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环卫工作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 ——上海市副市长蒋卓庆与环卫工人代表座谈纪实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沈竹士



  2015年10月26日下午,副市长蒋卓庆与环卫行业劳模、“十佳城市美容师”代表进行座谈会。座谈会由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陆月星主持。

此次座谈会是上海“关爱环卫工人,共建洁净家园”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专项行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建立理解、支持环卫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

  “市容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是超大型城市,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压力,给市容市貌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环卫行业圆满完成世博会、世游赛、APEC会议、亚信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保障任务,呈现了‘整洁、有序、美观、安全’的市容市貌,赢得了广泛肯定和赞誉。”上海市副市长蒋卓庆在座谈会上说。

  蒋卓庆表示,当前,上海正在深入贯彻中央的要求,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两个目标的实现,考验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这需要全市各级干部、职工和群众大力支持,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需要一个稳定、洁净、和谐的城市氛围,其中也需要我们广大环卫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倾情奉献、再立新功。



环卫待遇提高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上海城市环境卫生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环卫工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在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市长杨雄的关心下,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上海环卫工人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作息场所、工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李贵红的岗位在上海南站,她是南站女子清道班班长。她说,南站环卫工人福利待遇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里的工人隶属于徐汇日华环境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增加了员工的工龄奖和绩效奖,同时,2015年起在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上增加了8%。公司为提高工人的福利,每年让工人免费体检一次,并增加工作餐。高温天气,工人捧起了一碗碗绿豆汤喝,工会主席送来毛巾、清凉油。寒冬腊月,工人收到一份大礼包。

  松江净达环境卫生公司副总经理杨林说,每年都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人待遇。5年多来,公司工人收入每年递增。如今,城市交通流量很大,道路清扫工人面临风险。公司建立了工人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种保障性福利待遇。公司还借助工会平台,每两年组织一次工人疗休养。另一方面,环卫工人一线工作环境需要改善。松江新城对环卫工作要求很高,但工人休息场所设置不充分。公司采取装配式建筑等形式,为21个班组建立了30个休息点,并发放每月200元的伙食补贴。

李贵红和杨林的发言引起环卫工人代表共鸣。他们表示,休息场所的数量、质量有了提高,比如公厕服务区里,以前只有电风扇,现在装上了空调。每年全体一线工人体检成为了新常态。

  蒋卓庆告诉环卫工人,上海环卫行业已经建立了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并且建立和完善了环卫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岗位津贴、早晚班津贴、健康体检、疗休养、技能等级津贴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障了环卫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解决环卫行业收入待遇等问题提供长远保障。

他还表示,就在今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来上海,就“加强环卫职工权益保障”进行专题调研。这说明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不仅是各级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央领导关注的重点。对此,环卫工人应该倍感自豪。



环卫工作真的很拼

  环卫事业如何发展?要把工作效率提上去,不能仅靠人海战术,更应靠技术手段。

  近年来,环卫机械设备每年得到快速更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如,松江净达环境卫生公司逐年加大机械设备投入,不仅引进了扫路车、洒水车,还利用机械设备控制扬尘。未来,全市还将继续调研劳动强度大的环卫工种,有针对性地提高设施设备使用率。

  机械设备的使用,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还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进修技术的职业上升通道。

  对此,首席技师李德成深有体会。他是闸环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机修班班长,从事大型设备、车辆的管理维护工作。最近几年,工会重视职工培训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沙龙、技术竞赛,让工人有机会提高技术水平。李德成从高级技工成长为技师,今年,他通过了高级技师考试,因此能够在上海落户。10月,他拿到了新的身份证,成为一名新上海人。

  在环卫行业内,寻找持续学习的机会、掌握职业专门技能,越来越受到从业者的重视。这不仅是技能的提升,也是赢得尊重的途径。

  全国劳模李影表示,在公厕管理岗位上干了10年,没有想到,不仅工作取得了成绩和荣誉,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平台上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她工作之余读了中专、大专,目前大专已经毕业。最初,她进入环卫行业时,家人、朋友都不理解,就连领导也觉得李影做不长久。如今她深切感到加入环卫行业的选择是对的。

李贵红说,上海南站每天接待很多外国客人,客人问路,环卫工人却不会听说英语。因此,公司利用上下班时的15分钟时间,组织工人学习服务英语,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学起。一次,一个工人正在扫地,看到一个外国旅客向一个中国旅客问路,后者并没听清。工人凑上去,听他们说些什么,听到一个词“long-distance bus station”。她懂,这是长途汽车站的意思,这个词每天都要学着念。她站到外国旅客跟前,用英语指出去长途汽车站的路线。外国人点头了,说“very good!”一旁的一个警察说不得了,环卫工人英语说得那么好。

  “我最了解工人们多不容易,她们原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却学会了用英语对话。”李贵红感动地说。

  蒋卓庆称赞了环卫工人学英语的毅力:“在出租车行业,把服务技能优秀的驾驶员评为星级驾驶员,这对从业者有激励作用。会说英语的环卫工人,是不是能评为星级环卫工?”

  他继续说:“环卫行业作为城市管理中最基础的行业,要在管理上求突破、技能上求提升、保障上求提高,就是在管理上要打破瓶颈,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方法;要在技能上加强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方面做起,不断提升环卫行业技能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保障上要增加投入,不仅要在环卫的装备设施上要增加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更要在提高职工的收入上增加投入。”


发展环卫事业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技能要靠人来掌握,环卫事业发展也要靠人。然而,参加座谈会的环卫工人代表指出,由于社会保障待遇各种问题,环卫行业面临留不住人的困境。“环二代、环三代”的年轻人加入环卫行业的意愿并不强,而成熟地掌握环卫技能的工人正在流失。在某些岗位上,人才继续流失,就会有断档的风险。

  与会者围绕如何让环卫行业留得住人展开了探讨。蒋卓庆表示,环卫行业存在很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建立机制,通过制度安排来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家难安。以上海南站的一个班组为例,共有员工98人,本地户籍员工14人,外地员工84人,多数来自四川、重庆、安徽。外地户籍的工人自然有租房的需求,但他们租不起中心城区的房子。

  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班长成慧说:“很多工人不舍得就近租房,因为就算是阳台上搭出来的一间屋子,每月租金也要800元,他们负担不起。工人都住得很远,每天凌晨4点上班,工人3点出发,上下班的路很长,他们很辛苦。公司也想过办法,比如利用公租房,但公租房也需每月1000元的开销,工人还是负担不起。”

  李贵红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向郊区扩展,环卫工人不得不跟随房价,往城市外围搬迁。原先,上海南站的工人住在徐汇区的城乡结合部,后来地块动迁,房子就拆掉了,工人搬到了闵行区银都路;现在,银都路的地块也要动迁了。工人告诉李贵红:“我们没有地方去了。”

  市领导认为,环卫行业里的外地户籍工人很多,这是实际现状。对于环卫工人的住宿问题,一是应当研究住房相关的待遇政策,二是继续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三是要调查研究,对那些在中心城区工作的环卫工人,解决他们的住所和通勤问题,要考虑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第二个问题是证难办。外地户籍工人需要办理居住证。李德成说,居住证对工人很重要。没有证,工人的孩子没法入托儿所、上小学。没有居住证,没法给电动车上牌,上下班路途中被警察检查,遭遇尴尬。机械设备更新了,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很高。李德成估算过,培养一个成熟的维修工人,需要5-6年时间。没证,使很多工人心生去意。为什么环卫工人办不出证?他研究过,办理居住证需要有稳定的住所,而环卫工人住在厂房里,有的住在搭建的房子里,都没法满足“稳定住所”的要求。

  副市长蒋卓庆回应,对于居住证办理难,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发挥作用,因为其最了解环卫行业的情况。有的工人没有学历,但是专业技能谁也比不上。对于具备特殊岗位技术资质的人,不应当以条件指标来设置阻碍,应当设法寻找解决居住证的口子。

  第三个问题是部分人的养老难。李影表示,有些工人在岗位上做了很多年,却没法正常领取退休工资。原因是,环卫行业全部加社保金是从4年前开始的,而相关政策要求工人在这个条件下做满10年,才能补缴社保金,进而缴费满15年后可以领取退休工资。但很多人做不满10年就要退休了。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能否在环卫行业试行延迟退休来解决。女职工工作到55岁,男职工也能继续享有施展技能、才华的平台,满足补缴社保金所要求的最低年限,就可以解决退休工资的问题。环卫行业招工本就困难,试行延迟退休,则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意愿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作者:文汇报记者)


(本文供图/张明)