或以某一工作管理流程较高水平的协同应用,并以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普及。

  2.进一步完善数据存储机制与数据仓库。进一步合并市绿化市容局现有的不同业务模块与业务流程已有的整合起来的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为整个绿化市容系统提供存储与支撑服务的数据仓库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挖掘、决策辅助模块与系统,并选取数据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好、即时性强的相关领域业务数据先行先试。

  3.加大信息共享应用力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方向地参与市级(及以上)相关平台与数据库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启动阶段可参考采用“一个平台、一个项目、一个行动”的类似模式,即重点与一个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库)开展合作,从一个具体应用项目起步,与有关委办局以相关数据与信息共享为基础开展一次必要的联动行动。

  4.重视完善人才培训、培养机制。形成低、中、高多层次相交,技术、应用与管理相融合的立体性的综合人才培训与培养体系机制,在短期内可考虑仍采用局级层面统一支持,或采用部分统一借助第三方机构外包服务的形式来予以支撑。

  5.建立并完善长效的、标准化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固定形式、透明化流程的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对具体系统以及绿化市容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绩效开展评估(最好的是定量评估);形成完善而全面的,覆盖低、中高端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与人才培训机制。


三、OA系统评估分析

  目前,市绿化市容系统(OA系统)集成了全流程的公文管理功能以及电子印章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用户管理等配套支撑功能,系统已完全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发布以及简单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标准化功能等,初步具备个性化、智能化系统的框架。

  主要特征与成效分析如下:

  1.全面覆盖有关业务系统与功能。已将所有直属单位都纳入系统范畴之中,实现了各单位之间公文互签功能,减少了各单位的维护负担。同时,加强了同局门户网站、信息共享平台等系统的互联。

  2.采用主流技术与框架体系。当前的OA新系统使用当前主流的SSH框架体系,基于该框架下的程序拥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以及较高的可维护性,将原来的免费Mysql数据库服务系统更换为商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服务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为构造复杂程序带来了便捷。

  3.形成统一信息共享平台。OA系统在支撑机关内部流转完全无纸化,实现相关数据库集中到信息中心的基础上,从办公与信息发布等角度,率先在市绿化市容系统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的公告、信息栏与下载等功能模块背后,在实际内容上涵盖政务信息、业务信息与个人办公信息以及相应的政务资料库。


OA系统


四、行政审批管理系统评估分析

  市绿化市容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可追溯至2005年初开发完毕并开始使用的原“上海绿化林业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到了2010年,系统共进行了三次升级,新开发了批后监管功能模块、新增了短信提醒、电子签章、与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对接等功能,使系统的操作性、人性化、实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主要特征与成效分析如下:

  1.实现了系统内行政审批一门式受理与全流程管理。通过行政事务系统平台的前端,即行政事务的受理部分,实现了绿化林业、市容环卫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平台的统一,实现了一门式受理;通过批后监管等模块强化应用,实现了对于行政事务由检索到受理、审批、批复的全程监管监控,并通过政务外网的联动,通过门户网站等信息发布途径,实现了行政审批全过程的公开透明。

  2.使用集中数据库模式。行政审批系统推动了集中数据库模式在全市绿化市容管理部门使用,实现了行政审批统计分析等初步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为市容绿化行业其他系统在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方面的改善优化提供了范例,为下一步更高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行政审批系统


五、绿化和市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评估分析

  市绿化市容局于2006年到2007年开发建设了上海市绿化林业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既是全市绿化林业资源整合的一个基础数据库,也是全行业数据的共享与管理平台。为了能保证平台支撑相关业务的正常运行与高效实现,运用ARCGIS10.2等当时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平台框架与实现技术,并于2014年对系统平台进行了升级改版。

  主要特征与成效分析如下:

  1.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维度查询。实现了绿化林业数据库库、电子地图以及现场图片等不同的信息资源体现的维度之间的互通互查以及同步展现,促进单纯数据库式的信息统计与查询分析向可视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化提升,有效地提升了相关业务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2.完善优化与市级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对接实践。通过绿化林业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与升级改造,实践并不断优化完善与地理信息库等市级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对接,在实现系统平台设计功能的同时,为类似的数据资源库对接工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也为市级地理信息库自身的优化发展提供了市容绿化行业领域内的必要支持。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六、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系统评估分析

  市绿化市容局利用信息化在本行业中加强综合整治管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围绕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整体要求,采用集中建设和集中管理的模式,新建统一的、覆盖全市范围的系统平台,实现有效综合执法监督的长效管理目标。


渣土车辆监控系统


  主要特征与成效分析如下:

  1.推动了执法管理的多环节、多层次、多部门协同。实现了对于城市执法管理的举报、受理、分转、执法、反馈、汇总、督察,市、区、街道(镇)三级,多部门协同的管理框架,全面实现执法受理、处置、反馈、督察流程的信息联上、联横、联下的“三联”格局。

  2.实现了多类型,多主体、多渠道的信息对接与共享。实现了对建筑工地、建筑垃圾与渣土运输企业、中转码头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于市绿化市容行业内城管、相关移动执法单位、废管处,以及对于交警、建交委等外部其他主体信息与数据的对接与部分共享,并通过公众服务平台公示等方式即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必要信息。

  3.初步形成重点领域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平台通过整理建筑渣土和装修垃圾车辆的实时监管信息,以及车辆超速、密闭装置未密闭、未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规信息,结合交警、城管、移动执法的各类信息,对运输企业、卸点企业、中转码头企业进行诚信管理,从各方获取的违法信息等根据扣分原则,自动计入诚信体系,自动根据积分进行排名。

  4.有效落实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系统对于RFID标签等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为绿化市容系统结合自身业务需求与特征,对于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提供了典型性的参考案例。

  (作者:2014年度绿化市容系统管理咨询课题《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应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